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所有的老人去世都能稱之為“喜喪”,怎樣才算“喜喪”?

Isabellaqin


在中華民族的儒家文化傳承中,人生七十古來稀,而古來稀之後的八十,九十歲在古代已經很少很罕見哪!這些人是屬於高壽之人,按儒家思想文化的說法,這些高壽之人的人生是非常圓滿的哪,遇上這些歲數而離世之人,後人為他她們所舉辦的葬禮稱之為:喜喪:,人生中有兩種因為離世死亡的人,不能稱為:喜喪:,人生世界60年稱為一個甲子。未活滿一個甲子之前而死亡之人辦的䘮事不能稱為:喜喪:,還有一種人,他她的離世死亡不屬於正常的自然死亡者:例如,兇殺死亡,車媧死亡,死於非命,犯法犯罪被處極型死亡,不倫多大歲數離世,都不能稱為:喜喪:。中華民族五千年文明歷史,還有一部份人離世死亡,他她們的喪事什麼都不稱,和尚,尼姑,出家人,道家,喇嘛等這些人離世死亡。稱之為:圓寂,坐化。


原子188022318


我感覺我的奶奶當年的去世,應該是稱之 為喜喪的吧,村裡人也是這麼認為的。
她沒病沒災,活到九十七歲,在上半年還完全能夠自理,只是在十月一的時候,突然就吃不下東西去了。

當時我們聽說後,就從外地匆忙趕回去,她老人家當時還十分清醒 ,還和我們挨個說話,但是已經極度虛弱了,當時我們請了醫生給她打點吊瓶,那藥水竟然都打不進去了。醫生說,血管已經全部萎縮了。

後來,我還和她一起躺著,說話,她感嘆道:人太老了,活得都沒滋味了。

還問起我的生活,等等,感覺頭腦特別清醒 。

再後來,凌晨時,當時是我父母和她一起休息的,父母說,感覺到老人家的呼吸慢慢地緩了,慢慢地就停止了。

當時他們一邊呼喊,一邊迅速拿出老衣來給穿上,當時,還喊著:娘啊,伸伸腿好穿衣服啊!

奶奶竟然還十分配合。穿好之後就完全沒有氣息了。

當時村裡人都說這是喜喪。

全村裡的小孩子都來奶奶的棺材上,摸一摸 ,意思是沾點長壽的光。

還有些人專門來要奶奶的宴席上的饅頭,說拿回去給自己家老人吃一吃,也長壽。

我感覺這就是喜喪。

無病而終。

祝願奶奶在另一個世界裡安好!


Longsuixinyuan


我父親1926年出生,2016年過了90歲生日去世,去世當天早上我上班出門,在樓下開門還聽見他老人家大聲問母親:“萌奶奶,你人在哪裡?”(我女兒小名萌萌),母親回答:“喊什麼?我在衛生間”,我沒停步就出門了。中午打11:15電話回家問候,母親接的,說正炒菜,我問父親在幹啥,她說吃過早點,喝過茶就坐在沙發上養神,11:21分母親給我來電話,我父親叫不答應了。老父親就那樣頭微低坐在沙發上走了,飯都沒吃上一口。人人說這是喜喪,對聯、靈堂都是紅黃喜色,但每每想起,心還是一陣陣痛,淚也是不停的流。人走了,哪有喜喪一說,是旁觀者事不關己罷了。


輕萍1


具體的我不知道,我說一個我家老人的說法,第一,年長者無疾而終的。第二,威望極高的長者死後,有許多人自願參加喪禮的。我們這邊喜喪的老人,辦喪事第一有白紙糖或白色糖塊吃以及瓜子擺盤作為喪宴的一個菜品。喜喪孝子賢孫不能哭喪。


