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月每人2500英鎊”,英國能否“凍結”疫情影響?

“每月每人2500英鎊”,英國能否“凍結”疫情影響?

▲資料圖。新京報我們視頻截圖

疫情在歐洲已經呈現蔓延之勢,除了意大利之外,多個國家確診病例過萬,一些國家學校停課、大型活動暫停,在疫情之下,不少經濟社會活動都按下了暫停鍵。

疫情防控需要依靠醫療系統,但是更需要保持基本經濟活動的運轉,否則疫情防控的損失要超過疫情本身。據媒體報道,最近,英國就公佈了“薪資補貼”計劃,簡單來說,英國政府將為所有受疫情影響工作(不包括被解僱者)而無法工作的數百萬人,補貼其工資的80%,補貼上限為每人每個月2500英鎊(約人民幣20734元)。

“每月每人2500英鎊”,這是什麼概念?從英國國內普遍收入情況來看,這一數值略高於英國普遍收入的中位數。乍看起來,這樣的措施有些簡單粗暴了,但是在疫情之下,英國政府的大規模補貼計劃,卻可能是非常簡單實用的,因為這切中了疫情防控的根本。

首先,為那些因為疫情防控而必須居家的人們提供基本工資補貼,至少可以讓他們能夠安心在家,不需擔心自己還不上賬單;其次,英國99%的企業是中小企業,尤其是服務業因疫情基本處於停擺狀態,整個經濟停擺,僅僅依靠降息或者其他金融刺激根本不能緩解實體經濟的困境;最為重要的是,通過薪資補貼計劃,製造了一個場景,那就是經濟活動似乎沒有停止,至少對於那些勞動者來說,按時拿到工資,勞動的價值就算是實現了。

簡單來說,英國的薪資補貼計劃,實際上是一種模擬狀態下的經濟活動,暫時將疫情帶來的停擺“凍結”起來,等疫情過去之後,再重新啟動。

在過去的一個多星期裡,包括英國在內的發達國家急劇動員起來,先是央行提供流動性,美聯儲和五大央行聯保,啟動貨幣互換協議,阻擊即將到來的緊縮。各國財政部也拿出萬億規模的信用擔保,為企業減稅或者延期交稅,提供信貸擔保。從金融市場到大企業,再到企業,現在輪到了個體,那就是薪資補貼計劃。

這一連串眼花繚亂的動作背後,也說明當前各國面對的是一場前所未有的挑戰,百年不遇的經濟大停擺。在高度全球化的世界體系中,疫情的衝擊,彷彿讓世界經濟一夜進入了“冬天”。

有人說這次危機比1929年大危機還要嚴重,至少對金融市場來說,這是小行星撞擊地球一樣的衝擊,恐慌蔓延,流動性消失,黃金、美元成為避險資產,巨量的財富在一兩個星期內蒸發,在一個全球鏈接的世界中,我們正在進行一場全球“休克”的試驗。

英國、美國、中國香港等國家和地區“發錢”的做法,核心功能在於保護每個“經濟細胞”的完整性,避免細胞或者組織因為缺血而壞死。1929年大危機之後,羅斯福新政的以工代賑的計劃,不過是“將錢埋在地下”,僱傭失業的人們去挖出來,恢復經濟的活力。

現在大瘟疫帶來的衝擊是全球性的、全社會性的,英國大規模的補貼薪資計劃,可以看作是另一種“發錢”,簡單粗暴了點兒, 但這未嘗不是“共克時艱”的好辦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