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近日太陽很好,但出去的腳步仍然遲緩,不肯辜負春光,把書箱打開,曬一曬舊書,也正好換一些手邊讀的雜書。應友求,翻了一下,也簡單介紹一下我都讀些什麼書。

事前聲明,本文不是書單,更不是推薦,咱也沒那麼自戀,權當疫情當下,無所事事的消遣。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約翰.克利斯朵夫》

1915年,羅曼·羅蘭憑藉《約翰·克利斯朵夫》一書獲諾貝爾文學獎。

全書主要介紹主人公約翰·克利斯朵夫奮鬥的一生,從兒時音樂才能的覺醒、到青年時代對權貴的蔑視和反抗、再到成年後事業上不懈追求、取得成功、最後取得寧靜的至高境界。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我手中的這套書,第2冊沒有塑料封皮,用的是掛曆紙包的書

我手中的這套書一共4冊,是1957年人民文學出版社版本,1985年重印的版本,法國文學專家,翻譯家羅大岡作譯本序,封面設計是著名書籍裝幀家張守義設計,一個孤獨、桀傲的背影,向地平線走去,我認為這個版本是所有《約翰.克利斯朵夫》中譯本中封面設計比較好的一個。

這是我的人生啟蒙書,克利斯朵夫澎湃的人生激情,激盪靈魂的音樂之路,與奧利維的友情,安多納德身上具有的堅韌、安靜的女性氣質,都在我十多歲的時候一起出現在我的眼前,一下子被這部偉大的作品擊中,幾十年來,它總是伴我枕邊,隔幾年就會重讀一遍。要知道,傅雷先生的譯筆,實在是讓這部作品在文學性上精進了不只一點點,隨便找出一段,都是大江大河的巨浪濤聲。

開篇第一段:

江聲浩蕩,自屋後上升。雨水整天的打在窗上。一層水霧沿著玻璃的裂痕蜿蜒流下。昏黃的天色黑下來了。室內有股悶熱之氣。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古文觀止》《今文觀止》

除了語文課本,我自認這兩本是我的文學啟蒙書,我在十幾歲的時候讀這兩本書的時間非常多,許多篇章能夠背誦。

我個人比較喜歡讀散文,而《古文觀止》就是清人吳楚材、吳調侯在康熙三十三年編選的古代散文選本。觀止意思是盡善盡美。那我在讀其中的文章就覺得比大部分的文言文輕鬆,不生澀,有意境,比較中意李密的《陳情表》、陶淵明的《歸去來辭》。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今文觀止》為名的書實在太多,這是我30多年前從家鄉縣城的新華書店淘得的一本散文集,當年也是視若珍寶。這書是陝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高建群等編選。後來高建群也成為陝西響噹噹的作家,他的《最後一個匈奴》與陳忠實的《白鹿原》、賈平凹《廢都》在全國颳起了“陝軍東征”的旋風。

泛黃的書頁上還能看出當年的勾劃、批註,能看到現在還記憶猶新的讓我讀後還要一再誦讀的文章,郁達夫的《故都的秋》、葉聖陶的《沒有秋蟲的地方》、石評梅的《墓畔哀歌》、陸蠡的《囚綠記》、聶紺弩的《我若為王》。除了現代散文,書中還收錄的88年以前的當代散文名篇,如劉再復的《讀滄海》、史鐵生的《合歡樹》。另外還有一些臺港海外華人作品,林語堂、張秀亞、龍應臺、三毛、行雲、柏楊、羅蘭等。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對於文學類作品,我喜歡不同的類型,不同的風格,不同的文筆,我只想讀到每種類型中最好的那幾本,散文集剛好對應上了我的欣賞口味,我可以從一本書讀到不同的名家名作,精彩紛呈,現在我也喜歡看一些散文、隨筆的短集子,這大概是因為比較懶的緣故。

但選集的問題就在於受編選之人的限制,你很難相信這些就是最好的。所以往往讀到某位作家的一篇文章,便會去搜羅他其他作品來進行比較,而一比較,有時候就會覺得這本集子選得不好,沒有真正做到“今文觀止”。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閒書,翻到什麼讀什麼

我喜歡讀舊書,多半原因是現在的新書形式大於內容,很難從字裡行間讀到作者的心。大家講的都是策劃、營銷,書美麗而不動人。

舊書也看興趣,看一陽臺曬著的書,隨便挑上幾本拿去屋裡,作最近一兩個月的休閒書。比較喜歡馬原的《閱讀大師》,是他在上海同濟大學開設文學講座時的講稿,本來是一個作家,但他從讀者的視角去切入,介紹小說寫作的秘密,評價海明威、霍桑、加繆、哈謝克、昆德拉、芥川龍之介、奧康納、歐·亨利等世界著名作家,讀起來十分有趣。

《島上書店》是可以一讀的,當年全球現象級的暢銷書,所說一年內風行美、英、德等30國,創下出版史上全球化最快的暢銷紀錄。島上書店是間維多利亞風格的小屋,門廊上掛著褪色的招牌,上面寫著:沒有誰是一座孤島,每本書都是一個世界。僅這一句話,就可以稱作“金句”,激起讀者閱讀的好奇心。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推理、懸疑、恐怖

我不僅是個多口味的讀者,還是個重口味讀者,推理、懸疑類圖書是一大愛好,但要聲明,我不喜歡“血漿”書。從柯南道爾到“阿婆”,從松本清張到東野圭吾,從高羅佩到斯蒂芬.金,才是我心中至愛呀!

