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試問一下現在的父母,誰不想自己的孩子在各個領域拔尖呢?誰都想混得比別人好,很多父母將自己沒有實現的目標延伸到了孩子身上,但是他們根本不知道得了第一的好處。

於是家長就把好處變成可以讓孩子玩玩具,可以帶他們去遊樂場,總是得了第一名,就能開心快樂,但是得到這些快樂的前提,是孩子們失去了本應該玩耍的童年。

他們現在早上七點起床,八點背書,九點背唐詩,中午吃飯之後又要去上興趣班,晚上回家之後還是沒有什麼自己的時間,都是在看書寫字中度過的,沒有清閒的時候。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這樣的孩子可能在短時間內不會有什麼變化,但是時間長了,他們就如同一個機器人一樣,每天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他們這樣的學習、生活就是題目當中所說的“填鴨式”教育。

什麼是“填鴨式”教育?

“填鴨式''教育其實是一種年輕父母對孩子急於成材所做出的一些偏激行為的概括,比如3歲的孩子對古詩根本不感興趣,家長卻逼著他們死記硬背。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看古詩詞也就算了,家長還要跟風,讓孩子做算術,換句話說,“填鴨式”教育就是死讀書,用盡精力去記憶書本中的知識,但是卻沒有辦法應用到現實生活中。

“填鴨式”教育的好處僅僅是幫孩子得到分數,但是往往忽略了他們興趣的養成,各種潛力也沒有被激發,這種機械又麻木的學習,會讓孩子變得越來越壓抑。

孩子是充滿好奇心的,家長應該利用好孩子們的好奇心,並且加以引導,更能推動孩子的大腦發育。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 急於求成的早教

現在很多年輕家長為了讓孩子變得更聰明,從小就給他們進行早教,但是早教的方式是“2歲背古詩,3歲就掃盲”,是存在誤區的。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等到長大之後,各種各樣的輔導班也有把知識片面的傳遞給孩子,根本不顧孩子心理發展的特點,硬性的規定孩子學習任務,完全剝奪了孩子玩耍的時間,對身心有很大的影響。

孩子不願意學就不要硬逼著他們學,相對於識一籮筐的字,學會開口表達、善於正確表達,則顯得更為重要。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 過於嚴格的學習規章

父母在以自我教育方法為前提的情況下,對於幼小的孩子制定一系列自以為對孩子成長可以帶來益處的學習方法,卻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每天7點起床吃飯然後進行早鍛鍊。"

"9點開始進行數學啟蒙培訓,10點開始語文閱讀練習。"

"下午1點鋼琴聯繫,3點開始素描繪畫。"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這些高強度和嚴密的學習計劃,年紀輕輕的孩子,根本吃不消。

  • 忽視孩子生活能力的綜合素質養成

父母在孩子幼年時期應該注重孩子的素質教育和綜合能力教育,幼兒期是培養基礎生活能力的關鍵時期,通過自我服務,勞動鍛鍊,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自信心,是形成幼兒自我意識、自我形象的基礎。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一時著急,讓孩子籠罩在“填鴨式”教育的陰影之下,這對孩子行為習慣的養成會造成不利影響。

其實早教是可以的,但是不要揠苗助長,要循序漸進,需要慢慢引導,這樣等他們長大之後,才能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專家研究表明: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習慣基本已經形成,再想去糾正,家長難,孩子也難。

靜香媽媽在教育自家靜香的時候,就比較注重自理能力和意識的培養,會讓她學會自己的事情自己做,比如自己吃飯、上廁所、穿衣服,而且我還搭配一本行為習慣類的故事繪本給她——《小松鼠行為習慣繪本》。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這也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很快的原因,輕鬆建立規則意識,也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3-6歲是孩子形成習慣的關鍵期,若不注意引導,壞習慣極易養成,壞習慣一但定型可就很難再改了。所以,如果孩子有這些壞習慣,父母一定要幫助孩子“溫和而堅持”的改正過來!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掉孩子,你做過嗎

全書一共10冊,僅需29.8,價格優惠,平均下來一本不到3塊錢,也就是一包小零食的錢,粉絲讀完後反響都不錯,所以這裡推薦給各位父母。相信這就是父母給孩子一筆不錯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