糧食不磨出來,直接保存稻穀,能存多久,怎麼保存好?

帶你裝逼帶你飛天


農民擔心糧價大漲,怎麼保存稻穀可以保存10年以上,準備存10年糧?

糧食是農民的命根子,是寶中寶。在農村,農民在日常生活中,什麼事情都好,就是缺少糧食,沒有飯吃,什麼事別談了,都是空虛的,只要有了糧食,有了吃的,才能去幹其它的事情,否則都是扯淡。民以食為天,生產糧食,儲存糧食,是比什麼事情都重要。現在有許多農民“居安思危”,在糧食充足的時候,糧價也非常低,就要想到災年、糧價高的時候,到處缺糧的時候。農村有句俗話,“手上有糧,心裡不慌”。許多農民都趕在糧食豐富充足的時候,家裡儲備一些糧食,如稻穀,能夠儲存10年以上更好,以備饑荒之用。農村農家儲存10年以上的稻穀,有些什麼方法呢?

第一,傳統方法儲存稻穀。農村千百年來儲存稻穀的是晾曬脫水,使用防潮容器保存,每年翻曬一次。稻穀在儲存時,容易生蟲和黴變,原因是含水量過高。稻穀含水量在14%時,在農村家庭常規存放6個月,便開始反潮生蟲。因此,農民儲存稻穀時,含水量通常是13.5%以下,才開始儲存,一般能儲存3年左右不會生蟲,不會黴變。在儲存前,先要去雜,去破殼米,越乾淨,儲存時間越長,必須無蟲。儲存器具在木櫃、陶瓷缸、鐵桶、糧倉等等,以密封形式儲存。一般一年翻曬一次,儲存時稻穀含水量在13~13.5%以下時,可以兩年翻曬一次,防止反潮。這種傳統方法儲存條件是,常溫、乾燥、密封,進倉時,含水量要低於13.5%,無蟲、無雜、無米。

第二,綜合方法儲存稻穀。農村家庭儲存稻穀,可以借用糧食部門儲存稻穀的方法,在自造的糧倉裡,將新鮮稻穀曬乾脫水,使稻穀含水量保持在13.5%或13%以下,無蟲、無雜、無破殼稻米,堆放在倉庫裡,稻穀裡埋放燻蒸藥劑防蟲,再整平,在稻穀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密封。這種方法,有條件的家庭,要控制倉庫裡的氣溫,不能超過20℃。儲存的稻穀每三年更換一次,或者晾曬一次,保持長期乾燥、無蟲、無黴變的狀態。

第三,真空袋裝儲存稻穀。這種方法是非常簡單方便,一次包裝,可以儲存8~10年。方法是:①稻穀晾曬脫水乾燥,保持稻穀含水量在13.5%以下。②是稻穀去雜質,去掉碎屑、秕粒、破殼的大米、無蟲,稻穀純度在99%。③是選擇優質標準的真空包裝袋,一般選擇50斤或100斤的規格。④灌裝稻穀後,密封后抽淨空氣,必須抽盡,空氣控制在標準程度。這樣的真空包裝稻穀,可以保存8~10年之久。在儲存過程中,應該放在家庭糧倉裡,避免


雲奚諾


很高興回答。我老家連雲港地區的稻穀都是收割直接起來曬乾,然後用加厚塑料布灌裝起來封口,放在屋內大瓷缸裡面。裡面放一點無毒防蟲藥。放乾爽通風的地方,每次需要時拿出一些稻穀去用太陽曬一下,曬好拿去加工作坊去碾米,一般存放一年以內完全沒有問題。最好不要放時間太長會影響大米的味道口感。






鄉村農人小磊


直接存放稻穀可以保存兩到三年的,如果保存得當且三年後仍可以有部分可以發芽。 由於第二年的陳稻穀打出來的米沒有當年的新米好吃,所以一般為了口感的考慮都是將陳稻穀賣出新稻穀歸倉保存,如此循環往復。 正確的保存方法是新稻穀鋪曬至水分13或14個水分即可歸倉,如何鑑別水分是否達到標準,農民有一種經驗就是就是將晾曬的稻穀打堆時,每一掀稻穀打堆時從(稻穀堆形式像金字塔)頂部很容易單粒滑落,且可以聽到稻穀滑落的脆響聲,一般就是水分達到標準了。 稻穀保存時一定要選擇陰涼乾燥處,避免受潮而發黴變質,一定要密封好防止蟲蛀,如果是自留稻種,可以將殺蟲藥辛硫磷與麥麩或米糠攪拌後,撒入稻種內混合均勻後打包貯藏可有效減少蟲蛀。 希望對你有幫助!謝謝!