比如:《四簽名》《死亡終局》《信》《罪犯的名片》《零的焦點》《白夜行》,還有不算推理的《閃靈》《綠裡奇蹟》,它們都是以上幾位作家的作品呀,看著這些名字,我都激動。

以上6位大神的書,凡能遇到、找到的我都盡力收進來。除了《福爾摩斯探案集》,更要推薦一套華文出版社1995年版《阿嘉莎.克莉絲蒂小說選》,這套是臺灣作家三毛生前主編的唯一一套探案小說,一共10冊,每冊3箇中篇,也算是比較全面地囊括了舉世聞名的懸念大師阿婆的大部分經典作品,能滿足既熱愛阿婆的推理小說,也羨慕過三毛流浪生涯的人。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而《狄公案》作為一位外國人高羅佩寫出的最好的中國古代公案小說,近年來因為翻拍電影、電視劇而爆紅,但當年讀其中的每個故事,《銅鐘案》《迷宮案》《四漆屏》,個個都比電影更為刺激,更為扣人心絃。日本的優秀推理小說中瀰漫著人性的陰暗面,森村誠一、松本清張,冷峻的筆調後面,殺人案只是社會與人性的另一種表現形式罷了。到了東野圭吾,驚人的想象力和更廣闊的創作空間,有時也會在陰冷之中呈現出大團的溫暖,讓人不得不著迷。但個人認為,東野最近的作品不如前期精彩,大概是產量倒逼吧。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繪本閱讀指導

現在做繪本(圖畫書)閱讀推廣,自然少不了讀行內的書。彭懿中國研究圖畫書較早的人,著有《世界圖畫書:閱讀與經典》《世界兒童文學:閱讀與經典》是必收的書,對繪本和童書的閱讀有全面的介紹,並推薦了很多經典作品,堪稱工具書。遺憾的是因為圖書出版於2011年,對近年來的繪本和童書作品無法作參考,而近10年中國原創作品的層出不窮,不知道什麼時候能出一次修訂版。

除了這兩本書,我認為應該重點讀一讀日本的有關繪本的研究書籍,日本圖畫書推廣的先驅人物,有“日本圖畫書之父”的美譽的松居直的有好幾本關於繪本的書,在中國都很流行。《我的圖畫書論》《幸福的種子》《松居直喜歡的50本圖畫書》等,最近還收了一本《每日7分鐘:讓繪本滋養孩子的頭腦和心靈》,對低幼兒童的親子閱讀的操作指導性蠻強。

讀什麼書,就是什麼樣的人 想不明白:我是個什麼樣的人呢?

最後一波:孩子們的拓展閱讀書

這些書是我選出來,陪伴小學生閱讀的書,每本書都是讀了好多遍,從字、詞到句、段,從作者到寫作背景,從主題到修辭,不僅要全面瞭解,還需要以兒童的視角去閱讀,去感受,想象孩子們在閱讀中會怎麼看?怎麼想?怎麼問?然後,再考慮應該作怎麼樣的解讀?這實在是一個奇妙的過程。

這些書中,是需要分年齡段逐步閱讀的,比:

剛進入一年級學拼音的孩子,可以讀日本的橋樑書《一年一班萌學園》系列;


一年級下學期,可以選一些有拼音的童話,《沒頭腦和不高興》《小雪人的信》,挑戰整本書閱讀;


二年級,可以既讀整本書,也讀一些選集,全面感受閱讀的樂趣,“上學就看系列”可以根據孩子年級選擇,非常方便,《我的夥伴傑貝》是新蕾出版社的橋樑書系列作品之一。


二年級下學期,《山胡桃小姐》等紐伯瑞獲獎作品在文字上的優美和主題思想方面,都能給孩子一定的啟發,我認為,兒童的閱讀也要讓他們有機會多去“跳起來、夠一夠”。


到了三年級以上,可以根據孩子的閱讀經驗和水平,選擇中外名著,有許多這樣的圖書,我為孩子們選的是《小王子》《小飛俠彼得.潘》《城南舊事》《老人與海》《邊城》《呼蘭河傳》,這些書都是值得精讀,值得反覆讀的書,在小學讀過以後,中學、大學,甚至成年後都可以拿出來重讀的。

閱讀是一件奇妙的事情,如果你在很小的時候就愛上她,往後的日子,你總會多一個朋友,少一份寂寞。

信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