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試問誰不想處處拔尖,混的比別人好呢?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然而這種思想也漸漸從家長延伸到了孩子身上,幼小的孩子或許還不明白得“第一名”有什麼好,他只知道家長想讓他考第一名。

得了第一名,他可以得到自己喜歡的玩具、去想去的地方玩,反正“第一名”就是塊甜蛋糕就對了。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孩子每天早上7點起床,8點讀書,9點背唐詩,中午吃完飯就火急火燎的去學各種興趣班,回來再練字。每天的時間是被安排的密密麻麻,一刻都不帶清閒。孩子就如同一個機器般,每天做著一成不變的"工作",沒有自己的思想、沒有自己喜怒哀樂。而這,也正是我們所反對的——填鴨式教育。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什麼是“填鴨式”教育?

“填鴨式''教育其實是一種年輕父母對孩子急於成材所做出的一些偏激行為的概括。比如3歲的孩子對古詩根本不感興趣,卻要被家長逼著死記硬背,比如,看到別的孩子速算能力很強,家長就跟風讓孩子學速算。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填鴨式教育實際上也可以說是死讀書,花盡所有精力去記憶書本的知識,卻無法自然應用這些知識。

填鴨式教育以一種死記硬背的方式幫助不少學生取到了較高的成績和分數。但也僅限於此,他們的興趣並沒有被培養,各類天性也沒有被激發,機械而又麻木的進行背誦和學習,為試卷上的分數而歡呼或者落淚。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這樣的教育方式,在某種程度上甚至會毀了孩子的未來發展。對於孩子來說,其天性對世界抱有好奇,探索心理是其感知世界的重要所在。家長應該利用好孩子的這種好奇心理,加以引導,促進其全面發展。

比起“3歲背唐詩”,這3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你做過嗎

1、急於求成的早教

現在早教領域有種十分錯誤的提法,就是“2歲背古詩,3歲就掃盲”。

有些家長把教育片面地理解為傳授書本知識,他們不顧嬰幼兒心理發展的特點,硬性地給孩子規定學習任務,讓嬰幼兒像學生那樣坐下來學習,剝奪了他們玩耍的時間和童真的本性,這對孩子的身心健康很不利。

孩子不願意學不要硬逼著學,相對於識一籮筐的字,學會開口表達、善於正確表達,則顯得更為重要。對即將入學的孩子,愛看小人書、愛用筆塗鴉、愛表達自己的所思所感,會更好。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2、過於嚴格的學習規章

父母在以自我教育方法為前提的情況下,對於幼小的孩子制定一系列自以為對孩子成長可以帶來益處的學習方法,卻完全不顧孩子的感受。

"每天7點起床吃飯然後進行早鍛鍊。"

"9點開始進行數學啟蒙培訓,10點開始語文閱讀練習。"

"下午1點鋼琴聯繫,3點開始素描繪畫。"

這些高強度和嚴密的學習計劃,對於幼小的孩子來說,根本就不足以承受。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3、忽視孩子生活能力的綜合素質養成

父母對於孩子的教育,在幼年時期理應注重孩子的生活綜合素質能力的培養。

幼兒期是培養生活自理能力的關鍵期,通過自我服務,勞動鍛鍊,培養孩子獨立性和自信心,是形成幼兒自我意識、自我形象的基礎。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所以,父母千萬不要一時的著急和自主無意識的掌控行為,就讓自己的孩子籠罩在"填鴨式"教育的陰影下,這對孩子的早期學習和行為習慣的養成,都會造成嚴重的影響,是十分不利的。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早教是可以的,但是要循序漸進,孩子的興趣是主要的,要學會慢慢引導,從小就培養孩子好的行為習慣,這樣才有助於將來的學習習慣的養成。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專家研究表明,3-12歲是人形成良好行為的關鍵期,過了這個時期,孩子的習慣基本已經形成,再想去糾正,家長難,孩子也難。

家長要培養孩子的自理能力和自理意識,讓孩子逐漸掌握一些生活技能,從自己吃飯喝水上廁所,到學會收拾書包收拾房間。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這裡我給各位父母挑選了這套《小松鼠行為習慣情緒管理繪本》,在看故事的時候,孩子非常容易就會把自己帶入到角色當中,這也是孩子為什麼看繪本學東西很快的原因,輕鬆建立規則意識,也讓孩子懂得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比起“3歲背唐詩”,這三種“填鴨式”教育,正在毀了孩子!

全書一共10冊,僅需29.8,價格優惠,平均下來一本不到3塊錢,粉絲讀完後反響都不錯,所以這裡推薦給各位父母。相信這就是父母給孩子一筆不錯的投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