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技術的,要在物聯網領域有大作為,必須瞭解嵌入式開發

在萬物互聯時代的今天,可穿戴設備作為構成物聯網眾多設備中的一種,已經可以通過部分便攜的設備實現讀取和記錄人體參數,並將數據通過物聯網卡傳輸到平臺層進行處理,與此同時,也可以採集人體外部的環境溫度和空氣質量等等。不過,從技術角度上來講,如何才能更進一步地將未來拉近?作為物聯網開發者,如何能實現更好的解決方案?其在上手的路途中,是否又有更快的捷道可走?


搞技術的,要在物聯網領域有大作為,必須瞭解嵌入式開發


百花齊放的物聯網領域,國內的真實現狀

提及物聯網領域,在過去幾年間,我們見證了諸多物聯網平臺的誕生、終端設備和產品的普及、以及資本和媒體的熱烈追捧,不過,在繁華的表面背後,國內物聯網的真實現狀究竟什麼樣?

專家表示當前國內的物聯網產業還在發展的初級階段。

然而技術發展從初步往成熟過渡的期間,必然需要面臨無數的問題和挑戰,物聯網領域也不例外。當前物聯網在發展初期,有很多因素制約了其快速發展,譬如行業間的分割情況明顯、資源共享不足、缺乏統籌規劃、缺乏核心技術、信息安全方面沒有保障、產業鏈不夠完善等等。

不過幸運的是,目前,隨著各部門的不懈努力,國內物聯網已初步形成了完整的產業體系,具備了一定的技術、產業和應用基礎,市場環境與場景化日趨成熟。


新技術對物聯網帶來的影響

在此趨勢之下,隨著雲計算、人工智能、大數據等技術的崛起與發展,物聯網也開始進入加速演變階段。其中,以雲計算為例,從最早的 IaaS 架構演變到 PaaS、SaaS 和當下非常火爆的 Serverless、Devops,雲計算的統一管理、虛擬化技術使得整個互聯網架構和開發效率得到了極大提升。且從組網、雲資源和雲安全到管控、數據存儲和數據分析、數據展示等方面,雲計算也做到相當完美的統一。

整體來講,雲計算加速了物聯網的發展,提供物聯網更為便捷和高效的管理、部署和運維模式,並充分發揮數據共享、數據融合的特點,提供更為詳盡的物聯監控、數據分析和決策實施手段。同時物聯網自身的發展也能帶動雲計算二次革命,使得多雲融合、數據融合、數據共享等成為可能。下一代雲計算和物聯網必定是融合為一個整體,融合設備接入、Web 服務、數據共享和數據治理等維度。通過雲平臺粘合人與設備,設備與設備的互聯。

4G 無法滿足物聯網的網絡需求,5G 是否可以?

除此之外,今年與往年相比,物聯網領域或將迎來新的變革,即 5G 的建設與部署正在進行中。

至於為何這麼講?

從技術角度剖析4G 在物聯網時代存在的諸多缺陷:

  • 容量:4G 網絡,一個小區 FDD 最多隻支持 1200 個用戶,TDD 約 400,同時接入業務只有二三百個。
  • 時延:4G 的時延約 30-50 毫秒,很多情景下太高了。
  • 速率:最高 300M 的傳輸速率,面對未來的音視頻還是不夠的。
  • 功耗:5G (4G 的 100 倍或更高)具有低時延(1ms)大連接(支持每平方公里百萬連接)的特性。
  • 因此,4G 雖幾乎滿足了我們對於移動互聯網的所有需求,但是在萬物互聯的場景下,機器類通信、大規模通信、關鍵性任務的通信對網絡的速率、穩定性、時延等提出更高的要求,包括自動駕駛、AR、VR、觸覺互聯網等新應用對 5G 的需求十分迫切。對此,陳麗娜表示,面向未來,人們對移動互聯網大流量應用的需求及萬物互聯的需求十分巨大,現有 4G 網絡性能根本無法滿足這些需求。

那麼為什麼 5G 就可以滿足?

首先 5G 新技術的提出就包含了對下一代移動網絡的升級和改造,在接入設備數量、接入和傳輸速率、接入安全性等技術指標大大領先於目前的 3G/4G 移動網絡。隨著通信技術的發展,電波頻率不斷升高、波長不斷縮短,因此在頻率資源有限、不同的無線通信都需要使用頻率的窘境之下,5G 帶著更強的優勢誕生了:

  • 毫米波:波長短,傳輸距離大幅縮短,覆蓋能力大幅減弱。因此同一範圍內,5G 需要的基站數量更多。
  • 微基站:基站數量變多,原有的大型基站成本巨大。因此,微基站誕生,優勢明顯,低功耗微基站使得未來城市中的電線杆、廣告牌、路燈等接入設施,都將成為微基站掛靠的地方。
  • 大規模 MIMO 天線技術:意味著一個基站能夠同時向更多用戶發送和接收信號,從而增加移動網絡的容量 22 倍或更多。
  • 波束成型:將信號傳送給特定的用戶,減少附近其他用戶的干擾。在大規模 MIMO 基站上信號處理算法規劃出最佳的路徑到達用戶,通過規劃信號傳播和抵達時間,波束成型允許多用戶和天線在天線陣列上同時交換更多的信息。
  • D2D 設備到設備:同一基站下的用戶,如果互相通信,他們的數據將不會基站轉發,而是設備和設備直接互聯,既節約了大量的空中資源,又減輕了基站的壓力。

