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說紅綠燈顯眼,那為什麼關羽始終穿綠衣服暴露自己位置呢?

牛頭山趙子龍


首先說結論,關羽作為移動的綠燈,一是可以震懾敵軍士兵,對他們來說,綠衣長鬚的關將軍殺到,那是要心驚膽裂的!二是讓友軍士兵能清晰看到關羽,關羽不撤退,他們也會奮勇作戰,向前努力拼殺。

紅綠燈是國際統一的交通規則。在我國,紅燈停,綠燈行,黃燈屬於過度狀態,存在感最低。在五顏六色裡面呢,每個顏色有自己特殊的含義。紅色表示危險,黃色表示警告,綠色表示安全。比如足球賽上,裁判可以對犯規的球員進行黃牌警告,多次警告無效後,裁判會用紅牌請球員下場。

關羽是何等英雄啊!白馬斬顏良,襄樊擒于禁、殺龐德,威震華夏,曹操為了避開他的鋒芒,差點遷都。舉世聞名的關羽,穿著綠衣,來到兩軍陣前。只要聽說過關羽事蹟的敵軍士兵,哪個不是冷汗直流,撒腿就跑?打個比方,你去參加格鬥,對手是史泰龍,你是跑呢還是跑呢?跑能保命,不跑馬上撲街。[奸笑]另一方面,綠衣的關羽對於弟兄們來說,那就是移動戰旗呀!關羽衝鋒,將士們備受鼓舞,士氣高漲,嗷嗷叫著就能撲上去殺敵。當然啦,暴露位置是穿綠衣唯一的缺點,好在關羽馬快,即便有弓箭射來,關羽也可以巧妙躲開。

總結一下,關羽穿綠衣服,一是鼓舞弟兄們的士氣,二是摧毀敵軍士兵鬥志,三是顯示自己對劉備的忠心。[互粉]





牛頭山趙子龍


恰好相反,歷史上關羽最有可能穿紅衣服,而不是一身綠!

蜀漢政權,聲稱“神饗祚於漢家”,以漢朝繼承人自居。繼承的是漢朝的禮儀制度。士兵戎裝的顏色,自是沿襲漢朝傳統,身穿紅色。

《漢官解詁》說“舊時以八月,都試講習其射力,以備不虞。皆絳衣戎服,示揚武威”。此外西漢的禁軍稱“緹騎”,是一支裝備精良的騎兵隊伍,這裡的“緹”指服飾的顏色,《說文解字注》的註解為“絳,大赤也,今俗稱為大紅也;緹,丹黃色也”。可見,絳、緹都屬於紅色系。這描述與出土的楊家灣兵馬俑以及漢墓壁畫中的武士彩繪服飾相吻合。

按五行學說,由於秦尚水德,“衣服旄旌旗皆上黑”《史記》,按五行相剋原理,土克水,那麼漢朝應該服黃色。

但因為漢高祖劉邦編了一個故事,酒後斬白蛇。後來被文人美化成赤帝子斬白帝子的神話。劉邦作為赤龍下凡,乃真命天子。故西漢尙赤,服紅色。後漢文帝針對此問題一度和大臣們商討過,還想改回原來黃色。到武帝即位,劉徹重申赤帝斬蛇的典故,以紅為榮,此規矩一直延續到東漢。政府官員服飾、旗幟一律用紅色以表莊重。

為何武將服飾顏色耀眼?

根本原因在於,能有效區分誰是將軍與士兵,方便發號命令,便於統領。

我國軍隊制度發展到西漢時,已經形成一套相對完整的森嚴制度,不僅武官與士兵服飾有別,不同兵種,服飾也有差異。

如楊家灣兵馬俑中,有件身穿魚鱗甲、頭戴幘、腳穿繡花高統靴的俑便是代表作,其服飾與其周圍的步兵、騎兵俑差別較大。

區別官兵身份不僅是服飾,還有軍服上的徽識。

漢代的徽識,主要有章、幡二種。普通士兵一般佩戴章,章上一般要註明佩戴者的身份、姓名和所屬部隊。類似於美軍脖子上佩戴的“狗牌”,不同之處在於,漢軍是把章負在後背。幡只有高級將領才能佩戴,它戴在肩上,如同燕尾。

那為何古人偏偏要把明明可能穿紅衣的關羽,畫成穿綠衣服?

