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山東出美女,這個傳統在春秋戰國時期就有了,當時都知道,齊國出美女,所以各種姜輪番登場,比如莊姜、文姜、齊姜、宣姜等等,都是來自齊國的公主,她們的婚姻備受關注,但真正有好姻緣的並不多,今天就說一下這其中的宣姜。

宣姜是齊僖公的女兒,在整個春秋時期,宣姜稱得上是真正的白富美,但就是這樣的一位公主,在離開齊國,遠嫁衛國之後,卻被逼著背上了罵名。其後半生的經歷跌宕起伏,很讓人同情,而關於她的一樁醜事,還被編成詩歌,被收錄進《詩經》中。

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說起來這個宣姜是真的很可憐,她作為齊國的公主,從小也是被捧在手心裡長大的,而及笄後,她的婚事也很被重視,齊僖公挑來挑去就選中了衛國的太子伋。

這衛國的太子伋是衛宣公的兒子,他的出身說起來也是一言難盡,因為他是衛宣公和自己的庶母夷姜所生的兒子。當時衛宣公很喜歡夷姜,連帶著對這第一個兒子也很喜歡,等衛宣公繼位之後,還讓右公子做太子伋的老師,負責教導太子伋。後來,衛宣公就讓夷姜做了夫人,而其所生的兒子就是太子,即太子伋。

太子伋到了說親的年齡,然後衛宣公就和齊僖公聯姻。太子伋和宣姜,一個是衛國的太子,一個是齊國的公主,倒也門當戶對,如果真能婚成,也不失為一段好姻緣,但是兩人的婚事卻沒有成,而從中作梗的就是衛宣公。

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原來衛宣公當初派人去齊國說親,然後見到了貌美的宣姜,其中有一人回來就對衛宣公描述宣姜的美貌,說從來沒有見過那麼美的公主,堪稱人間絕色。衛宣公聽著聽著就動了心,就尋思要不自己娶了算了。

衛宣公是衛國的老大,自然做什麼事不需要問過別人,於是他就決定自己娶了宣姜,至於怎麼娶就得好好計劃一下。他先是派人在齊國到衛國必經之路的黃河邊上建起一座新臺,即新宮殿,然後在到齊國去迎親的隊伍快到達衛國的時候,將太子伋派到別的諸侯國去出差。

太子伋雖然明知道婚期將近,但是又不能忤逆父親,只能加快了自己的腳程,希望能趕得上與宣姜的婚禮。殊不知,衛宣公已經安排好了一切,等到迎親隊伍到達黃河邊的時候,直接被迎進了新臺,在沒有告祭祖廟的情況下,直接在新臺與宣姜舉行了婚禮。

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但是齊國有送親的人,雖然覺得這樣不合禮儀,但是已經到了衛國的地盤,只能由著衛宣公如此。也由此,宣姜的婚禮成了一場鬧劇,新郎不是太子伋,而是太子伋的父親衛宣公。等禮成洞房後,宣姜也只能被動接受這種命運,而其父齊僖公雖然很憋屈,但事已至此,似乎也只能由著女兒嫁了個老頭子。

對於這件事,《左傳》和《史記》中記載的都比較簡單,比如《史記·衛康叔世家 》記載:

“右公子為太子取齊女,未入室,而宣公見所欲為太子婦者好,說而自取之,更為太子取他女。”

而《詩經》中有一首詩記錄了這一樁醜事,即《國風·邶風·新臺》,全詩如下:

新臺有泚,河水瀰瀰。燕婉之求,籧篨不鮮。

新臺有灑,河水浼浼。燕婉之求,籧篨不殄。

魚網之設,鴻則離之。燕婉之求,得此戚施。

宣姜這樣美麗的齊國公主,原本是要嫁給年輕英俊的太子伋,卻不想被又老又醜的衛宣公截胡,這是太子伋和宣姜的悲劇,也是衛國的悲劇。因著這出醜事,衛國還生出了很多亂子。

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宣姜嫁給衛宣公之後,生了兩個兒子,即公子壽和公子朔,這兄弟倆性格可謂南轅北轍,公子壽性格溫潤,比較善良,而弟弟公子壽很有野心,隨著兩人一天天長大,公子朔開始覬覦太子之位。為了將太子之位收歸囊中,他就遊說自己的母親宣姜,希望宣姜能為自己說話。

