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這個國家戰鬥力不怎麼樣?但為什麼感覺這麼好戰?

raoyaoting


印軍戰鬥力看跟誰比,如果跟那些傳統強國軍隊相比就差得多,但是與大多數國家相比還是比較強大的。尤其是在南亞,印軍就是無敵的存在。

一個國家如何被認定為強大,一支軍隊的戰鬥力強大,一個比較通俗的評判標準是這個國家是否擊敗過那些公認的強國。例如日本是在日俄戰爭中勝了沙俄,一躍成為列強;中國是在抗美援朝戰爭中與美軍為首的“聯合國軍”交戰的戰績出色,一舉將“聯合國軍”從鴨綠江沿岸趕回到三八線,並且將戰線穩定在這兒,讓“聯合國軍”無可奈何,最終只能接受停戰。可以說,抗美援朝戰爭奠定了新中國的強國地位。
印度一直苦苦追求大國和強國地位,但是一直追而不得,就是由於印度軍隊沒有在戰場上戰勝過強國軍隊。1962年,印軍在和中國軍隊交手時一觸即潰,這種戰鬥力自然不被人瞧好。雖然印軍在與巴軍交戰中屢屢獲勝,而且經常干涉南亞各國,但都是以大欺小,屬於“贏了正常,輸了丟臉”的情況。
印度好戰是因為其繼承了之前宗主國英國的大國沙文主義思想,不僅要在地區稱霸,還要成為世界列強之一,也就是尼赫魯當年說的:印度是不能在世界上扮演二等角色的,要麼成為一個有聲有色的大國,要麼銷聲匿跡。為此,印度在南亞地區是拳打腳踢,經常將小夥伴們打得鼻青臉腫。然而,大人和小孩之間的較量,結果本來沒有什麼懸念,而且印度與巴基斯坦這個半大小子打架時,雖然能贏,自身卻也是到處傷痕,所以印度始終無法被外界公認為是一個真正的強國,印軍的戰鬥力也就得不到外界的認同。(S)


聯合防務


這主要跟四個方面有關——本身利好的國際環境、討巧的地緣位置、較快的經濟增長速度和“大英帝國繼承者”身份的錯誤認知。

先看第一點。雖說印度獨立建國也就70多年的光景,但外交做的卻非常成熟,從獨立伊始就大搞“不結盟運動”,其對外政策,特別是大國關係上,非常的靈活,並未過度親近過任何一國,反而利用大國之間的矛盾,左右逢源,佔盡了便宜。

這種情形下,印度跟聯合國五常還有日本,都非常能說得上話,尤其是前宗主國英國,和兩大軍國供應源地——美國和俄羅斯。

(莫迪訪問美國時,在國會參眾兩院發表演講後,還被“粉絲”議員們團團圍住,求他老人家的親筆簽名。這種場面,在美國國會屬於非常罕見的現象。)

因而,對於印度的好戰和它對周邊鄰國的挑釁,這些大國們通常睜一隻眼閉一隻眼,各種溺愛和“小縱容”。

大家可以想想,那些英美的影視劇中,幾乎從未出現過印度裔的反派。可見印度在西方眼裡的乖巧形象。

更重要的是,萬一哪天印度真跟周邊國家地區主一團和氣了,俄美那些外貿型的“猴版”軍備賣給誰去呢?

比如,印度那艘因為頻頻失火而成了“網紅”的維克拉瑪蒂亞號航母。雖說號稱是俄羅斯“免費送”的,但接手後大規模的改裝,還有服役期內所有的維修和維護,同時也都全包給了俄方。很顯然,這一筆筆源源不斷巨資,正好幫俄羅斯養活了幾乎瀕臨破產的造船廠........

