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大家好我是你們的灼


有人終於要開學了!


這兩天,多個省份計劃錯峰開學,貴州高三、初三年級3月16日正式開學;山西高三按3月25日開學準備,高校應屆畢業生則為4月初;青海高中、中職業原則上3月9日至13日陸續開學,初中則為3月16日至20日。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喊“想開學”喊了快一個月,萬千學子的這個心願終於快要實現。


但在開學時間確定的消息之下,不少同學的心情又開始複雜起來: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這個寒假,大學生們經歷著“買一送一”的休整時間,品嚐了春假的微妙滋味。

擁有互聯網衝浪自由的他們,在其間一邊抱怨著沒有火鍋奶茶串串的生活好生寂寞,一邊卻把自己埋在沙發裡沉迷摳腳吃瓜的快樂。

溫暖的家,畢竟是沉淪的港灣。呆久了,有些人似乎已經沉淪到無法自拔的狀態了。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立flag,是我放假的必備流程

放假,與其說是對意志力的考驗,不如說是對當代大學生普遍為零的自控力的又一次確認。

現在不如跟著小新同學一起回首兩個月前離開學校時,你信誓旦旦立過的那些flag。它們是在原地高高飄揚,還是已經被和煦的春風吹拂、橫七豎八倒了一地?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宅在家,呆在被窩,這是簡單的快樂。/《不求上進的玉子》


01 想象中的逆襲之發奮學習

面對最長的寒假,小新也曾做過看上去很美的規劃:


年前完成作業,過年休息三天,然後看10本課外書,並在截稿前一週完成論文的初稿。勞逸結合,無懈可擊。

知網開放了,商場不開門,也沒有硬拉著你嘮嗑的親戚,能阻止小新的外界因素通通不存在了,一切看起來都那麼完美。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放假時間是彎道超車的最佳時期,然而很多同學沒有把持住自己。/《你好,舊時光》截圖

01 實際上的完成進度


結局你肯定猜到了,有一個好消息和一個壞消息。壞消息是計劃只完成了“休息”這一條,好消息是不僅順利完成了,還超額完成了20倍。

通往完成計劃的道路看似一帆風順,但實際卻危機四伏。

從“學習使我快樂”“一天不學習,我渾身難受”到“學習使我過敏”“世界那麼大,為何要學習”的轉變,往往只需要點開視頻網站/遊戲軟件/購物APP的一次敲擊。

更別提從一月底就開始的各種公共事件大討論,從人人自危的疫情新聞到娛樂圈大爆劇、吃瓜事件,錯過一分鐘信息,就被全世界落在後面——


書嘛,天天都可以看,一旦被劇透就完蛋了。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一學習就困,你不是一個人。


而現在,當見到論文答辯DDL的陰影逐漸靠近的時候,你終於幡然醒悟,流下了不學無術的滔滔淚水,開始每天深夜肝論文的征程。

當然,你也不會忘記在兩三點的深宵對著電腦屏幕和酸奶、水果拍張照片發朋友圈,顯示自己對學習的一點小小的眷戀。

天涯共此時的難兄難弟紛紛秒速給你點了贊,還有一些加油的手勢。但此時此刻,其實你們都有著一樣的心理活動:

“上個月早幹嘛去了?!”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無所事事的快樂時光,在以5倍速流逝。/《對不起青春》


02 想象中的逆襲之顏值飛昇


身為小*書、大*點評、美*、餓*麼的vvvip用戶,沒有一個身軀日漸肥胖的大學生從未幻想過假期回來瘦成一道閃電,引發同學的嘖嘖羨慕的場景。

從放假前兩週,你就會強迫症似的在網站上搜尋健身、減肥視頻,麻利地點上收藏的星星,彷彿那就點亮了(重啟N次的)減肥之路。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減肥的痛,誰能懂?/《瘦身男女》截圖

出於長年累月翻車卻依然積累下來的謎之自信,你深信,放假之日就是健身大計開始之時。

健身風尚已經歷過好幾個輪迴,從反手摸肚臍、鎖骨放硬幣,到A4腰、直角肩,各種“標準”充斥著屏幕,讓黑鏡之外的人自卑感和危機感齊飛。

你相信,只要按了收藏,就是打開了自律自強的大門。二十天過後,麒麟臂會有的,天鵝頸會有的,女團腿也會有的。


02 實際上的完成進度


但你偏偏忘了最重要的一步——收藏了,也得用寄幾的身體做啊。


小新同學剛想發出不屑的嘲笑,自我保護應急機制已經早早到位:

“看著帶練的UP主瘦了,我感到共情就夠了。”“未開學、不見人,那麼辛苦瘦給誰看?”“每天吃家裡的飯還瘦了,是對媽媽廚藝的一種侮辱。”

嗯,你說的都對。


畢竟,比動腦子還要難的,是動身子。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還記得這個讓人絕望痛苦的女人嗎?/B站截圖


03 想象中的逆襲之廚藝加身

宅在家裡不能出門,朋友圈旅遊拍照大賽還未啟動就已經落下了帷幕。

但永遠不用擔心社交生活會就此沉寂,屏幕下方小紅點的喧囂,由家裡蹲做飯比賽的參賽者來接力守護。

寒假的第一網紅視頻,涼皮當之無愧——有錢沒錢,涼皮過年。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來!乾了這碗涼皮。/微博

