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時,百姓夾道歡迎的消息屬實嗎?為什麼?

lureing


夾道歡迎是不可能的!但確實有許多老百姓站在街頭和城牆上袖手旁觀,不僅充當吃光群眾,甚至還為八國聯軍提供幫助

說實話,八國聯軍進北京的時候軍紀確實不咋地,尤其是德軍和俄軍,四處搶掠,姦淫婦女,被老百姓稱之為“匈奴”。(八國聯軍侵略者肆意猥褻婦女)

相比之下,注意,我說的是相比之下,美國和英國的軍紀尚可,甚至日本的軍紀都維持的不錯。因為日本希望能在國際媒體中展現自己現代文明國家的風貌,因此也特意強調了軍紀。

當然,美、英、日本在搶劫北京城的行動中可是一點都不落人後,特別是日本,非常有針對性的洗劫了戶部金庫,僅現銀就搶了數百萬兩,一看便是早就有所準備,提前都打探好了。

面對著八國聯軍的入侵,北京城內的百姓基本都放棄抵抗了,連皇上和皇太后都跑了,咱一個平頭老百姓還抵抗什麼呢?

由於擔心聯軍屠城或者燒城,留守在京中的士紳選擇與聯軍合作,希望聯軍能夠善待城中百姓。

但是八國聯軍此次而來就是為了報復義和團圍攻使館區,以及傳教士和教民大量被殺。因此在入京之後,聯軍還是大規模的搶劫了整個北京。相比於40年前的英法聯軍,此次八國聯軍對北京的傷害更加慘重。

當年英法聯軍雖然燒燬了圓明園,但總算沒有對北京城進行洗劫,而這次八國聯軍直接將北京城搶了個底朝天。自元明以來之積蓄,上自典章文物,下至國寶奇珍,掃地遂盡。並且在搶劫過程中,聯軍還殺害了許多無辜平民,被搶財物和具體死亡人數至今沒有一個詳細的統計。

(入城之後,各國軍隊被允許公開搶劫三日)

但是在清末那個封建時代,中國人的國家觀念是不強的,在政府逃跑之後,面對著侵略者,老百姓基本上都不會抵抗,雖然不至於夾道歡迎,但也是非常順從。在當時老百姓眼中,改朝換代是正常的事兒,不管誰來了,咱都得跪下叫皇上,所以誰來都無所謂。

對於這種現象,很多人都認為這是滿清時代民族壓迫的惡果。的確,清代確實存在民族壓迫的情況,畢竟滿人作為一個異族入關的政權,若不壓迫漢人,他怎麼維護自己的統治呢?

但其實,中國人的家國觀念早在宋朝之後就已經丟了一大半了。到明朝滅亡時候,大明的官員和子民望風而降者不計其數。山西地區的晉商甚至不顧國家安危,背地裡瘋狂向後金出售糧食和鐵器,幫助後金渡過糧荒。

而在清軍南下之時,江南許多城市也是先後投降。後來有些地方雖然降而復反,但並非是為了復興大明,而是因為清朝頒佈了剃髮令,這衝擊了漢人的底線。所以很多地方抵抗清軍不是為了大明這個國家,而是為了一把頭髮。

清末,在面對西方殖民者的時候,中國老百姓再度充當了吃瓜群眾的角色。甚至在當時的中國人眼中,英法等國的殖民者真的要比歷史上的其他侵略者好太多。

在第一次鴉片戰爭的時候,英軍攻佔寧波。寧波士紳擔心英軍屠城,於是湊錢前往英軍大營,希望英軍不要自擾當地百姓,不要燒燬房屋。而讓寧波士紳大喜過望的是,英軍在入城之後四處張貼安民告示,表示此次戰爭是英王政府與大清皇帝政府之間的事情,跟當地百姓無關。英軍即沒有劫掠,也沒有隨意殺人,寧波城在戰後安然無恙。

在第二次鴉片戰爭期間,英法聯軍攻陷了北京城。為了報復使團成員被清政府虐殺,英法欲焚燬紫禁城。但英軍考慮紫禁城是中國的象徵,屬於中國政府,因此放棄了火燒紫禁城,轉而搶劫燒燬了圓明園。因為圓明園是皇家園林,英法聯軍便燒燬此園以報復大清皇帝。至於北京城,英法聯軍並沒有進行破壞。