宣姜在沒有生孩子之前太子伋還有有一些想法的,但是礙於已經成為母子,不能逾距,而兒子出生後,她就不再在太子伋身上花心思,而是一心一意愛護自己的兩個兒子。為了兒子,她只能選擇與太子伋成為敵人,所以宣姜經常有意無意在衛宣公面前說太子伋的壞話。

而衛宣公和太子伋之間本就因為宣姜而有了隔閡,宣姜再這樣一挑撥,衛宣公就越發不喜歡太子伋了,到了後來就到了要除掉太子伋的地步。終於有一天,衛宣公做了一個決定,《史記·衛康叔世家》記載:

“乃使太子伋於齊而令盜遮界上殺之,與太子白旄,而告界盜見持白旄者殺之。”

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是的,衛宣公導演了一出殺太子伋的戲,太子伋對此一無所知,按照衛宣公的吩咐就去往齊國,完全不知道前面正有人等著要他的命。不知道是宣姜良心發現還是公子壽自己無意中知道了這件事,於是公子壽快馬加鞭去追趕太子伋,幸好來得及,然後公子壽將這件事告訴了太子伋,讓太子伋不要繼續往前走了。

沒想到這個太子伋是一個孝子,衛宣公讓他做什麼他就做什麼,即便是去死,他也不會皺眉。於是他毅然決定繼續往前走。公子壽也是一個妙人,他見自己說服不了兄長,於是趁太子伋睡覺的時候,將白旄偷拿了出來,代替太子伋去往齊國,然後就被殺死了。

這邊公子壽剛剛代替哥哥去死,另一邊太子伋就趕到了,對殺手們說,自己才是那個真正要殺的人,於是太子伋也被殺了。

這樣的事如果不是真的有記載,還真以為是編劇的腦洞呢。衛宣公一聽倆兒子都死了,然後也跟著一病不起,第二年就去了,公子朔如願以償成了衛國的國君,即衛惠公。

公主遠嫁他國成鬧劇,從此背上罵名,《詩經》中記載了一樁醜事

故事到了這裡並沒有結束,因為宣姜的孃家又出來搞事情了。衛惠公繼位之後,齊國跑來干涉衛國的事情,《左傳·閔公二年》記載:

“初,惠公之即位也少,齊人使昭伯烝於宣姜,不可,強之。生齊子、戴公、文公、宋桓夫人、許穆夫人。”

昭伯是誰呢?他也是衛宣公的兒子,齊國逼著宣姜嫁給了自己的庶子,兩人還生了五個孩子,這樣的婚姻必然也不可能是宣姜自願的,是齊國強逼著兩人在一起的。這逼宣姜的很可能是齊襄公,也就是宣姜的哥哥。

衛惠公是公元前700年繼位,而齊僖公去世於公元前698年,私心覺得一個父親應該不會逼著自己的女兒嫁給她的庶子,所以很可能是初即位的齊襄公做出來的。因為外甥衛惠公年幼,為了讓衛惠公的統治能夠穩定,所以宣姜只能成為犧牲品,嫁給衛宣公的兒子衛昭伯。

可憐齊國公主宣姜這一生,婚姻完全由不得自己做主,被騙著嫁給了衛宣公,又被強逼著嫁給了衛昭伯,她沒有選擇權,但是卻成為世人口中的壞女子,背上了罵名,這或許就是身為女子的悲哀。當她滿心歡喜的離開齊國奔向美好的未來的時候,何曾想過會有這樣的未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