夕陽山外山922


老人壽終正寢為喜喪,其他的都不是喜喪。


用戶6600783512183


喪是跟死了人有關的事。

那麼什麼是喜喪呢?我覺得必備以下幾個條件:一丶是死者生前,在世時,積德行善,德高望重。而且家族人財兩旺,子孫滿堂,兒女孝順,家庭和睦。

二丶老人在世時,生活幸福,身體健康,沒有大災大病,一生平安。

三丶老人健康長壽,話過八九十歲,或闖過百歲大關。死時無疾而終,笑閉雙眼,瓜熟自落,自然死亡。

符合以上條件,才是所謂的喜喪。

而有的老人,生前家庭不和,兒女不孝,或窮困貧寒,有病得不到醫治,病痛難忍,生不如死,早赴黃泉。或者遇天災人禍,沒有善終。

這樣的人離世,是何等的淒涼,何等的悲慘,那能稱之為喜喪呢?





尤巧英1


‘’喜喪‘’這是中國比較老的風俗。必須符合下面三個條件:

第一,全福,此人是四世同堂輩分最高者;第二,全壽,年紀在古稀(現在年齡提高到八十歲以上,也有說要過百歲);第三,全終,死前沒什麼症狀,自然離世。老北京人謂之‘’福壽全歸‘’,就是壽終正寢。‘’喜喪‘’是不能哭的,否則不叫‘’喜喪‘’。按照曾仕強教授說法,人死了是件高興的事。但要符合這三點的人也不多。一般在八九十歲以上過世大家都認為是‘’喜喪‘’。

以上說法僅供參考,請老法師補充指正。



翕張文章耕耘者


喜喪即是把喪事當作喜事辦,這是古來有之的事。這是平常百姓家常有的事,窮人家有,富人家有,官家有,並沒有什麼特別。

這事雖說平常,不特別,但也不常有。若要講究起來,還是有講究的。雖說是辦喪事,有的比辦喜事還隆重。

古人云:七十古來稀。從前能活到七十多歲的人是很少的,七十多歲己經是很高壽了。能把喪事當成喜事辦的,肯定是高壽之人。但首要條件,當事者必須五世同堂。舉一例,以自己算起,上有爺爺奶奶,父親母親。下有兒子兒媳,孫子孫媳。且住在一起,配偶子孫齊全,缺一不可,即為五世同堂。現在住在一起是不可能了,但人員必須齊全。如爺爺或奶奶逝世,就可以喪事喜辦。

人們一般都認為這樣的人家都是積善人家,是福壽人家。民間有一種習俗,長壽者去世,都要髮長壽碗,人們也樂意去拿(領),以此沾沾福壽(氣)。若五世不全者,去拿(領)的人就少了,意謂福壽不全。

這只是千百年來民間的一種習俗而己。


陶田福


家裡老人去世,本來是悲哀的哀事。而有些喪事被鄉親朋友稱之為喜喪,一般要停靈幾天,接受親友弔唁。子女還要大擺酒席,款待大家。這是為什麼呢,原來這是農村的多年傳統。因為亡者是福壽雙全之人,能夠稱得起”喜喪”。一般稱為”喜喪”的亡者,都具備三全的特徵。

全福,亡者生前德高望重,子孫滿堂,生活幸福。自己在家族中有一定地位。兒孫們大都生活穩定,父慈子孝。自己和家庭都在家族中稱得上楷模。

全壽,亡者壽命必須是高壽,一般都在八九十歲,甚至百歲以上。生前,家庭和睦,身體較好,子女孝順,心滿意足。沒有受到心靈和肉體大的折磨。

全終,亡者的死亡屬於自然死亡,最好是無疾而終。農村老人比較看重亡者的死法,無疾而終者,大家認為是修來的福氣。當然更不能是意外死亡!


朱增林呀


"喪"字一般與悲傷為伴,為什麼有"喜喪″之說?實際是家屬對故人完美一生的讚美。

應該具備兩個條件,一是長壽,人固有一死,越接進極限越自然越完美。二是無疾而終。有句罵人的話叫"不得好死",生法相同死法不一,意外事故不可能稱為喜喪。沒有嚴重影響生活質量的大病,也就是晚年沒受罪安詳離世,這就可以稱之為喜喪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