這都怪羅貫中,說關羽“面如栆臉”,一張大紅臉,若再穿上大紅衣服,會給人一種臉和身體傻傻分不清的錯覺。於是膽大的畫家來了一次藝術創造。

乾脆讓關公穿綠衣服。所謂“紅配綠”,醒目。後世畫工,以文盲居多。根本不考慮故事人物所處的歷史背景,根據已有畫作,一頓亂抄。這種離譜現象,到清朝時尤為嚴重,什麼年畫、磁畫,涉及三國題材,一律是明朝服裝打扮,或者乾脆把他們裝扮成唱京劇的!

久而久之,關公哪怕是穿紅衣服,經幾代人的努力,終於將紅色改成綠色,並作為慣例。將繼續毒害下去。


本草百曉生


關羽喜歡綠衣袍,是因為要在戰鬥時吸引敵將。

綠色顯眼,但又不似紅色的顯眼,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人的視線,有一定的隱蔽功能。

在此不得不說一下關羽的刀,青龍偃月刀,重八十二斤。

而用刀的武將無不大開大合,力量輸出非常大,損耗也會極快。

再加上刀本身的重量,不適宜輕巧的動作,而適合速戰速決。

因此,使這樣的長刀者,上來就是一通劈砍,力求最短時間戰勝敵人,積存體力。

關羽的勇猛就是如此,說不好聽的他不能作持久戰,戰久必敗!

而關羽也知道自己的弱點,所以設計出了拖刀計。

就是回馬刀,在對方追來時,回手一刀斬敵將於馬下。

為何關羽喜歡用回馬刀,就是結合了別人不具備的自身優點,才屢試不爽!

單鳳眼,便於用眼角餘光料敵,敵人還不知道他一直盯著你的一舉一動,刀巳然劈過來!

赤兔馬,馬速快便於逃脫,聽話,便於配合回馬刀。

還有就是綠衣袍,快馬上舞動的寬大綠衣袍,使身後追趕的敵人思想麻痺。

總以為顯眼的衣袍很好辨認,從而把注意力放在關羽的綠衣袍上,而忽視了那柄要人命的刀。

再有 綠衣袍舞動遮擋,很好的掩飾了手中青龍刀的動作,不易被發現。

再加上自身用刀的猛,快,只要一進入攻擊距離,絕對一刀斬殺。

所以關羽的回馬刀屢試不爽,從不失效,就是基於這樣的幾點。

而別人很難用的這麼好,就是不具備關羽相同的條件,也就出不了他這樣的大將。


寅飛揚


不知道


你們最愛的財滾滾


首先,紅綠燈使用紅燈停,綠燈行是因為人的視網膜含有桿狀和三種錐狀感光細胞,桿狀細胞對黃色的光特別敏感,三種錐狀細胞則分別對紅光、綠光及藍光最敏感。由於這種視覺結構,人最容易分辨紅色與綠色。雖然黃色與藍色也容易分辨,但因為眼球對藍光敏感的感光細胞較少,所以分辨顏色,還是以紅、綠色為佳。所以才使用紅綠兩種鮮明對比的顏色,黃色等作為過度警示。

而關羽穿綠色袍子是因為綠色(碧)有忠的寓意。如碧血丹心。另外綠色也象徵春天,生機勃勃,有朝氣。切合二哥的氣勢絕倫。綠色戰袍,紅面綠袍,碧血丹心凸顯了關羽的忠義,剛正。

首先陳壽的三國志並沒有說明關羽戰袍的,關羽戰袍定義為綠色首先是在元代出現的。在元代,關羽的形象出現在戲曲舞臺,漸漸其臉譜定為為揉紅臉,表示忠勇,“紅臉忠勇”之說法即由關羽臉譜而來。勾丹鳳眼,雙眼俊秀。加上關羽有“美髯公”之稱,所以都會加上演關羽時專用的大髯口,稱為“五綹”或“關公髯”。手執青龍偃月刀和紅馬鞭,頭戴專有的綠色盔頭,綴黃絨球配後兜,兩耳垂白飄帶和黃絲穗,著綠蟒。

