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山丹縣硤口古城,距今已有600多年的歷史,是歷代駐兵、屯糧、屯軍馬的軍事基地,更是絲綢之路上的一道天險。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因為極度乾旱缺水、風沙大、農作物產出率低,硤口古城曾經是山丹縣最為偏遠和貧困的地方。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近年來,山丹縣通過易地扶貧搬遷項目改善了當地群眾的生活條件,117套特色民居住宅拔地而起,並且通過特色產業拓寬增收致富的渠道,古老的硤口村不斷創造新的奇蹟。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一直在路上的張全民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一刻都閒不下來”

“始終奔走在路上”

這兩句話,來形容今年54歲的張全民

最恰當不過了。從小家境貧寒的張全民,18歲時就外出離家打工,在建築工地上找零活,一天也只能賺五塊錢。但聰明好學的張全民在全國各地奔波討生活的路上,每到一處,換一個工作就會學會一門手藝。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一個偶然的機會,張全民瞭解到家鄉新建的硤口新城為了穩固搬遷戶的後續生產建起了產業大棚,但大多數搬遷戶都因缺乏技術、資金等原因無法經營,

張全民決定回到家鄉。

我們就住在這個硤口新城,我們的棚租給他們,我們天天就在這裡打工,一天給100塊錢,我們已經幹到半年了,過幾天也能分紅了,我們的日子也越來越好一點。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長城腳下追夢人

說起自己的16歲,今年也只有31歲的方偉臉上露出的卻是不符年齡的哀傷和滄桑感。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2006年在工地打了兩年零工的方偉意識到,每天40元的工錢要幹多久也還不清鉅額的債務。於是他回到了硤口村,他在心裡默默告訴自己:

我是一個農民,農民離不開土地,我就是要在這片貧瘠的土地上做出點事來。

《扶貧第一線》——硤口新城 向陽而生

2006年回到家鄉,2300塊錢、500只小雞,是他的所有財產,也是他創業的起點。

如今而立之年的方偉有了自己的幸福小家,在落日餘暉中和妻子孩子嬉鬧在這片自己成長的土地上,對他而言是最幸福的事。而面對硤口村新任黨支部書記這個全新的身份,帶領村民們一起發展共同致富也成了他新的人生目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