迫於英法的壓力,清廷與英法簽訂了喪權辱國的《北京條約》,之後英法聯軍便按約撤離了北京。而在獲知英法聯軍撤離的消息後,整個清廷都懵了,清廷完全不敢相信英法聯軍竟然真的按照條約的約定撤退了。至此清廷和清朝百姓才明白,這些洋人不是來打天下坐天下的。

當然,英法聯軍的侵略行為是不容粉飾的。但相比於歷史上的其他侵略者,英法聯軍真的文明太多了。當年蒙古攻打南宋,僅第一次入川就造成了200多萬人死亡。此後蒙古軍又多次掃蕩川蜀,致使四川損失人口超過1000萬,天府之國淪為一片焦土。

而屠城的行為一直到清朝末年仍舊存在,1864年湘軍攻陷南京城,太平天國運動失敗。隨後湘軍便在南京屠城,40歲以下婦女均被搶掠。

總的來看,以英法美為首的西方殖民者相對而言要文明一地,所過之處很少擾民,老百姓就更不會去抵抗了。在八國聯軍侵華戰爭時,北京城中的百姓甚至在聯軍的要求下,拿著梯子幫助聯軍入城,絲毫沒有保家衛國的想法,城中只有一些士大夫自殺殉國。(八國聯軍侵華時,僱傭了許多華人當運輸隊)

(老百姓搭梯子,幫助聯軍士兵進入皇城)


千佛山車神


我是薩沙,我來回答。

夾道歡迎倒不至於,因為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時候,有錢人都跑了,窮人只能躲起來,誰敢露面。

但確實八國聯軍攻陷北京以後,出現大量的漢奸,幫助八國聯軍建立了類似於日軍維持會的東西。

北京九成是旗人,漢奸也都是旗人,甚至連大內侍衛也做漢奸。

當時中國人沒有什麼國家民族的意識。大清國是皇上的,自己只是草民而已。國家大事也是國家來管,草民隨便議論國家大事搞不好就要坐牢送命。

國不知有民,民哪裡知道有國。


看看薩沙的文章。

第二次鴉片戰爭中的廣東苦力團:幫助英軍攻打北京的中國民夫


今天薩沙看太平天國的書,又看到了第二次鴉片戰爭的廣東苦力團。這群數量高達3000的中國人,為英軍攻打北京起到非常大的作用。聽薩沙說一說吧。

早在1857年,也就是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的時候,英國人就開始從香港和廣東招募軍隊的民夫。

英軍高達1.8萬人,需要大量的民夫承擔後勤供應任務。而英軍人手短缺,連作戰部隊中有大量印度兵。顯然,從英國後方甚至印度招募大量民夫,是不現實的。

於是,英軍只能在中國招募。

可是,開始應徵者卻不多。

當年謠傳英國人是騙子,他們打著招募民夫的旗號,實際是招募敢死隊。

打仗的時候,會讓中國民夫先去衝鋒送死,英軍跟在他們後面。如果中國民夫撤退,英軍就會對他們開槍。

而英軍開出每個月4.5美元的高薪,似乎也符合這種陰謀論。

區區苦力,怎麼可能給這麼高的月薪!

見沒什麼人應招,無奈的英軍只得將月薪提高一倍,也就9美元。

重賞之下,就完全不同了。

根據英軍的公告,戰爭至少持續1年以上,那豈不是可以得到一二百美元?這可是一大筆錢。

於是,香港和廣東的大約3000男性青壯年,成為了民夫。英國人將他們取名為廣東軍需軍團,也叫作廣東苦力團。

然而,英軍對這批苦力並不滿意。

這些人多是社會底層的底層,赤貧家庭的男主人、遊手好閒者、打零工者、流氓、地痞、小偷、職業騙子、大煙鬼等等。

可惜,英軍沒有什麼選擇的餘地,最終還是僱傭了他們。

英軍畏懼他們拿到錢以後就逃走,規定必須等到戰爭結束才會全額付款,之前只會給部分生活費,包吃包住。

這些人被分為若干組,在英國或印度軍官的率領下,為英國遠征軍擔任後勤支援。

部分略懂英語的華人,最高更可獲晉升為士官階級的中士。

這些苦力的頭上都戴著一頂斗笠,斗笠上寫著三個字母:C C C,廣東苦力團的英文縮寫。

搞笑的是,這群人跟隨英軍出發後,香港和廣州的社會治安立即有很大好轉。

香港人甚至說:感謝英軍帶走了這些傢伙!為我們做了大好事!