玉昆能否脫貧實錄


稻穀長時間的儲藏,從古至今我們勞動人民就有很好的儲藏方法了帶你一起了解一下吧。第一,傳統方法儲存稻穀。農村千百年來儲存稻穀的是晾曬脫水,使用防潮容器保存,每年翻曬一次。稻穀在儲存時,容易生蟲和黴變,原因是含水量過高。稻穀含水量在14%時,在農村家庭常規存放6個月,便開始反潮生蟲。因此,農民儲存稻穀時,含水量通常是13.5%以下,才開始儲存,一般能儲存3年左右不會生蟲,不會黴變。在儲存前,先要去雜,去破殼米,越乾淨,儲存時間越長,必須無蟲。儲存器具在木櫃、陶瓷缸、鐵桶、糧倉等等,以密封形式儲存。一般一年翻曬一次,儲存時稻穀含水量在13~13.5%以下時,可以兩年翻曬一次,防止反潮。這種傳統方法儲存條件是,常溫、乾燥、密封,進倉時,含水量要低於13.5%,無蟲、無雜、無米。

第二,綜合方法儲存稻穀。農村家庭儲存稻穀,可以借用糧食部門儲存稻穀的方法,在自造的糧倉裡,將新鮮稻穀曬乾脫水,使稻穀含水量保持在13.5%或13%以下,無蟲、無雜、無破殼稻米,堆放在倉庫裡,稻穀裡埋放燻蒸藥劑防蟲,再整平,在稻穀上面覆蓋塑料薄膜密封。這種方法,有條件的家庭,要控制倉庫裡的氣溫,不能超過20℃。儲存的稻穀每三年更換一次,或者晾曬一次,保持長期乾燥、無蟲、無黴變的狀態。

第三,真空袋裝儲存稻穀。這種方法是非常簡單方便,一次包裝,可以儲存8~10年。方法是:①稻穀晾曬脫水乾燥,保持稻穀含水量在13.5%以下。②是稻穀去雜質,去掉碎屑、秕粒、破殼的大米、無蟲,稻穀純度在99%。③是選擇優質標準的真空包裝袋,一般選擇50斤或100斤的規格。④灌裝稻穀後,密封后抽淨空氣,必須抽盡,空氣控制在標準程度。這樣的真空包裝稻穀,可以保存8~10年之久。在儲存過程中,應該放在家庭糧倉裡,避免有日光直射,避免使用尖銳的硬物扎破劃破包裝袋,在20℃左右的環境中儲存。


內蒙印象河套源


稻穀通風降溫。稻穀入庫後要及時通風降溫,縮小糧溫與外溫或糧溫與倉溫的溫差,防止結露。根據經驗,採用離心式通風機、通風地槽、通風竹籠與存氣箱等通風設施在9-10 月、11-12 月和1-2 月分三個階段,利用夜間冷涼的空氣,間歇性地進行機械通風,可以使糧溫從33-35℃分階段依次降低到25℃左右、15℃左右和10℃以下,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稻穀發熱、結露、黴變、生芽,確保安全儲藏。一般能保存兩到三年。


燕子生活情感劇


你好,我是三農領域的創作者,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關於你的問題,我有以下幾個觀點。1,糧食不磨出來直接儲存,那就一定要曬乾水分,在農村一般都是換季吃,都是後半年吃前半年的,第2年前半年吃前年後半年的,這樣換著吃米不會長蟲。2,米放的越久越不好吃,農村儲存都是,不超過一年,超過一年那個米都不太好吃了,所以大米不建議,放太久。3,怎麼保存好,前面也說了,放太久米不好吃,所以不太建議保存太久,半年左右就要換新的進去,吃掉前面的,在農村一般都是放到一個房間裡面保存,密閉的不開窗戶關著門就可以了。不用太講究,就放到房間裡面就可以了,但一定要關門關窗,不然有老鼠進去。以上就是我的觀點,謝謝。