到了明代。《三國演義》或許是受元曲影響,在關公困曹營裡一段寫道:曹操見關公身外綠戰袍刀痕累累,汙垢斑斑,十分陳舊單薄,於是吩咐為關公取一件新的來,小吏取一件紅錦戰袍而來,請關公換下,但是關公念及劉備,不忍換下,於是將紅袍穿於內,綠袍穿於外,曹操不悅,不過頓時笑道:關將軍不愧天下第一義士也!

所以,真正的歷史上關羽並不是穿這種醒目顏色的,根據我國古代五德學說,蜀漢承東漢,屬火德,盔甲下應該是紅色,所以我大膽猜測蜀國武將的袍子可能紅色較多。




何唐


關羽的原諒色套裝可謂非常出名——綠帽子綠衣衫,從頭綠到腳。再加上九尺的身高,一站到那裡像一棵大樹一樣穩,威風凜凜,好不風光!



為什麼關羽一直穿綠衣服?


其實關於雲長兄衣服的顏色,在正史裡是沒有相關記載的。非官方的演義中,關羽在遇到劉備張飛之前,是賣棗的。那個兵荒馬亂的年代,成本能省就省,因此關羽就去偷地主家棗樹上的棗再去賣,無本的買賣它不香嘛!


為了去樹上打棗,關羽穿了綠色的衣服,充分與樹的背景融為了一體……具體效果參見穿著迷彩服的士兵。就像夜行人需要穿黑衣,海軍穿藍色海軍服一樣,關羽的衣飾方方面面體現著他的職業素養。為了工作,綠一點怕什麼!



後來關羽遇到了大哥劉備,劉備一看:哥們喜歡綠色。於是送了關羽一件綠色戰袍。


綠色戰袍的好處依然是便於隱藏。想象一下兩軍對壘的時候,你是穿一件迷彩服更容易被瞄準,還是穿一件金燦燦的長袍更容易被瞄準?


對於劉備送自己的禮物,關羽一直感激在心,即使後來曹操再送給他紅色的袍子,他也依然穿著自己“親哥哥”送自己的禮物——畢竟這禮物實在又安全嘛。



至於紅綠燈,它存在於城市,背景色是都市的鋼筋水泥;而古代兩軍交戰的時候,城市化還沒像如今這麼高,綠化比今天強太多……所以背景不乏廣袤的草原和茂密的叢林。背景不同,連變色龍都知道該怎麼變色,不能強行按照都市思維去理解。


以上畢竟都是根據三國演義的描述去刻意解讀的了。歷史上的關羽到底穿什麼顏色的衣服、是否一直穿綠色的衣服都有待考證。


蘺公子


《三國演義》裡描寫關雲長,掛印封金,過五關斬六將,陪二嫂去尋兄長,他把曹操所賜的紅袍穿在裡面,而外面穿的是三兄弟結拜時穿的綠袍,表明他對劉備兄長的忠貞與親情。


手機135598242


情況不同

綠燈顯眼,是指沒有背景的情況下,你要看就會發現,大多數軍隊的軍服,綠色都是主要色調,為什麼,在有背景的情況下,綠色並不就是顯眼的顏色,因為在野外,綠色隨處可見,反而方便隱藏。


暴露不對嗎

古代作戰,主將的位置,其實一直都是暴露的,一般古代主將中軍都有軍旗,軍旗跟隨主將移動,用以標明主將位置,並起到一定指揮與振奮軍心的作用。

如果主將旗幟動搖折斷或者說是突然後撤,往往會軍心浮動,引發敗局。

當然敵人同樣能看到這個旗幟,既然主將的旗幟一直都是挑明瞭的,主將的位置,也一直就是明擺著的,那麼暴露又有什麼關係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