對廣東苦力團,英軍其實並不抱什麼希望,甚至懷疑他們會隨時捲走軍需品跑路。

實戰中,英軍卻驚訝的發現這群所謂的人渣,真的很賣力。

只要給予足夠的食物和鴉片,這群苦力毫不吝嗇力氣。

在火線上,他們很敬業的搬運受傷的英軍和清軍戰俘。

在修建英軍需要的各種工事時,他們很少偷懶,總是按時完成。

掩埋雙方戰死士兵的屍體時,他們不怕惡臭、汙穢。

甚至在英軍渡河時,這些中國苦力跳入冰冷的河水中,用肩膀抬起梯子,讓這些洋兵一個個通過。

很多洋兵相當感激這些苦力,認為他們是戰爭勝利的必要因素。

但讓洋兵們迷惑不解的是,這些苦力們對於自己的祖國似乎沒什麼感情。

激烈戰鬥中,不時有洋兵和清軍士兵倒下。苦力們在二線冷淡的看著,對雙方死活並不關注。

尤其是一些戰鬥中,清軍被洋人炮火殺的落花流水,傷亡慘重。目睹這個場面,苦力們甚至為洋人精準的大炮喝彩。

英軍軍官很奇怪,私下和一個粗通英語的苦力交流這個問題。

苦力很直白的說:我們就是為了錢,誰給錢就為誰幹。我住在廣州,本來做點小生意。因被人誣告,又被衙役和官員敲詐,最終破產。我失業了,無法生活。我要吃飯,只能跟著你們幹。為什麼清軍被打死,我無動於衷?請問,我為什麼要激動?這些清軍士兵、清政府的衙役,就是狼狽為奸,兇惡敲詐勒索我的人。我怎麼可能去幫他們?

道理就是這樣。

中國苦力被滿清政府教育為:不要關心國家大事;你們是草民,沒有任何權利,也最好不要思考;國家是皇帝個人的;你們是什麼東西?只是皇帝賞口飯吃的草芥而已。

既然都是草芥了,誰會拿著賣麵粉得錢,操著賣白粉的心呢?

江山既然是皇帝的,自然由皇帝去操心。

對於國家,苦力們毫無感覺,也不願意保護皇帝的江山,他們只是為了錢和生活。

如果清政府願意給更高的工資,他們就會反而對付洋人。

可惜,清政府第一不會給這麼多錢,第二即便給這麼多錢還要經過層層貪汙,到他們手上的就不會有多少了。

相比起來,洋人更講規矩,也受誠信。洋人說給多少就給多少,一分不少;說不讓他們去打仗衝鋒,洋人就嚴守諾言。

這種想法,並不僅僅是在廣東苦力團的心中。

華北的中國人,也是一樣。

英國隨軍翻譯斯溫霍寫過一本叫做《1860年華北戰役紀要》的書。

書裡面寫到1860年,英法聯軍趕到渤海灣登陸,當地中國村民迅速逃走了。

沒多久,中國村民又回來了。因為,有英軍帶著翻譯和現錢,來村裡購買食物。

洋人們給的價格很高,遠遠高於市場價。於是,村民們不但在村中出售食物,還主動送到軍營中。

送食物的村民太多,洋人被迫在軍營附近開拓了一個集市,便於大家的交易。

這本書還說:周邊村民都非常願意賣東西給洋人。相比殘暴、搶劫的清兵,洋鬼子實在文明太多。村民聞風而動,牛啊、羊啊,送到哪裡去……聯軍翻譯負責與村民砍價、屠夫負責估算肉產量。一頭綿羊12先令6便士、一頭山羊5先令。當然,還有各種新鮮的蔬菜、水果。集市每天都存在,而且參與的村民的越來越多。

要知道,當時英法聯軍已經開始遭遇嚴重的食物問題。

實際上,英法聯軍燒了圓明園以後主動退兵,也是因為後勤補給不能維持。如果中國老百姓堅壁清野,甚至進行人民戰爭,戰果就完全不同。

最後,書裡提到一個段子,是否真實已經不重要。這個段子,表明了當時很多中國老百姓的觀點,就是:洋兵和清軍沒什麼區別,都不是什麼好人,談不上誰更壞!