還有美國,長期以來,認為能全方位對自己構成潛在威脅的,主要是俄羅斯和中國,出於遏制中國的考慮,敵人的敵人就是朋友,所以印度耍點小脾氣什麼的,美國幾乎不會怎麼方在心上。

第二點,印度的地緣優勢。

作為南亞第一大國,印度三面環海,扼守印度洋,北方有喜馬拉雅山脈作為天然屏障,周邊還都是小國,除了巴基斯坦挺能打外,其他的,基本全都不是對手。

所以,能不能戰鬥,那都是相對而言的,看跟誰比。

例外的是,前幾年在邊界地區,印度還曾主動挑釁過中國,即“洞朗事件”。但其實,這次事件的政治色彩遠大於軍事意義,更多的用意是印度打算拿邊界問題說事兒,轉移內部矛盾焦點,給執政黨挽回人氣。雖說是打著限制中方修路的旗號,但一不敢抓工人,二不敢搶設備,就搭個帳篷在高原上蹲了兩個多月,然後再灰溜溜的走掉。

畢竟,中國軍隊的戰鬥力早已成了印度幾代人的夢魘,印方根本沒信心和勇氣真正跟中國開戰。

第三點,印度人民滿滿的大國自信心和民族自豪感在起著推波助瀾的作用。

近些年,印度靠著大量年青化的廉價勞動力和一些信息化產業優勢,經濟發展方面,確實取得了不俗的成就,GDP一路高歌,蹭蹭的往上竄。

雖說有戲言說印度把牛糞都算成了GDP,但目前看,這個趨勢,貌似“趕英超美”也不是夢了。顯然,闊氣來後,必須得秀秀肌肉,不然那不就如同“錦衣夜行”一般了嘛。

更有,印度始終沒能擺正自己的位置,總以英帝國“遺產”合法繼承人自居。

因此,獨立後的印度政府一直認為,他們理應繼承英印政府的所有。這直接導至印度對周邊小國,甚至是東亞鄰國的領土主權不夠尊重。

總之,印度作為一個主權國家,並沒有真正經歷過那種生死存亡性質的大規模民族獨立戰爭,自然也不容易懂得和平的珍貴。

加上印度國內的一大堆問題,比如,地區發展的極度不平衡、人口負擔、文盲率、腐敗、糧食、工業化、性別歧視、種姓歧視、民族問題等等,哪個都不是一時半會能解決的,也沒有任何一個政黨領導人有這個魄力,敢拿自己的政治生涯做賭注,下狠手去管。因此,只能憑著利好的國際環境,找藉口,時不時欺負一下週邊的弱者,轉移國內矛盾了。


大學軍事理論教師


印度建國時間跟中國差不多,中國建國後打了四仗:抗美援朝戰爭、中印自衛還擊作戰、與前蘇聯打的珍寶島一戰、對越自衛還擊作戰。

印度建國後打了多少次仗呢?一、跟巴基斯坦打了三次,1947年10月到1949年1月,第一次戰爭;1965年4月到1965年9月,第二次戰爭;是1971年12月到1972年3月,第三次戰爭。至於和巴基斯坦發生的其他小規模衝突更是不計其數。如1984年的錫亞琴冰川衝突、1999年的卡爾吉爾衝突等。二、跟葡萄牙打了一次,時間是1961年,為和葡萄牙爭奪果阿、達曼、第烏等殖民地,雙方打了一仗。三、跟中國打了一次,1962年的哪次戰爭,就不用多說了。四、1987—1990年出兵斯里蘭卡介入與猛虎組織的作戰,1988年出兵馬爾代夫平息政變等。

相比較來說,印度和周邊國還真能打,比中國打的仗次數要多。從印度打的仗來看,除了1962年被中國打的挺慘,一直不服外,同其他國家打的仗,可以說是戰無不勝。哪麼是因為印度的的戰鬥力足夠強嗎?

我以為,印度的戰鬥力並不強

影響一個國家的戰鬥力大約有以下幾個方面:一是有良好的戰略和戰術思想,就比如當年解放軍的挺進大別山的戰略謀劃、穿插迂迴定點打援的戰術打法,不僅讓國民黨軍吃敗仗,連美軍也聽吃盡了苦頭。二是有非常強的戰鬥動員能力,當戰爭起來的時候,全國各行各業都要為戰爭服務,特別是軍工企業要為前方輸送足夠的武器彈藥。比如當年山東人民用手推車支持淮海戰役哪樣,給前方足夠的支持。三是有足夠強的軍工生產和維護能力,能生產出足夠的武器彈藥。因為戰爭開打的時候,敵對方肯定要進行封鎖,靠外力不足以支撐戰爭。就象當年甲午戰爭一樣,戰術和戰略不行,軍艦和炮彈不能自己生產也是一條致命的原因。最近的是英阿馬島戰爭,阿根庭需要從國外進口武器,也是導致其戰敗的原因之一。四是需要強大的財力支撐。戰爭打的是錢,沒有錢就不足以讓戰爭長時間持續下去。當年日本人雖說和中國相比挺富,但制於國家太小,無法象美蘇哪樣裝備重型裝備,到美蘇介入戰爭的時候,日本人被碾壓。

