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擺渡人》: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擺渡人》: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每個人都有無法放棄的執念,為了這個執念我們背棄了神,潛於幽暗的河底,化身般若,一去不返。 ——擺渡人

初次瞭解“擺渡”這一新穎詞彙,是網上觀看電影《靈魂擺渡·黃泉》,依稀記憶視頻中有這樣一句話:曾經,他說,“若是閒此地荒蕪,我就種滿八百里彼岸花”,後來,她說,“你親手所植八百里曼珠沙華,每一株,都是我”。另一個世界是如此的惟妙惟肖,百般夢幻,帶著這份美妙的心情第一次接觸了《擺渡人》。閱讀《擺渡人》,更像是跟隨主人公曆經一場關於心靈變化的歷程。靈魂的擺渡除了意味著走向另一個世界,也更意味著找到另一個更加真實的自己。讀完《擺渡人》心裡有種溫暖的感覺,讓人又相信了感情。

輕輕合上書,指尖緩緩劃過封皮,心中仍有陣陣悸動,久久不能平復。你願意傾聽我此時此刻的心聲嗎?陌生人。

如果命運是一條孤獨的河流,誰是你靈魂的擺渡人? 這是一本集愛、死亡與生存的選擇於一體的書,是一本回歸人性,引人深思的書,也是一本無法讓人輕易放下的書。

假如我們的內心有一片荒原,那心靈的擺渡人,是親人,是朋友,沒有他們的陪伴,或許我們很難完成這趟旅程,但是,也正因為有他們,內心的荒原,才會開花。

迪倫的荒原,是她的心像投射,天氣隨她的心情而變,地形隨她的性情而成。崔斯坦溫馨的話語,點燃她心中的希望,即使有惡魔的進攻,但是有他在,迪倫也能綻開笑臉……就像我們內心的荒原,有惡魔,有坎坷,有磨難,但也是擁有朋友的陪伴,我們才能擊免受惡魔的傷害,才能完成一趟又一趟的旅程,如果擺渡人真的存在,也是因為我們需要他。

被擺渡的靈魂愛上了靈魂擺渡人。可是這份愛註定不被允許,迪倫有自己的歸宿,崔斯坦有自己的使命,當迪倫跨越擺渡的終點邊界線時,卻沒有看到答應與她一起離開的崔斯坦,痛苦欲絕的迪倫最終決定冒險嘗試任何靈魂都沒有做過的事情——返回崔斯坦的世界,去尋找自己的靈魂擺渡人,自己的愛人。

拋開內容,《擺渡人》結構設計也是如此的可親,如同一個範圍很大的圓形。主要情節開始於迪倫上火車遇車禍,結束於迪倫在車上獲救。迪倫的靈魂離開火車,來到荒原。崔斯坦帶領迪倫從荒原走到目的地,迪倫又帶領崔斯坦從原路返回。結局也很完美,迪倫獲得新生,她靈魂的擺渡人也能繼續的陪伴她。這本書,如同文章開頭所說,就像經歷了一趟旅行,有點累,但旅途中有很多收穫,很值。

心緒到此刻還悸動不定,好像自己和書中的迪倫、崔斯坦一齊穿越每一座山,一齊被惡魔追殺,一齊到達每一座安全小屋,中途慢慢了解彼此的心意,迪倫勇敢的表白,彼此的坦誠。

橋樑架回現實,疫情當下,難道那些奮戰在前線的醫護人員、戰士、天使們不就是我們的擺渡人嗎?他們每個人都有無法放棄的執念,那就是抗疫救人,為了這個執念他們背棄了神,潛於幽暗的河底,化身般若,一去不返。

電影《肖申克的救贖》中有一句經典的臺詞:“怯懦囚禁人的靈魂,希望令你感受自由,強者自救,聖者渡人。”願我們都能擺脫怯懦的囚籠,願我們在他人的引領下充滿希望,信念堅定,願我們都能遇到靈魂的擺渡人,更希望我們每個人都能成為其他靈魂的擺渡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