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近日,湖南株洲一所小學佈置了一份特別的美術作業:找一幅名畫,然後使用家中的物品來裝飾自己,儘可能地還原畫作。

這個作業一佈置,家長們熱情響應,孩子們的表現更是精彩極了,很多作品都令人印象深刻。

達芬奇的《抱銀鼠的女子》,這位小哥哥模仿起來,絲毫不遜色於女子,特別是頭上的花頭巾更是搶眼。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這幅被稱作佛萊蒙大師的羅伯特·康平的作品,神態安詳,頭巾相似度達到了99%。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初戀的紫丁香》一書的封面,反映了加拿大各族人民在不同歷史時期的生活感受和精神追求。

瞧,這位小夥子穿上婚紗、捧著花盆的俊俏模樣,也是沒誰了。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再看這幅,這眼神、這唇形,整一個憨豆先生再現,有木有?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這些栩栩如生的模仿萌翻不少網友,也讓很多人為之感嘆,這些孩子的想象力也太豐富了吧。

愛因斯坦說:

"創造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創造力幾乎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著進步,並且是知識進步的源泉。"

的確,創造力是一切希望和靈感的源泉,是創造美好卓越人生的原動力。

面對不斷變化更新的未來,具有創造力的孩子,才會擁有改變生活的能力,並且會在未來的激烈競爭中獨佔鰲頭。

哈佛大學的教育學家託尼·瓦格納也說:"孩子天生就有好奇心、想象力和創造力。"

遺憾的是,成年人的"怕麻煩"和"墨守成規",正在無情地扼殺孩子的創造力。

所以關鍵來了,我們怎麼做可以更好地保護孩子的創造力?

1

放手讓孩子去"玩"

教育的英文是"education",這個詞來源於希臘語,在希臘語裡的意思是"遊樂"。也就是說,真正的教育其實就是一種遊戲。

魯迅先生也曾在《風箏》中寫道:遊戲是兒童最正當的行為,玩具是兒童的天使。

所以,對孩子來說,遊戲就是最好的學習,也最能激發孩子的創造力。

愛迪生小時候喜歡玩化學藥品,結果學校不到三個月,就把他開除了!

幸好,他有一位充滿智慧的母親。母親把家裡的地下室騰出來給他做實驗,而愛迪生也正是在實驗室裡放心地"玩",最終一步一步把自己"玩"成了發明之王。

無獨有偶,在我們中國的長沙也有一位愛做實驗的男生,父親很支持他的愛好,給他買了不少實驗用品。

有一次,男孩在自己家房間內"做化學實驗",竟把房子給燒著了。

男孩的父母知道後,不僅沒有責怪他,為他善後,並且準備為他租個房子,專門弄一間安全的實驗室。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當然,我並不是推崇大家都去讓孩子在危險的環境中去玩。只是想說,我們應該讓孩子有足夠的時間嬉戲玩耍。

事實上,現在很多父母,為了讓孩子贏在起跑線上,便犧牲了孩子的遊戲時間,用各種各樣的輔導班填滿了孩子的生活,甚至是從幼兒園開始。

然而,我們忽略了:正是隨心所欲的玩耍,才能讓孩子更具創造力和協調能力。

有一項發表於《發育心理學》雜誌的經典研究,研究人員將90名尚在上幼兒園的小朋友分成三組:

第一組小朋友可以一疊紙巾、一個螺絲刀、一塊木板、一堆紙夾等常見物品中,挑選4種自己喜歡的來玩耍;

第二組小朋友模仿工作人員,根據日常方法使用這些物品;

第三組小朋友眼前並沒有實物,他們只是坐在桌前隨意畫自己想畫的東西。

10分鐘後,研究人員要求小朋友們說出其中一種物品的使用方法。

結果顯示,自由玩耍的孩子說出的非常規的、創造性的使用方法是另外兩組孩子的3倍。

美國塔夫特大學兒童發育專家戴維· 埃爾金德認為,玩耍是兒童的一種學習方式,沒有玩耍,兒童就會錯過不少學習機會。

家長應該讓孩子真正成為孩子,還給孩子一個可以盡情玩耍的童年。

這不僅是因為要讓他們享受童年的快樂,更是因為不滿足孩子自由玩耍的渴望,很可能扼殺他們的好奇心和創造性。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2

