領導幹部帶頭購物、下館子,可以有之外呢?

近日,南京“秦淮區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工作指揮部”的一份文件在網上熱傳。文件中指出,

為了助力企業渡過難關,倡議廣大機關幹部近期帶頭購物消費。


領導幹部帶頭購物、下館子,可以有之外呢?

對於南京秦淮區出臺的這份文件,網友議論紛紛:有的認為在疫情之下不少企業受到了重創,領導幹部帶頭破冰,是一件好事;也有人認為,疫情剛剛得到控制,這樣的倡議未免隨意了些,助力企業可以有更妥善的方式。

實體經濟是體現一國經濟的一大重要指標。疫情暴發以來,不少實體經濟遭遇“嚴寒”、遭受重創,收益收入受到極大的影響,急需“回血”。當前,疫情已趨於平穩,民眾的正常生產、生活正在逐步走上正軌,不少企業也在逐步復產復工,開始恢復經濟。雖然不少餐飲、商貿行業都逐漸開工,但大部分民眾依然處於戒備的狀態,對於走出家門外出買買買、吃吃吃,還抱著觀望態度

倡議中也強調了,購物消費行為必須自費,也要注意做好“戴口罩、量體溫”等安全消費的防護措施。這樣一來,由領導幹部帶頭購物消費的行為,的確

對於消除民眾的過度防備心理起到了較好的帶動作用

但在鼓勵大家走出家門恢復經濟的同時,也要認識到,目前國內外的疫情形勢依然嚴峻,多例境外輸入病例不容小覷,再加上病毒的潛伏期飄忽不定,出院病人核酸轉陽的情況還在發生,試想,在這樣的情況下就開始提倡民眾“恢復正常生活”,是否有違防疫大局?

雖然有關負責人表示“這只是倡議,消不消費是個人行為”,但倡議書中提及的“不低於100元”,著實還是給人一種“硬性要求”的感覺。並且,這樣僅僅依靠週末的“散裝”消費是否真的能夠助企業一臂之力,還有待商榷。

倡議書的初衷雖好,但助力企業渡過疫情的關鍵期,是不是可以有更加行之有效、嵌入日常的方式?

同樣是倡議,海南省儋州市的倡議似乎更加接地氣:

市直機關和企事業單位(學校、醫院除外)飯堂從2月24日起暫停營業3個月,以團購方式向餐飲企業訂購午餐,至3月2日,已消費17.188萬元。

公費助力餐飲企業,實際行動幫助扶貧,行動力強、團隊性高、效果顯著,這樣的助力方式,誰家不愛?

除此之外,杭州向滿足條件的企業員工每人發放500元的租房補貼,廣州市增城區向企業員工發放疫情防控補助,深圳物業管理類企業每招一人補貼一千元等等,都體現著精確瞄準企業復能、恢復市場經濟的變通思維。

當然,當地的實際情況決定著政策的實施效能,如何因地制宜、因時而異地恢復好實體經濟,更是疫情這場大考中要答好的附加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