沒有轉正的民辦教師每月的工資是多少?

用戶7756840742489


沒有轉正的民辦教師的工資這一提法應該分兩類人群:一類是民辦教師正常退休人員,這類教師指的是在2000年前,在全國全部民轉公工作結束前,某些民辦教師已達到60週歲的退休年齡,這部分教師工資應是正式民轉公工資的85%左右。第二類是指被辭退的民辦教師和民辦代課教師。他們涉及的應該是補償或者叫退養補貼。

關於原民師、民代的退養補貼問題,也有了最新消息。

一 全國各省原民師、民代退養補貼情況最新進展。

廣東省2018年,廣東省教育廳、廣東省財政廳、廣東省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廳、廣東省衛生健康委員會,聯合發佈文件,印發《關於向原民辦教師和原民辦代課教師發放生活困難補助的工作方案》的通知。男滿60週歲,女滿55週歲發放生活困難補助。補助標準:工作年限超過30 的,每人每月補助900元,工作年限20――29年的,每人每月補助800元,工作年限10――19年,每人每月補助700元,工作年限1――9年的,各市給予適當補助。

安徽省明確2019年1月份開始,對當年被辭退的民師教齡補貼提高到26元,即達到退休年齡,按每一年教齡每月補發26元。

山東、河北、河南、江蘇、陝西、黑龍江等絕大多數省給予被辭退的原民辦教師養老補貼待遇標準:一年教齡每月發20元教齡補貼,有的地區更少些。

二 國家對原民師、民代問題政策的變化。

1 國辦發[1997] 32號,要求對被辭退的民辦教師進行一次性補償。

此文件未提及民辦代課教師,也沒有提到被辭退的民辦教師老有所養問題。

2 三部一編辦發佈的〔2011〕8號文件,更加體現國家對原民師、民代的關懷。文件涵蓋人員擴大:包括被辭退的民辦教師、民辦代課教師、在崗原民辦代課教師。補償方式多樣化:一次性補償、養老保險、教師返崗、退休教齡補貼多項並舉。

三 未來前景展望。

以後原民師、民代問題,國家會全面解決。解決的方式有:一次性補償、自願參加社保、發放養老教齡補貼等綜合性補償措施。養老教齡補貼因地區經濟發展不平衡,暫時各地區稍有差別,最後廣東補償模式應該是全國標準。隨著以後國家綜合國力的不斷提升,原民師的退養補貼也會不斷提高。


濤聲依舊123867


開門見山,我的回答很單一,我在這裡不想去評論那部分已得到公辦教師的百分之八十五的工資的那些老民師。我想說的是,現實生活中所存在的,曾經在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也為黨的教育事業立下汗馬功勞的,手裡握著很多蓋著各級政府鋼印的證件的老民師,那些幹著幹著工作,但不明由被一刀切回家的的老民辦教師。他們中有很多都把自己的一生的青春年華都無私奉獻給了教育事業,十年、十五年、二十年、二十五年、有的甚至更多年~~,他們左天還上班,但不知為什麼第二天早上去上班,就一句話,你回家吧,就被一腳踢回了家!我認為他們真的好淒涼,好悲哀!

還有很多也幹了好多年但沒能得到任何證的老民師們,他們也是值得同情讚美的人!

老民師,是上個世紀七八十年代的產物,他們在祖國教育事業缺少人才的時刻,真正的體現了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乾的精神!為祖國培養了當今社會上的很多棟樑之材!我認為,中國的教育史上會有他們的一部分,哪怕是一頁中的小小的角落!不論有證無證,老民辦教師都是最美最可愛的人!理應受到社會的尊重!

他們現在都老了,不說別的,就看在他們曾經為黨的教育事業負出了青春年華的份上,他們應該得到老有所養,病有所醫的待遇了!但他們現在得到的是每年教齡30元、20元、10元、甚至更少的待遇!說白了,這真的不夠一次感冒掛一瓶吊瓶錢呀!

其實,黨和國家並沒有忘掉這些老民辦教師,也為之制定了很多優民政策,但缺乏更精準的落實,真心希望黨的好政策能有很好的落實!過去,他們熱愛祖國,為祖國的教育事業增磚添瓦,如今他們仍以飽滿的熱情擁護黨的領導,熱愛我們偉大的祖國!

感謝大家聆聽和感悟我這來自內心深處的呼聲!假如說的有不當之處敬請見諒!不喜勿噴!

謝謝!