在八里橋戰役後,皇帝逃出北京,官員們也紛紛逃走。

北京的商人們無奈,只好主動和洋人接洽,試圖避免燒殺搶掠平民。

北京同仁堂的老闆趕著500頭羊、50頭牛和無數糖果,送到軍營去慰問英法聯軍。

聯軍拒絕接受,堅持要出錢購買“大英帝國不缺錢,不會敲詐普通商人”。

同仁堂老闆不敢收錢,最後只好把牛羊帶回北京。

走到半路,這批牛羊被一群潰敗的清兵全搶走了。

老闆爭辯了幾句,頭上就狠狠的捱了幾鞭子。


薩沙


君不知有民,民何須有國


我家偉哥


八國聯軍打進紫禁城,百姓夾道歡迎是真的嗎?為什麼會這樣做?

看到題主的這個問題,有書君不知道是不是有""夾道歡迎""這樣的行為發生過,但是百姓幫助侵略軍是真實的。

任何事情的背後都有它的成因。歷朝歷代帝王採取愚民政策來對待民眾是不爭的事實。

讓我們一起來看看是什麼原因導致了百姓去幫助侵略軍。

1、沒有""愛國""的意識

中國自古以來國家都是皇帝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濱,莫非王臣。""

土地上的民眾都屬於王者。既然民眾是王者的,只能聽從王的安排。

國是皇帝的,與民無關。在大清時期,特別是慈禧老佛爺的心裡,有清朝朝庭,也沒有國家觀念。

要知道所謂國家的觀念,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都是近代慢慢發展起來的,民族利益、國家利益,只有讀過書的人和士大夫在意。

沒有文化老百姓,並不在乎誰當政,在乎的只是自身的衣食冷暖。想的只是""老婆孩子熱炕頭"",能活下去、能傳宗接代。

大清國的百姓,正是""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的具體體現。

八國聯軍是為了懲罰""義和團""才組團來華討個說法。在準備進攻紫禁城時,旁邊一堆看熱鬧不嫌事大的百姓在都趴著圍觀。

愚民政策的長期實施,使得民眾不知道如何參與到國家的事務中,只會當吃瓜群眾。

老百姓沒有士大夫""國難當頭,匹夫有責""的情懷,雖然對八國聯軍""夾道歡迎""的消息不屬實,但幫助侵略軍卻是真實的。

2、為了賺錢討生活

看到圍觀的民眾,有洋人讓翻譯跟他們說:""誰能借我們梯子,我給租金。""附近的老百姓一聽,趕忙把自家的梯子全搬出來掙錢。

還有更積極的,想多賺點錢直接告訴洋人:我可以帶路,我知道從那裡翻進去更容易。

""重賞之下,必有勇夫"",法國人走捷徑爬城牆,百姓忙扶梯,甚至有的百姓在牆上接應,許多社會底層的人們都參與。

""民以食為天"",衣食父母不管老百姓的死活,要活下去還得靠自己解決問題,為了能賺錢幾個小錢,就緊趕著去做。

愛佔小便宜的國人撈點外快才是實惠,哪管什麼是非曲直。

慈禧不是也表示過:""量中華之物力,結與國之歡心""大慷國家之慨嗎?領土的割讓不會讓清朝滅亡,慈禧甚至在中國最為難的時候,可以捨棄國保朝庭。

只要能保住小朝廷,慈禧還是掌權者,仍然可以身居高位、吃香喝辣。

那些看熱鬧不嫌事大的吃瓜群眾,趁機幫助聯軍賺了點錢用,是真實的。

3、是反抗大清王朝

在""中華民族""的概念尚未誕生之時,各民族之間都存在著深刻地狹隘民族主義傾向。漢人對滿人有忌恨,滿人對漢人有欺壓。

有話說:""父父子子,君君臣臣。若君不君,則臣不臣"",如果國君不合格,那麼臣子也沒有義務盡臣子的責任。

八國聯軍侵華時,看著皇帝重臣都跑了,為了自己的安全,有官員用兩頂轎子給八國聯軍送錦旗。

錦旗上寫著""祝效華封(祝其壽,祝其福,祝其多男子),萬國鹹喜""八個大字,竟然褒揚侵略行為,向侵略者祝福。

聽說戰爭爆發後慈禧帶著光緒逃跑的行為,又有多少百姓可能為朝廷盡忠?

