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一)

俗話說,勝敗乃是兵家常事。

不管職場打拼還是商海浮沉,都很難做到毫無敗績。

諸侯紛爭的三國戰場更是如此,強如梟雄曹操,

有過官渡之戰的輝煌,也品嚐過赤壁大火的滾燙。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意氣風發的曹操

敗仗不可怕,打臉就比較尷尬了。

今天來聊下,三國中真香系列的3大戰役,場面一度非常尷尬。

(二)

古代君主御駕親征是比較常見的,

“天子守國門”,皇帝就是為了鎮守邊關才把都城建到國境附近。

而御駕親征更是豁出去了,

將自己置身前線危險中的一國之主,親自指揮戰鬥,往往能起到振奮士氣、奮勇殺敵的效果。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山海關

但這位君主的御駕親征,非但沒能助力勝仗,自己反倒差點被活捉,拖累了三軍將士。

這位就是統治東吳50餘年的孫權孫仲謀。

東吳偏居東南地區,又以水軍為主;

缺少主動出擊精神的吳國,在大部分時期都淪為曹劉兩家的配角。

孫權守土有方,但在進攻端上,遠不如曹操、劉備。

215年,他唯一一次親自指揮戰鬥,還成就了張遼大名。

當時孫權趁曹操西征攻擊張魯無暇東顧時,

親率甘寧、淩統、陳武等大將,帶領10萬大軍攻打合肥。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孫權字仲謀

而合肥守將是張遼、李典、樂進,城內只有7000士兵,以及曹操留下的一個“賊至乃發”的錦囊。

東吳大軍壓境,眾人打開錦囊中的紙條,上面寫著:如果孫權來犯,張遼李典出擊,樂進守城。

大家都很疑惑:敵眾我寡難道不應堅守不出嗎?張遼迅速領悟了曹操意圖:他是想趁吳軍遠道而來時給予當頭一棒。

張遼威震天下的行動至此開始:

他先是召集了800名勇士,當天夜裡殺牛吃肉飽餐一頓;

第二天拂曉,張遼又親自出城作戰,一邊陷陣殺敵一邊大喊自己名字。吳軍被突如其來的戰鬥打蒙了,孫權趕緊躲到高處,而800魏軍卻越戰越猛。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張遼

天亮後孫權發現張遼的兵不多,於是集結部隊將其團團包圍。

但張遼毫不膽怯,左衝右突不但自己全身而退,還救出了被包圍的弟兄。

此戰後魏軍士氣大振,東吳10萬大軍一連攻擊10余天都不能破城,於是班師回朝。

撤軍時孫權又犯下一個幾乎致命的錯誤:他只帶1000多士兵親自斷後。

張遼在合肥城頭看到吳軍退去,再次點兵殺出。

東吳軍被衝散,幸虧甘寧、呂蒙、淩統等人拼死抵抗,孫權才找到機會策馬揚鞭衝過斷橋與大部隊會合。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三國軍陣

張遼差點活捉了孫權,而800大破十萬的戰例也名揚四海,張遼一時威震天下。

213年,率大軍南下的曹操在濡須口與吳軍對峙,遠遠看到江面上的東吳艦隊後,不由得脫口而出:“生子當如孫仲謀!”

但孫權墮落得有點太快了,僅僅兩年後,就被魏將張遼打得大敗。

志在必得、試圖趁虛攻佔合肥的孫權,不但自己打臉,也讓曹操“真香”了一把。

(三)

東吳君主被魏將“真香”過,曹魏君主也被東吳“真香”過;

值得玩味的是,魏軍甚至沒有與敵人交上火,自己就灰溜溜撤退了。

這裡的曹魏君主是曹丕,他也是個有夢想的老闆;

當年老爹在赤壁被打敗,他想繼承遺志統一全國。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曹丕

224年魏軍在前線編練水師,一個月後曹丕移駕廣陵,準備御駕親征。東吳在大將徐盛的指揮下,在長江岸邊用打入木樁,外面包上葦蓆,裝作有埋伏的樣子。

吳軍深諳水性,很快沿江數百里都佈置上了這種“疑城”。曹丕登高望遠,看到這壯觀的一幕,認為東吳必有高人指點,不由得內心發怵,最終悻悻地罷兵退去。

但曹丕胸膛中那顆不安的心,一直在跳動。

一年後,他再度捲土重來。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疑城

225年10月,曹丕回到了熟悉的廣陵。

這次魏國集結了10餘萬大軍,戰旗遮天蔽日綿延百里,就像去年東吳的百里疑城那樣壯觀。

但還沒等出擊,尷尬事又來了。

長江竟然結冰了!

這下好了,新打造的艦船和練成的水軍都用不上了。

江水也不清楚凍得是否結實,三五個人或許可以踏過去,

但總不能讓十萬大軍扛著兵器從冰面上溜過去吧。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曹丕稱帝

曹丕望冰興嘆,無奈下只能嘆氣收兵。

吳軍抓住戰機,派500人追殺(不清楚如何過江),痛擊魏軍。

兩度御駕親征失敗的曹丕,也只能吞下“真香”的果實了。

(四)

上述兩例都是君主出征被打臉,最後這位是一員大將。

曹操手下有外形的五子良將,是為:

張遼、樂進、于禁、張郃、徐晃。

作為早期追隨曹操打天下的大將,他們為魏國政權立下了汗馬功勞,但其中的于禁卻是高開低走,最終落得晚節不保。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于禁

于禁以善於治軍著稱,多次在亂軍中收編士卒安定秩序,追隨曹操攻打黃巾軍、呂布、袁紹等,前後效力30年,也深受曹操的喜愛。

219年關羽率領精銳的荊州軍團北上,連戰連捷後將曹仁圍困在樊城。

曹操派于禁為大將,統帥大軍3萬援救曹仁。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曹仁 ​

漢中之戰後曹操被劉備打敗,荊州關羽配合大哥在樊城等地展開軍事行動,並在一系列戰鬥後達到人生巔峰,其標誌之一就是大破于禁。

于禁到達前線後,在低窪處駐軍,結果趕上秋雨連綿。

演義中,關羽築堤蓄水將魏軍淹沒;而正史,則是于禁被水淹沒後關羽出擊大勝。

但不管怎樣,都是其充分利用天時地利後大敗魏軍。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關羽

全軍覆沒後於禁投降了關羽。

在亂世三國跳槽很常見,問題是追隨曹操幾十年的五子良將就這麼降了,讓人很難理解。

還有一個關鍵所在:一同被俘虜的龐德誓死不降,最終被關羽斬殺。

一個是投靠曹操不久的龐德,一個是追隨幾十年的于禁,兩相對比,于禁就被擺在了尷尬的位置上。

尷尬的場面還沒有結束,于禁投降後被送回荊州江陵關押。

後來呂蒙白衣渡江偷襲荊州,並與魏軍夾擊大敗荊州軍團。

關羽在到達人生巔峰後,旋即跌落神壇,而於禁也從蜀國換到了吳國。

大軍出征,江面結冰!三國真香系列之:敗仗不可怕,打臉很尷尬

關羽出征

221年,孫權將轉了一圈的于禁送回魏國,一代名將經此變數鬚髮都白了。

曹丕名面上安慰,卻又讓人畫了關羽龐德于禁的圖畫羞辱他。

于禁看到後羞憤難當,不久就去世了。

一代名將於禁混到最後,慘遭“真香”打臉,晚節不保憂憤而死。

實在令人唏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