陽光河子


民辦教師和代課老師是兩碼事。我們這裡截止八三年前經當地教育主管部門考試錄用持有上崗證的農民教師叫民辦教師;未取得上崗證的農民教師叫代課教師,代課教師在民師招錄或轉證過程中不享有民辦教師優惠政策待遇。國家在清退這部分教師時,民辦教師在八三經考試不合格者便被清退,合格者九九年底全部轉為公辦教師,而代課教師在清退時被全部清退,沒有轉正的政策。

後來在落實被清退民代教師待遇時按從教年限進行了待遇落實,六十歲以上的民代教師從審批之日起就能拿到基本待遇,六十歲以下的得等到六十滿。本人當時參加這項工作的調查摸底直到最後審查,基本情況略知一二。


雲中馬154373662


沒有轉正的民辦教師,以現在的定義來講,就是指當年沒有通過教育部門轉正考核,而被辭退的那部分民辦教師。民辦教師隊伍的整頓從上世紀八十年代開始,到2000年結束,民辦教師的稱謂就已經在我國教育發展史上畫上了句號,從那之後農村教師隊伍中就不存在民辦教師成分。

談到民辦教師,相信現在四五十歲,從農村走出來的學生應該對民辦教師有很深厚的情感,畢竟他們就是在民辦教師的教育下,才能有機會走出農村,進入大城市生活,如果沒有民辦教師的洗心教導,相信那些農村學生如今只能已然在農村過著“面朝黃土、背朝天”的生活。

從民辦教師的定義角度來看,民辦教師是屬於沒有獲得國家正式承認的事業編制,經學校自行招聘,承擔教學任務的非在編教師,並享受學校為其提供的待遇,當然他們的待遇肯定與正式在編教師存在不小的差距。他們曾長期在農村學校任教,為國內農村教育的發展做出了突出的貢獻。

近年來,國家開始高度重視民辦教師的問題,將民辦教師與公辦教師共同定位於人民教師,在社會地位上給予民辦教師以充分的肯定。而且從上世紀末,國家就開始為民辦教師解決歷史遺留問題,只要符合條件的民辦教師幾乎都留在的農村學校繼續任教,並轉為具有正式編制的公辦教師,但是未能成功轉正的民辦教師,只能接受被辭退的命運。

對於被辭退的民辦教師,國家也並沒有忘記他們所做出的貢獻。從2009年開始,要求各地抓緊為當地民辦教師解決退休待遇問題,也稱之為教齡補貼。以山東為例,現在已經基本解決被辭退民辦教師教齡補貼發放的問題。按照國家的要求,山東確定了按照每教齡20元的標準,為全省民辦教師發放了教齡補貼,而且筆者身邊的民辦教師在退休後,也如期領取到了自己的教齡補貼。

當然,目前民辦教師每教齡的補貼標準顯然與當地的實際生活水平相差甚遠,部分地區的民辦教師僅靠教齡補貼難以滿足生活的需要。據相關消息,山東正在計劃提高民辦教師每教齡的補貼標準,雖然沒有傳出具體的標準,但標準應該在30-50元之間。雖然我們充分肯定這種提高每教齡標準的做法,但是提高的幅度確實還不夠,按照山東的生活水平,每教齡提高到100左右,與當地的生活水平才能同步。


東愛雨小公


1、1985年後的民辦教師不管改稱編外民辦教師,還是改稱代課教師,與1985年前的民辦教師一樣,都是人民教師。2、因此,1985年後的民辦教師應同政策界定為編內(現已轉為公辦)的原民辦教師一樣,其從事民辦教師教學的教齡視同繳費年限。這才是公平、合理、合法的。


學棋928


題主這樣的問題問得莫名其妙,怎麼去回答呢?只能以我當地實地情況從兩個方面說說:

其一,原民辦教師。按理說原民辦教師也是沒有轉正的,也應該是你問題的範疇之內的。原民辦教師這一龐大的群體是已經被“政策清退”的不在崗中小學教師的主堅力量。他們在崗時是縣聘而不在編的人員,每月工資是41元(含醫藥費1元)。就這個是從任教一年後(一年前31元/月)至被清退離崗一二十年一直沒有變的工資標準。

其二,代課教師。現在仍在崗任教還沒有轉正的不是民辦教師,而叫代課教師。他們的產生和存在與當地經濟發展水平和學校師資力量缺乏有一定的關聯。不能不說代課教師仍在發揮著他們的餘熱,翹首以盼有轉正的機會。可是事業單位的編制卡得很死,他們至今仍是“臨時”任教人員。我們這裡是2003年清退原民辦教師後,代課教師工資漲到了81元,310元,到2010年又漲到了1380元,也就是說至今還是這個標準,這也是當地人均最低工資的標準。