百姓歷來沒有話語權。清軍士兵、清政府衙役常常狼狽為奸,敲詐勒索窮苦民眾,長期處在清廷剝削和壓迫之下的老百姓,以為洋人可以幫他們出頭了。

有洋人替他們教訓官家,民眾算是可以出一口氣了,開心幫忙也在所難免。

但國人""作壁上觀""者居多,就算有人""夾道歡迎""洋人,也是因為晚清已腐朽不堪。

晚清在慈禧的統治下,早已是岌岌可危,百姓民不聊生,處於水深火熱之中,他們甚至希望滿清被打敗。

可是老百姓的想法太天真,八國聯軍並沒有因為他們的幫助而感恩戴德。

八國聯軍攻打北京的戰爭,從1900年8月15日凌晨開始,到8月16日基本結束。兩天的戰鬥裡,造成了大量北京平民百姓傷亡。

單是北京西安門一地,以八國聯軍自己的記述:""被槍殺與刺死的中國人,一堆堆陳屍在大街上。""

聯軍總司令瓦德西,公然允許士兵公開搶劫三天。

以樊國樑為首的教士們發出""佈告""容許天主教徒,在教堂解圍後八天之內搶奪生活必需品。

規定搶奪不滿50銀兩的不用上繳,超過50銀兩的,應負責償還,或交教堂處理。

法國媒體曾刊登回國士兵的陳述:""從北堂我們開向皇宮,修士們跟著我們去……他們慫恿我們屠殺、搶劫……我們行搶都是替教士乾的。

我們奉命在城中為所欲為三天,愛殺就殺,愛拿就拿,實際搶了八天。

教士們做我們的嚮導。我們進一家就隨便拿東西,我們把店掌櫃抓了當僕役,教士們把搶來的東西,讓他們揹著運到北堂去了……""。

根據美國作家馬克·吐溫的撰文揭露,僅在河北任丘縣一處,美國基督傳教士梅子明以""用人頭抵人頭""為口號就殺害了中國無辜農民680人。

國人看到的是燒殺搶掠,之後《辛丑條約》簽訂。侵略者要求按中國4.5億人,每人罰款一兩。

八國聯軍侵略中國後強行與清政府簽訂了賠款4.5億兩白銀的條約,並規定分39年償還,年息4釐,本息共計9.8億兩。

八國聯軍為鎮壓""義和團運動""而出兵,最後清政府變成""洋人的朝庭"",中國完全淪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會。

民眾為什麼會這樣對待侵略者?因為在那個朝代,政府的愚昧政策使百姓愚昧無知。

現在的我們對他們的所作所為,不用一味指責、嘲笑,因為這樣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知道,民眾的愚昧是清政府造成的。

國家對自己有意義,自己才會重視國家。大清朝庭根本就沒有把老百姓當人看,百姓怎麼會把國家當回事。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因為民心已失


用戶5992250084


屬實,這是一件讓人痛心的事!最近百年,這種事就沒斷過!

1.1900年八國聯軍侵華,眼看義和團抵擋不住,慈禧太后攜光緒帝和一些親信,逃離北京,逃亡西安,官方說這是西狩!其實就是逃命。太后跑了,不少北京城的百姓夾道歡迎洋人的到來,他們還慰問洋人。他們長期處在清廷的剝削和壓迫之下,他們認為洋人是來解放他們的。這些普通老百姓,沒有國家的概念,也不懂得愛國。

2.1937年,日軍大舉侵華!中國從來就不缺漢奸。我們知道汪精衛是最大的漢奸,他叛逃河內,後到南京組建偽南京國民政府!他不甘心在黨內長期屈服於蔣介石,受蔣介石的壓制,於是他想通過投靠日本人,另起爐灶!

還有各種傀儡政權,他們的頭無一不是中國人,比如清末代皇帝溥儀是偽滿洲國的皇帝,他認為民國對不起他,民國政府不僅大幅削減了優待條件,還把他驅逐出北京,讓他關起門來當皇帝也變成不可能,還縱容軍閥孫殿英盜了清東陵。而日本人能幫助他報仇,他就投靠了日本人。

還有淪陷區的數百萬偽軍,他們殺害中國人比日本人還狠,還賣力。在當時幾個大國中國,中國的偽軍是最多的。叛變投敵是常事。

4.抗戰勝利了,我們趕跑了日本人,美國人進來了,蔣介石政府特別倚重美國人。任由美國人胡作非為,在北平,有不少中國人死在美軍的車輪子地下,有女大學生被美軍強姦,國統區遍地是廉價的美國貨,國貨被擠兌的沒有了生存的空間,民族資本主義遭到了毀滅性打擊。

5.如今,不少中國人有錢了,買外國貨,不支持國貨。說國貨很便宜,不大氣!路上遍地都是外國的車,國產車雖然便宜,質量不錯,但就是買的人不多。難怪,民族品牌起不來!100年前,我們抵制日貨,提倡國貨!如今呢,我們不少人非要買日貨。諷刺的是,外國貨,不如國貨質量好,有的就是在中國生產的,只是貼了別人的牌而已!