涼皮小視頻的風靡程度,不僅高掛在微博熱搜榜上,更是滲入了身在南方、對涼皮本沒有什麼日常概念的小新同學的朋友圈、家族群。

晶瑩剔透的涼皮、金黃松軟的電飯煲蛋糕、香脆“健康”的自制油條……短視頻層出不窮,病毒式的擴散就像催眠的魔咒:只要動手,就能成功。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簡單易上手的油條君從萬千選手中脫穎而出,新晉為廚房新手的練手菜單。/微博截圖

03 實際上的完成進度


不過,成功的作品千篇一律,但失敗卻各有不同。

有人花了三個小時試圖用兩根筷子打發蛋白,結果獲得了一塊蛋腥沖天的糕餅;有人想讓油條膨脹,卻只炸出了兩根黑黢黢的墨條。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別哭,勝敗乃廚房火系魔法師之常事。/微博

不要悲傷,這(大概)不是你的問題,那只是因為博主犯了全世界美食UP主都會犯的錯誤:製作最關鍵的部分或技巧,不小心被一刀剪掉了。

被折騰了好幾天的你終於承認,自己並不是被自熱鍋和方便麵困住的烹飪小天才。回頭聞媽媽煲的湯、做的飯,香不香?

這個假期教給你一個道理:食品得來不易,麵粉就不要隨便浪費了,乖。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04 想都不敢想的逆襲:

如何不讓媽媽生氣

母子矛盾高頻爆發點預警!

比如,小新同學的媽媽彷彿永遠不會明白,從學校拉回來的行李箱不能馬上打開收拾、和井井有條的家裡融為一體。

正如小新同學永遠無法理解,既然放假後行李箱還是要拉回學校去,那為什麼要打開收拾呢?

於是,半開半閉的行李箱就這樣靜靜安躺在客廳一角,靜候著一場較量:


到底是媽媽先忍不住,還是小新先上學。

除了行李箱,房間凌亂程度也與媽媽的嘮叨程度成正比。“本來好好的,你一回來就東西亂扔,搞得像個垃圾堆似的。”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暑假、寒假,只要是放假在家,都會被嫌棄。

媽媽不知道的是,經過多年宿舍生活的捶打,小新和他的同輩們早已練成一種敏銳的觸覺:在那堆“垃圾”裡精準無誤地翻出自己想要的東西。

在凌亂中生活,就是一種生活方式——表面的凌亂和內在的條理,是小新和物品養成的、第三方無法看懂的默契。

從回家第一天媽媽要求收拾,你胡亂應答立下了flag算起,直到現在你依然巋然不動。


恭喜你,雖然你的flag倒了,但你的垃圾場王子/公主人設立住了。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懶和拖延症是兩回事,望周知


一百個flag會有一百萬種倒地的方式。你看著那些雄心壯志的計劃,彷彿見到了100年前打滿雞血的自己的身影。

你安慰自己說,之所以沒有完成這些目標,不是因為我懶,只是因為我有一種高貴而普遍的病症:


所有的目標都一定會完成的,我只是被拖延症拉了一下後腿罷了。

小新同學勸你,別為自己找補了。懶和拖延症,根本不是一回事。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手機不好玩嗎?吃雞不爽嗎?論文還是等等再寫吧。/《你好,舊時光》


拖延症領域的研究權威皮爾斯·斯蒂爾教授,曾總結出一個拖延公式:


U=EV/ID,翻譯過來就是與拖延症最相關的四個因素,是信心不足、動力缺失、衝動分心和回報遙遠。


而懶惰屬於“貪圖享受、不思進取”,可以被歸為上述的“動力缺失”。所以,懶只是拖延症的其中一個成因,兩者並不完全等同。

另外,並非所有的懶都和拖延症掛鉤。相當一部分的懶惰,只是為了單純不做作的快樂(“自得其樂型懶惰”),簡而言之就是“純懶”。

看到這裡,你摸摸自己的良心,在為愛豆歡呼尖叫的時候,充斥你心房的是無意識的陶醉,還是“看完這段我要好好寫作業”的決心?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根據小新非常不全面的統計,古今中外最愛勸人戒懶的名人,是18世紀美國政治家、物理學家本傑明·富蘭克林。

身為漆匠的兒子,一生只上過兩年學的富蘭克林,從印刷廠學徒開始,當過出版商、記者、作家、慈善家、外交官、郵政局長、發明了避雷針、簽署了美國《獨立宣言》和憲法……

搜索關於懶惰的名言警句,前十條都是這位現象級別的現充寫的:


“懶惰行動得如此緩慢,貧窮很快就能超過他”“悠閒的生活與懶惰是兩回事”……一句比一句更扎心。

道理都懂,但行動起來,我們難免還會成為天天沉迷打牌的青年胡適、永遠賴床欠作業不收拾的小丸子、能躺絕對不坐著的坂田銀時。


在開學的的邊緣瘋狂裂開

對非輕鬆的事情的抵抗,是普通人的天然反應。


為了在家上課的毫無狀態而自責;為課堂直播軟件崩掉時的偷笑而慚愧;又為了時間流逝,自己卻無所事事而焦慮。


雖然假期延長了一次又一次,但更多人依舊在自我放縱與自責懊悔中,度過了一天又一天。


事實上,這個問題也不僅僅關乎眼前的“假期長不長”。


在家無人看管,日後自會有上司老闆管教;網課垮掉,前方還有諸多辦公軟件等你寵幸。


從長遠來看,只要自己是懶的,就不會錯過學習的“摧殘”,然後順利地實現從學渣到社畜的自然轉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