農村稻花香


我們家的稻穀一般保存一兩年。等新稻穀豐收的時候就會把去年剩下的稻穀賣掉一些或者拿來釀酒。我們家的稻穀是放在老式木質的倉房裡保存。現在有很多下鄉賣一種不鏽鋼圓筒式的倉房,專門用來存稻穀的。我們家沒用過,效果可能會比木質的好吧。應該可以保存的更久。

稻穀要保存的好,首先倉房要做好。密封性要好,倉房的位置要選乾燥通風的地方。倉房底面不要直接跟地接觸,要留有空隙防止受潮。

稻穀收回家後要充分曬乾才能放進倉房保存。怎麼才算曬乾呢?我們老家的做法是用嘴嘗。把稻穀放進嘴裡用門牙咬,如果發出的聲音很脆,感覺到大米對牙齒有彈力那就說明曬好了。可以入庫了。

如果存放的時間長最好拿出來曬曬。 我們老家一般存放超過一年以後會再把稻穀拿出來曬曬。這樣可以保存得更久。如果你的穀倉比較好可以時間間隔長一些。





山居秋民


一般情況下,稻穀一般能存放3年

1、根據《糧油倉儲管理辦法》第四章,糧油儲存管理第二十條中規定,在常規儲存條件下,糧油正常儲存年限一般為小麥5年,稻穀和玉米3年,食用油脂和豆類2年。

2、稻穀具有完整的外殼,能緩和稻米吸溼,對蟲黴有一定的抵抗力,所以在保管過程中,稻穀有較高的儲藏穩定性。在正常儲藏條件下,稻穀的生活力,第一年很強,呼吸旺盛,一年以後,則逐漸減弱,變化較小,儲藏穩定性相應增高。故存放一年以後,稻穀儲藏性即比較穩定。

3、稻穀的品質變化因倉儲條件而不同。常溫儲存的平均溫度控制在20℃左右,低溫儲存的平均溫度則在10℃左右,所儲存稻穀的品質在同樣的時間內差別很大,只要控制好溫度,質量問題不大。

擴展資料:

儲藏方法:

1、控制稻穀水分。

(1)稻穀的安全水分標準,根據種類、季節和氣候條件確定。

(2)稻穀的安全水分界限標準是:①30℃左右:早秈13%以下,中、晚秈13.5%以下;②10℃左右:早秈15%左右,中、晚秈15.5%左右;③5℃左右:早秈16%以下,中、晚秈16.5%左右。

2、清除稻穀雜質。通常把稻穀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到0.5%以下,就可提高稻穀的儲藏穩定性。

3、稻穀分類儲藏。入庫的稻穀要做到分類儲藏,即要按品種、好次、新陳、乾溼、有蟲無蟲分開堆放,分倉儲藏。

4、稻穀通風降溫。稻穀入庫後要及時通風降溫,縮小糧溫與外溫或糧溫與倉溫的溫差,防止結露。從而能有效地防止稻穀發熱、結露、黴變、生芽,確保安全儲藏。

5、防治稻穀害蟲。稻穀入庫後,特別是早、中稻入庫後,容易感染儲糧害蟲,遭受害蟲嚴重危害,造成較大的損失。通常多采用防護劑或熏蒸劑進行防治。

6、密閉稻穀糧堆。完成通風降溫與防治害蟲工作後,在冬末春初氣溫回升以前糧溫最低時,要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壓蓋糧面密閉儲藏,以保持稻穀堆處於低溫(15℃)或準低溫(20℃)的狀態,減少蟲黴危害,保持品質,確保安全儲藏。