相比於上一代 4G 網絡,5G 組網便捷,可在工業、生活等領域降低建網成本。同時 5G 速度快、延時低,可為經濟效益帶來巨大改變。根據 Ericsson 主導的一項研究發現,網速每增加一倍,就能帶來 0.3% 的經濟增長。

由此,單從物聯網領域看,以下的這些 5G 特性可以為更多的物聯網應用賦能:

  • 數據速率高達 10Gbps,比 4G 和 4.5G 網絡提高 10 至 100 倍;
  • 延遲低至 1 毫秒;
  • 每單位面積 1000x 帶寬;
  • 與 4G LTE 相比,5G 每單位面積的聯網設備數量高達 100x;
  • 可用性達 99.999%;
  • 覆蓋率達 100%;
  • 網絡能源消耗減少 90%;
  • 低功耗 IoT 設備電池壽命長達 10 年。

基於此,5G 的優點就是高速、低延時、廣連接。而物聯網和上述的雲計算一樣,都是速率和容量的大戶,5G 擁有更高的容量和更快的數據處理速度,那麼 5G 標準對於物聯網就提供了更充分的支持,必然會催進物聯網的發展進程。有利於產業互聯全面推進,進一步促進移動互聯網和物聯網的整合,這樣大量的可穿戴設備可以走進人們的日常生活,同時會促進智能家居、車聯網領域的發展。

物聯網的入門,嵌入式才是關鍵!

事實上,安全僅是物聯網當前面臨的諸多挑戰之一,此外,人才缺失的問題也亟待解決。在本月初,我國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市場監管總局、統計局正式向社會發布了 13 個新職業,其中就包括了物聯網工程技術人員、人工智能工程技術人員、大數據工程技術人員等等。


搞技術的,要在物聯網領域有大作為,必須瞭解嵌入式開發


入門物聯網,嵌入式是關鍵但不是唯一。

那麼對於想要成為物聯網工程師,面對碎片化極為嚴重的物聯網,我們首先要掌握哪些方面?且想要從事物聯網開發,是否要必須嵌入式知識基礎?

物聯網是新一代信息技術的重要組成部分,傳統的嵌入式系統與互聯網的發展衍生出了物聯網,物聯網應用開發是典型的嵌入式開發,因此嵌入式是物聯網開發的基礎。

不過,對於初級入門者,或許會存在一定的誤解,其可能認為掌握了嵌入式開發的技術就等於已經懂了物聯網,但事實並未如此。

物聯網技術不是單獨的一個技術,它是多種技術的融合。物聯網涉及感知、控制、網絡通信、微電子、軟件、嵌入式系統、微機電等技術領域,因此物聯網涵蓋的關鍵技術也非常多,大致劃分為感知關鍵技術、網絡通信關鍵技術、應用關鍵技術、共性技術和支撐技術。所以,對於開發者而言,首先要對物聯網有整體的認識,圍繞著未來的發展方向來找準自己的方向,學習精通其中的一個或幾個關鍵技術,理論和實踐項目配合,才能在未來的工作中有好的發展。

物聯網的實戰技能

當然以上僅是進入物聯的第一步,至於如何進階?

  • 首先要跟上時代的趨勢,不能坐以待斃,要主動去發現機會並不斷地嘗試。同時,對最新的商業模式和新技術保持開放的心態,要學會接納並分析其是否能成長為新的趨勢;
  • 從 Linux 底層驅動開發到上層雲計算,Java 應用開發的轉換是需要時間和技術積累;
  • 技術棧需要重新建立。思考問題的方式也要隨之轉變,從面對硬件和機器語言轉換為面向客戶需求、面向用戶體驗。這種轉變過程從心理上要做準備;
  • 多參加技術交流,保持學習的態度,通過獨立實現一個規模比較小的網站系統、小程序等項目開始,發展成為全棧,繼而提升為軟件架構師。

此外,由於物聯網範疇之廣,決定了其上手的路途充滿荊棘。從物聯網 BU 的軟件架構師角度出發,表示需要具備以下實戰技能:

深入掌握 2-3 門編程語言,如 Java、C 或 Python;

  • 對操作系統要有深入的瞭解,包括進程、線程、存儲、內存管理、鎖機制等知識點;
  • 對 Linux 操作系統需要有深入瞭解,譬如從 shell 到內核的運行機制等;
  • 有終端設備驅動開發經驗和彙編經驗;
  • 對軟件算法的理解越深越好。

在網絡層面,要對 TCP/IP、HTTP 和組網等技術有一定的瞭解;

  • 數據庫 MySQL、NoSQL 等持久化技術;
  • 雲計算 IaaS、PAAS、SaaS 和 Devops 技術;
  • 持久熱愛互聯網技術,並堅信技術的力量;
  • 高效的工具助力進階。

其實結合高效的開發工具,開發者在學習物聯網的過程中也可以事半功倍。可通過使用 各類型IoT 工具、編譯器、調試工具、性能測試工具等,方便了開發者對系統運行能夠有更深入的瞭解,並且在以後的設計和編碼中能夠快速規避問題,解決問題等起到了很大的幫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