不管是沒有轉正的原民辦教師,還是代課教師,工資待遇很低,這也是造成他們家庭生活困難的主要原因。尤其是離崗已經十多年的原民辦教師,現在可是農村老人了。又不得不面臨養老的問題,僅憑每年教齡的8元、10元、20元的養老補助,是根本無法保障他們的生活開支。工作時入不敷出,他們迫切需要把教齡補助增加到至少200元,為他們的晚年生活得到幫助。


為生活而提神


民辦教師,是在中國特定歷史條件下的一種稱呼。在上世紀六七十年代,國家為了大力發展教育,在各個村裡都建立小學,教師缺口大增,為了彌補教師的不足,就讓有些文化的初高中畢業生直接進入學校任教,民辦教師曾經是中小學教師隊伍重要組成部分。據《教育大辭典》載,民辦教師是指“中國中小學中不列入國家教員編制的教學人員。”民辦教師由學校或當地基層組織提名,行政主管部門選擇推薦,縣級教育行政部門審查(包括文化考查批准,發給任用證書)。生活待遇上,除享受所在地同等勞動力工分報酬(1979年後享受‘責任田’)外,另由國家按月發給現金補貼。

就河南的情況而言,大約從1984年開始,進行過一次整頓,以後沒有再發放過民辦教師任用證。到八十年代末期,政府已經開始著手解決民辦教師問題。通過考試、學習等手段,使大部分民辦老師轉為公辦老師。到2000年,最後一批在職民辦老師轉正後,也就不存在所謂的民辦老師了。

沒有轉正的民辦教師大多是由於各種原因中途離開教師崗位了,大約在2013年前後,對這部分人員進行了登記造冊,就我們這個地區的政策是,這部分人到六十歲以後按照任教時的教齡發放養老補貼,發放標準是一年教齡一月十元錢。


師者新說


關於沒有轉正的民辦教師每月工資是多少?

我認為應當這樣回答:

一,從時間上講,以2000年後,學校沒了民辦教師一一在編的轉公了,無偏的清退了。沒有了民辦教師,自然也就沒了民辦教師每月工資多少的活題了。

至於沒有被清退留校的,應當另有名謂,比如叫代課教師。反正不能叫民辦教師。不然就與當時所謂的“民辦教師成為歷史”的官方說法打架了。

本人當時就被留下了。幹了一年,說是每月100元,可是隻給8個月的。我認為不合理,結果至今一分錢也沒有給。講啥道理?

二,從人員上講,以2000年前,在編暫未轉公的民辦教師,按級別每月領60一一100來元的財政工資。不在偏的民辦教師每月從村委會(此前為生產大隊)領取每月3一50元的工資(提留集資款)。

我們那個村歷來重視教育,從1997年起始,村支書都會把人均75一90元的民辦教師工資撥付到學校帳面。從未拖久。

三,2000一2012年間,不應有民辦教師工資的項目。

2000年後出現的民辦學校教師,就叫民辦學校教師。既不叫民辦教師,也不叫原民辦教師。所以沒有民辦教師每月工資多少的數據。

四,2013年開始發放的,原民辦教師每年教齡補貼10元/月不是工資。當然也沒有民辦教師每月工資多少的說辭。

五,說教齡補貼不是工資,自然就想到了10元這個數字。實在太少了。正如網友所言那樣:不夠打一瓶吊針,不夠買一盒中擋香菸。央視廣告凱麗老年鞋,一雙就得20個10元!

再看原民辦教師這群人,50歲以下年齡者少,近古稀之年者眾。大約20來年後就原民辦教師也就存量極小了。就看現在人數也不多了。花不多的錢,能解決這麼一群人問題,這可是黨和人民對原民辦教師的真切溫暖啊!

剛看到有網友說咱河南下個月就按20元/每月發了!無論是真真假都是令人高興的好消息!因為這是我們原民辦教師的日之所思夜之所盼的啊!這消息,絲毫不差於2013年的原民辦教師身份認定!

不過,我認為還是顯些少了,多麼盼望能提高到3一50元的檔口,可以把好事做得更好些,更到位!

再則,據說安微要漲到26元,山東要漲30一50元,廣東梅州聽說更高。咱河南歷來尊師重教,省城GDP又穩居全國第五,豈能落於他人之後?

這就是個人對問題的回答。文責自負,願聽大家品評斧正,以期幫到各位。


daolaodexingfu09


老民師哪有工資,幹一年給十元錢那叫教齡補貼,應該給予老民師退休工資.因為當時的民師在農村的教育事業上,有不可磨滅的功績


用戶9301389176985


支持政府提高原民辦教師的教齡補貼,讓他們老有所養,每工作一年為200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