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是益州廣漢郡人,在劉備入蜀時曾建議劉璋堅壁清野,被稱為忠謀


他是益州廣漢郡人,在劉備入蜀時曾建議劉璋堅壁清野,被稱為忠謀

大臣來朝酒未醒,酒醒忠諫多不聽。這是我開始寫作以來的第1000篇文章,開篇先感謝陪我一路走來的朋友們。提及劉璋身邊的臣子你會想起誰?是否會包括本篇要談及的這位,鄭度。

鄭度是益州廣漢郡綿竹人,漢末三國時期留下姓名的廣漢郡人士也不少,照例列個名單:鄭度、董扶、王累、王商、秦宓、任安、彭羕yàng、王衝、王離、鐔承、張慕、王甫、李邵、李邈、李朝、王義強。其中不乏蜀地名士,由於《華陽國志》的存在也讓更多人留下了記載。


他是益州廣漢郡人,在劉備入蜀時曾建議劉璋堅壁清野,被稱為忠謀

其實關於鄭度的記載也極少,只是在勸說劉璋時出場了一次,結合一些史料補充,聊作參考吧。鄭度在劉備入蜀時擔任的是益州從事,屬於益州牧身邊眾多屬官之一。鄭度與黃權一樣是反對請劉備入蜀的,從《三國志·黃權傳》的記載來看,從張松提出請劉備幫忙征討張魯這個建議開始,黃權就持反對態度。 黃權勸劉璋一山不容二虎,請劉備來如同引狼入室,但結果是黃權被貶為廣漢縣長。還有一個人以生命為代價劉璋,案《華陽國志》,與鄭度同為益州從事的王累,選擇在州門自刎,以此表達自己對請劉備入益州的反對之意。而《三國志·劉璋傳》中王累逝去的方式有所不同,“倒懸於州門”,無論哪種方式都無愧“忠烈”之名。

“璋不聽,竟遣使迎先主,出權為廣漢長”——《三國志·黃權傳》

“璋主簿黃權陳其利害,從事廣漢王累自倒懸於州門以諫,璋一無所納,敕在所供奉先主,先主入境如歸。”——《三國志·劉璋傳》


他是益州廣漢郡人,在劉備入蜀時曾建議劉璋堅壁清野,被稱為忠謀

而鄭度的諫言來得較晚一些,在劉備進入益州已成定局的情況下,他給出了一個解決方案“劉備是孤軍來襲,兵馬不足一萬人,他收攏的士卒尚未歸心,軍隊也沒有什麼輜重。如果把巴西、梓潼二郡的百姓遷到涪水以西,再把糧草甚至田野中的稻穀全部焚燬,就可以準備好深溝高壘等待挑戰了,也不要答應劉備的請戰,只要堅持不到一百天,他就會因為糧草耗盡退去。這時候再發動追擊,就有擒拿劉備的機會了。”

鄭度的建議是準備堅壁清野,劉備聽說了這方案後就很厭惡鄭度,從這個角度看鄭度的建議至少是能給劉備帶來一定麻煩的。當然,劉璋並沒有採取鄭度的建議,他認為“只聽說抵禦敵人需要安撫百姓,就沒聽說過要遷徙百姓來退敵的。”這也與法正對於劉璋的認知相符,再優秀的建議,到了劉璋這不被採納也發揮不出作用。

鄭度的結局是被免官,此後就再也沒有出現在史料當中。《華陽國志》對於他的事蹟頗為認可,評價他為“忠謀”,同為廣漢郡人的王累被評價為“忠烈”,從中也能看出後人對於他們行為的認可。

“於是黜度,不用其計。”——《三國志·法正傳》

忠謀莫受,咎由自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