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和:這個春天“向陽”風景獨好

青海新聞網·大美青海客戶端訊 陽春三月,走進位於黃河岸邊的海東市民和回族土族自治縣中川鄉向陽村,村道巷道乾淨整潔,村民們臉上洋溢著幸福的笑容。

來到村級綜合辦公服務中心,村幹部們精神抖擻,正在緊張有序地忙碌著一場廣播宣講會。村裡的“大喇叭”傳出村黨支部書記謝佔勝略帶“土味兒”的聲音。“鄉親們,前兩天我跟大家講了疫情防控工作和中央、省委‘一號文件’精神,今天再跟大家說說我們村的備耕春播和脫貧攻堅工作……”

戰“疫”春耕兩不誤

春耕復產忙,農時不等人。

為全力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保障春耕有序推進,向陽村“兩委”劃分南、北兩個片區,組織村裡的黨員、駐村工作隊、幫扶責任人按片區服務好疫情防控和春耕生產工作。對村民春耕需求的種子、化肥等進行詳細的摸排登記和統計,通過村裡的微信群,及時發佈春耕農資服務、種子肥料調運配送、農資的品種及價格等各類信息,讓村民第一時間瞭解農資配送服務信息。對家庭勞動力短缺的農戶,安排黨員分成若干小組定時段主動到田間地頭幫忙整理地塊、耕種作業,保障每一戶村民順利完成春耕生產。

“這次疫情防控和備耕春播工作,我實實在在看到了我們村共產黨員盡職盡責、無私奉獻的精神,他們舍小家為大家,一直挺在前、幹在先,為了不耽誤春耕生產,還把化肥、地膜送到田間地頭。”向陽村村民馬德勝動情地說,有黨支部在,我們幹活有了方向,有黨員在,我們心裡就有了主心骨。

集體經濟鼓腰包

近年來,為推動村集體經濟發展壯大,向陽村黨支部充分發揮黨組織示範引領作用,因地制宜,走出了一條黨員示範帶民富的“向陽路子”。

村“兩委”班子成員帶頭成立“格在幫”種植專業合作社、金三川種養殖技術推廣服務聯合會,發展21.33公頃桃樹經濟林,帶動村民發展核桃經濟林14.67公頃、花椒經濟林20公頃,18戶群眾自主發展家庭小牧場,在桃樹經濟林地林下養殖5000餘隻土雞,吸納20餘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進行經濟林的日常管護,增加貧困戶固定收入。專門邀請致富帶頭人、“田專家”“土秀才”為村民們免費培訓種養殖技術,講授廚師、挖掘機操作等技能知識,實現了村黨支部與合作社、村民、貧困戶資源共享、優勢互補。

據謝佔勝介紹,“喇家遺址、大禹故里、土族風情、黃河風光”四位一體重點旅遊項目一直是村民們意向最大的“集體經濟靠山”,經過村“兩委”商議,結合本村已發展起來的20多公頃桃樹經濟林,打算下一步利用村集體經濟扶持項目發展鄉村旅遊,以後就可以帶領村民們在家門口掙錢了,真正實現讓“村民”變“股民”,讓“地利”變“紅利”。

村容村貌煥新顏

鄉村美不美,不僅要看“顏值”,更要看“氣質”。談起移風易俗和環境宜居,向陽村老支書李生英滿臉笑意。“村裡2017年就成立了‘紅白理事會’,制定了紅白事的辦理流程、標準要求,還納入村規民約並公示上牆,刪減了部分婚喪嫁娶中的陳規舊俗,對‘紅白’宴席中的菸酒菜品、禮金往來標準等都做了明確規定。”李生英說。

現在很多村民都有這樣一個感受:村裡環境越來越好,還新建了小廣場和農家書屋,閒暇時節可以打羽毛球、下象棋,大家日子是越過越有滋味兒。

近年來,向陽村“兩委”制定出臺了民和縣首部婚事新辦、喪事簡辦村規民約,讓村民之間相互監督、鄰里之間互相督促遵守各項規定。通過張貼宣傳標語、建設文化牆、入戶發放手冊等方式,強化移風易俗和環境整治的宣傳,教育引導村民積極參與改陋習、樹新風、保環境、愛家園活動,村容村貌煥然一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