允許孩子思維多樣化

在《養育的選擇》一本書中,作者心理學博士陳忻提到的破壞孩子想象力的做法,第一種就是,喜歡給孩子標準答案。

我們的孩子,總是被要求"聽話",回答問題也要"正確"。誠然,這樣的教育把我們的孩子打磨得很"規矩"。

但是,規矩的大腦無法迸發出天馬行空的想象。

記得看過一期"兒童益智"類的電視節目,有一個提問環節問:"氣球為什麼會飛上天空?""小貓為什麼要洗臉"……

孩子們的回答富有童真和想象力:"氣球飛上天空是去找小鳥做朋友。""小貓沒有抓住老鼠,非常傷心,哭花了臉,所以要洗臉……"

可是結果公佈卻是回答錯誤。因為標準答案是"氣球裡裝的是氫氣,氫氣比空氣的密度小……"

統一的標準答案,正在慢慢地禁錮孩子的思維。

思維被禁錮的孩子,想象之花會逐漸枯萎,他們遵守著標準答案,不願有新的嘗試,更說不上創造和發明了。

于丹教授曾經在《人間有味是清歡》裡寫了這麼一個小故事。

有一天,她回家後,女兒給她畫了四個太陽。分別是金色的,紅色的,淺綠色和淺藍色的。她告訴于丹,淺綠色的照耀著草地和樹木,淺藍色的照耀著大海。

于丹教授並沒有用標準答案去糾正女兒。

她認為,教育孩子時,道德上要有是非觀,知道對錯,但想象空間是不存是與非,要讓孩子自由發揮。

我們的孩子,生命理應千姿百態,他們應該擁有自由心靈閃耀的火花,懷揣充滿詩情畫意的情懷。

允許孩子思維的多樣化,孩子的生命之樹才能蓬勃發展,最終長成參天大樹。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3

鼓勵孩子的創意

《小王子》一書中,飛行員在六歲的時候,畫過一幅作品,他興致勃勃地拿著畫去問大人。

大人們卻都不知道那是什麼,有的說那是一頂帽子。

而飛行員畫的其實是一條巨蟒吞下了一頭大象,為了讓大人能夠看得更清楚,他把巨蟒肚子裡的大象畫出來了。

可是,即便如此,焦慮的大人還是無法停下來去關注這幅畫,他們有太多更重要的事要忙。

於是,飛行員放棄了當畫家的美好理想。

我想,每一個大人都曾因為自己的焦慮,漠視甚至斥責過孩子充滿想象的創造。

孩子的想象力,聽起來多半有點異想天開,甚至是無厘頭,這個時候,我們不需要急著去糾正,接納和欣賞,或者會帶來意想不到的驚喜。

當我們的孩子不停地鼓動自己的兩腮,並且發出怪叫時。如果,我們可以慢下來,問問孩子,就會知道,他正在把自己想象成一隻在水塘跳躍的小青蛙。

當我們的孩子把自己可愛的小手印,塗滿顏料印滿牆壁時。如果,我們可以冷靜下來,對孩子的傑作表示讚歎,就會知道,那是孩子送給我們最別出心裁的禮物。

……

孫儷從不阻止孩子在牆上塗鴉,她家的牆壁就是等等和小花的畫板。

她認為,因為牆紙可以再換,靈感抹殺掉就沒了……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畢加索曾說:想象力,是上帝給予人類最珍貴的禮物。沒有了想象,我們將失去創造,失去光彩,失去生命力...

為什麼不試著放下自己固化的成人眼光,進入孩子的世界,和孩子一起插上想象的翅膀,共享孩子眼中神奇的世界呢?

正如教育大師盧梭所說:"教育應該順應孩子的天性,我們栽種草木,讓它長成自己的樣子,我們教育孩子,讓他擁有自己的才華。"

如果孩子的創意是一朵花,那麼,父母的角色就應該是賞花人,父母的讚賞和陪伴會讓這花花開得長久、開得芬芳。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4

巴特爾說過:"現實中,一點創造力都沒有的兒童是根本不存在的。"

孩子的想象力和創造力是生來就有的,他們對未知的世界充滿了好奇,他們通過自己的想象去感知,他們迫切地想要把自己的感受說與父母聽。

這個時候,我們需要俯下身子,認真聆聽,因為,這就是孩子打開世界的鑰匙。

3000名小學生模仿名畫,網友紛紛點贊:孩子的創造力,是玩出來的

我是雯子,一手生活一手娃,寫字烹茶學種花。關注【雯子育兒】,育兒路上我們一起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