高中數學鄧老師


我相信是真的,老百姓都想:反正我們什麼都沒有,那些什麼圓明園、紫禁城都是吸血鬼們逍遙遊的,我們進去都不能,讓外國人來幹掉。


智障4614


國不知有民,則民不知有國,老百姓沒有士大夫忠君報國的情懷,對八國聯軍“夾道歡迎”是他們真情實感的表現,消息也是屬實的。

老百姓其實很簡單,誰能給他們好處,就擁護誰;誰壓榨他們,就反對誰,讓我有地種,有飯吃,能養活一家老小,我就當順民。

網上很多人批判太平天國運動,說他們是邪教組織,可你們想過沒有洪秀全沒有強迫別人信教,為啥老百姓都跟著信教?還不是因為他號召平均地權?給老百姓實實在在的好處?太平軍為何能戰無不勝,把清軍打的稀里嘩啦,佔據半壁江山?還不是因為滿清朝廷腐朽無能?

相比來看,清朝和慈禧給了老百姓什麼?

從鴉片戰爭簽訂的第一個不平等條約《南京條約》開始,一直到八國聯軍侵華,清政府一共簽訂了將近400哥不平等條約,割地超過100萬平方公里,累計賠款13億兩白銀。

割地跟老百姓關係不大,但賠款都是真金白銀,把清政府的國庫掏空也不夠賠1%,只能不停地給老百姓加稅,加稅,再加稅,這樣做的後果是什麼,不用說大家也知道。

太平天國運動的爆發絕不是一日之功,說白了就是滿清自己作的,後來慈禧又拿義和團當炮灰,向列強公開宣戰,八國聯軍一出兵,慈禧又倉皇出逃,半途下令剿滅義和團,並向八國聯軍獻菊,達成《辛丑條約》,巨大的賠款壓力再次轉移到老百姓身上。

老百姓被壓榨乾淨最後一滴血汗,而慈禧在幹啥呢?過著最奢侈最浪費的生活,過一個生日花費數百萬兩白銀,甚至挪用海軍經費,這樣一個趴在老百姓身上敲骨吸髓的慈禧,當八國聯軍入侵北京,她卻倉皇出逃時,老百姓做出“夾道歡迎”的舉動,一點都不奇怪。

國視民為草芥,民視國為仇寇。在老百姓看來,這些長相奇怪的八國聯軍比面目可憎的慈禧之流要好的多,而慈禧的盲目宣戰和不戰而逃又把國家和百姓徹底推向更深的深淵,也進一步敲響了滿清滅亡的喪鐘。

我是專注歷史文化的狄飛驚,歡迎關注我!


狄飛驚


讓我想起了薩達姆!美軍如入無人之境!老百姓恨透了獨裁者薩達姆,誰會為他賣命!


1234567-168947921


自是1840年鴉片戰爭以來,大清對外戰爭各種失敗,失敗的後果就是各種不平等條約的簽署,而不平等條約的簽署影響最大的是老百姓,多大上億兩的白銀賠款大都來自老百姓的賦稅,直接導致百姓的負擔呈直線增加。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是有原因的,主要因為義和團那群瘋子的亂砍亂殺(據說看到像洋人的中國人也殺,包括說外國話的)。這個似乎不太說得過去的,當然這背後是慈禧默認支持的。因此八國聯軍打到北京一個是保護自己的僑民,一是找清朝當政者(慈溪)的麻煩,注意是找慈溪的麻煩。因此對於當時的百姓來說,相比天天壓榨他們的滿清權貴,來自國外的洋鬼子似乎並不那麼可恨。加上大清畢竟是滿人的天下,對待漢人一直不公,所以在明眼人都能看到大清已是日落西山的時候,出現了佔國家大多數的漢人幫助八國聯軍打滿清軍隊並不稀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