盆景與蜜蜂


俺們老家有一個保存小秘訣,用大袋裝起來,裡面最底下放敵敵畏,密封好,三五年沒問題。



春霖奇石


儲藏的正確方法

稻穀在儲藏期間,往往會發熱、黴變、生芽,導致稻穀品質劣變。隨著稻穀儲藏時間的延長,容易產生陳化變質現象,逐漸失去新米特有的香味而產生陳米的臭味,酸度增高,燒熟的米飯鬆散、黏性降低。儲藏時間較長的陳米,將基本喪失新大米飯香、黏、軟的食用品質。

因此,很多大米在沒脫殼之前,因為沒有良好的儲存環境,就已經陳化變質了,而瞭解大米的儲存環境和相關知識,對我們選購何種大米也很有幫助。

稻穀的儲存特性

1.稻穀有堅硬的外殼

一定程度上可抵抗蟲黴的危害及外界溫、溼度的影響。

2.稻穀易生芽

稻穀後熟期短,在收穫時生理已成熟,具有發芽能力。稻穀萌芽所需的吸水量低(25%)。因此,稻穀在收穫時,如連遇陰雨,未能及時收割、脫粒、整曬,那麼稻穀在田間、場地就會發芽。保管中的稻穀,如果結露、返潮或漏雨時,也容易生芽。

3.稻穀易漚黃

在收穫時,遇連陰雨,稻穀脫粒、整曬不及時或連草堆垛,容易漚黃。漚黃的稻穀加工的大米就是黃粒米,品質和保管穩定性都大為降低。稻穀黃變無論倉內倉外均可發生,稻穀含水量越高,發熱次數越多,黃粒米的含量越高,黃變也越嚴重。而黃粒米易產生黃麴黴毒素,人食用後會中毒,甚至致命。

4.稻穀不耐高溫

稻穀不耐高溫且隨著儲存時間的延長而明顯陳化,如黏性降低,發芽率下降、脂肪酸值升高。烈日下暴曬的稻穀,或暴曬後驟然遇冷的稻穀,容易出現“爆腰”現象,大米表面出現裂紋,影響大米的外觀和口感。

5.稻穀易結露

新谷入倉不久,遇氣溫下降,在糧堆的表面出現一層露水,使表層糧食水分增高,形成糧堆表面結露。不及時消除結露的後果是:造成局部水分升高,稻穀籽粒發軟,有輕微黴味,接著穀殼潮潤掛灰,泛白,仔細觀察未熟粒有時可以發現白色或綠色黴點,容易產生黃麴黴毒素。

6.稻穀易受蟲害感染

危害儲藏中稻穀的害蟲主要有:玉米象、米象、谷蠢、麥蛾、赤擬谷盜和鋸谷盜等。

二、稻穀的儲存法則

保管稻穀的原則是“乾燥、低溫、密閉”。

1.控制稻穀水分

嚴格控制入庫稻穀的水分,使其符合安全水分標準,稻穀的安全水分標準,隨糧食種類、季節和氣候條件變化。

2.清除稻穀雜質

入庫前進行風揚、過篩或機械除雜,使雜質含量降低到最低限度,以提高稻穀的儲藏穩定性。把稻穀中的雜質含量降低到0.5%以下,提高稻穀的儲藏穩定性。

3.稻穀分級儲藏

稻穀做到分級儲藏,即要按品種、好次、新陳、乾溼、有蟲無蟲分開堆放,分倉儲藏。(信息來源:誠鄰糧食Neighborly food)

4.稻穀通風降溫

稻穀入庫後及時通風降溫, 防止結露。在9~10月、11~12月和1~2月分三個階段,利用夜間冷涼的空氣,間歇性地進行機械通風,可以使糧溫從33~35攝氏度,分階段依次降低到10攝氏度以下。

5.防治稻穀害蟲

稻穀入庫後及時採取有效措施全面防治害蟲。通常多采用防護劑或熏蒸劑進行防治。

6.密閉稻穀糧堆

在冬末春初,氣溫回升以前糧溫最低時,誠鄰糧食採取行之有效的辦法壓蓋糧面密閉儲藏,以保持稻穀堆處於低溫(15攝氏度)或準低溫(20攝氏度)的狀態。常用密閉糧堆的方法有:全倉密閉,塑料薄膜蓋頂密閉,少量糧食也可以採用草木灰或幹河沙壓蓋密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