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游新聞:重醫附屬永川醫院王念

3月20日從重慶醫科大學附屬永川醫院瞭解到,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戰中,該院重症醫學科骨幹醫生王念勇敢“逆行”,除夕夜即主動向醫院遞交請戰書,隨後直奔醫院抗擊疫情第一線,以實際行動踐行醫務工作者的初心和使命。

除夕夜放棄團聚,選擇責任與擔當

新春佳節,本應該是闔家歡樂的日子。忙碌了一年的王念,本想值完除夕的班就回酉陽老家與家人團聚。但通過在武漢的朋友瞭解到,此次疫情發展形勢不容樂觀,且重症醫學科在抗疫中首當其衝,他的心情頓時沉重起來。

上游新聞:重醫附屬永川醫院王念 | 重症患者的希望之光

“出於醫生的職責,關鍵時刻我們必須託得住。”除夕夜,接到醫院取消休假的通知後,面對職責使命和期盼已久的家人,王念毅然選擇了堅守。同為醫生的妻子也非常理解他的決定,只對他簡單說了句“自己多保重,我們等你平安回來”。

回到醫院,王念每天要工作十多個小時,而且沒有休息日。他說經過這次實戰,有了隔離病房工作的經驗,比如穿脫防護服、怎樣對病人檢查治療等。按照要求,王念出隔離病房後需醫學隔離觀察14天,他說希望沒有新增病例出現,同時要儘快完成手裡的論文。

與病魔賽跑,嚴防死守生命最後一道關口

抗疫一線,王唸作為重症醫療組組長,他的責任就是確保專家組治療方案得到及時準確執行。患者個體差異很大,有的症狀輕,有的危重,有的恢復快,有的遲遲不見好轉,有的還伴有心臟病、高血壓等其它疾病……面對此,王念和醫療團隊採用綜合療法和個性化治療,確保每一名患者都得到科學合理的救治。

上游新聞:重醫附屬永川醫院王念 | 重症患者的希望之光

進入隔離病房前,他和心血管內科的陳紫君瞭解到多名患者存在焦慮、抑鬱的情況,於是兩人商量決定採用焦慮、抑鬱相關量表對患者進行篩查,以便及時發現存在心理問題的患者。同時,聯繫重慶文理學院蔚藍心理學團隊對患者進行心理干預,幫助患者樹立戰勝疾病的信心,促進早期康復。

王念說,重症醫學醫生是患者治療的最後一道關口,要讓患者看到希望之光,這是必須承擔起的特殊責任與使命。

與死神對決,他堅守兩天兩夜

一次,一位高齡重症患者病情突然加重,由於罹患COPD、高血壓和冠心病等基礎疾病,老人呼吸衰竭的症狀更加明顯。王念當機立斷,迅速用超聲對患者進行評估,排除了自發性氣胸、心衰及致死性肺栓塞等急性併發症,考慮是肺部病變本身加重所致可能性大。彙報給專家組後,他一直守在床旁,滴定式調整呼吸機參數,隨時觀察患者病情變化。

回憶當天的搶救場景,王念仍是記憶猶新。“搶救時空氣中的氣溶膠密度較大,暴露的危險更大。面對危險,誰不珍惜自己的生命,但是搶救患者,必須爭分多秒。”

上游新聞:重醫附屬永川醫院王念 | 重症患者的希望之光

治療組討論後決定輸注恢復期血漿。王念擔心病人輸血漿時出現併發症,不放心的他顧不上休息(已經工作2天2夜),堅持守著患者輸血漿。當一直掛著黑眼圈的他看到病人各項指標都穩定下來時,才終於露出了難得的笑容。

在搶救之前,王念很多次都設想過萬一遇到危緊急情況應該怎樣做,怎樣才能最大程度保護自己。但是,當真正面對的時候,這些擔心早被拋到腦後,“光想著怎麼救人了”。

疫情防控期間,如此這般與死神抗爭的場景,常常在王念所在隔離病房內上演。高壓力、高強度的狀態下,王念和同事們累了、困了就爬在桌子上休息一會兒,休息完又繼續戰鬥。

面對危險,勇敢“逆行”,像王念一樣的醫務工作者們,用實際行動踐行著“健康所繫、性命相托”的初心與使命。(文/胡學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