從以上分析看,印度自建國以來,雖然打了不少仗,但其戰術和戰略思想並不出眾;印度的武器製造能力也是其一大缺陷,無法自己製造先進的武器,只能靠進口,不足以支撐大規模的戰爭;印度的財力也有限,一旦戰爭打起來,其國內的財力也無法將戰爭維持下去。所以說,印度的戰鬥力並不強。

為什麼印度顯得哪麼能打呢?

看到有些朋友的貼子,說印度的戰鬥力其實還是很強的,不可小視,這一點南亞國家有同感。對這件事我是這樣看的:

第一,印度打的仗中,除了中國外,都是小國,戰鬥力還沒印度強,肯定不經打了。比如和南亞挺能打的巴基斯坦相比,印度不僅人數戰優勢,國力也比巴基斯坦強,而且武器裝備也差不多,歷交印巴衝突,巴基斯坦當然打不過印度了。

第二,印度打的仗中,基本都是短期戰爭,印度來得及進行戰爭準備。再加上,印度這些年來靠買武器,交往了不少大國,沒有大國對其進行封鎖,印度能夠從容地進行戰爭。即使和中國打的哪場仗,也僅打了32天,還不足以影響印度的戰略儲備。如果打320天試試?

第三,印度拿捏的時機非常好,再加上西方國家想極力拉攏,不給其輿論上的壓力。從印度吞併錫金,到中印洞郎對峙,再到這次取消印控克什米爾地區的特殊地位來看,印度選擇的時機都非常好。印度吞併錫金的時候,正值美蘇較勁的時候,都不去管他。中印洞郎對峙的時候,正值美國在實施亞太再平衡戰略,在極力拉攏印度。本次取消印控克什米爾特殊地位的時候,正值美國在世界上大打貿易戰,並在中東地區搞的焦頭亂額的時候,特別是和中國的貿易戰,打的慘烈。而俄羅斯是其軍火盟友,都不會對其進行過多幹預。

印度戰鬥力不行,但為什麼這樣好戰?

首先,印度被慣壞了。印度歷次打的仗中,都從中得到了好處。印巴戰爭,導致印度佔據了五分之三的克什米爾領土。與中國的戰爭,別看中國勝了,但從利益上說,中國是損失的一方。戰爭結束後,中國軍動主動後撤,印度趁機佔領了更多的領土。特別是印度吞併錫金,佔的便宜更大。所以,印度願意通過打仗去得好處。

其次,印度淨和些小國打仗,沒有真正打過大仗,而且對手又太弱,而且總是打勝仗,顯得他很能打,導致其自信心極度膨脹,目中無人,認為他就是世界大國,就連東方大國也不放在眼裡。莫迪曾經說過,印度已經不是1962年的印度了,言外之意,中印再來一次戰爭,印度必勝。

再次,國際環境對印度有利。在西方人眼裡,印度是世界上的民主國家,其價值觀和西方的民主是一致的。印度發動戰爭的時候,西方媒體一般不對其說三道四。因為指責印度的做法,等於打西方人自己的臉。中印戰爭的時候,世界上對中國的指責非常多。即使洞郎對峙的時候,國際輿論對中國其實也不怎麼友好。

但是我相信,出來混總是要還的。雖然印度通過戰爭得了不少好處,但也會種下惡因。也許到某一天的時候,就會得到報應。

當以美國為首的西方陣營解散的時候,印度人的好日子就到頭了。現在,以美國的首的西方國家,還在意其價值觀,一旦美國倒下,證明西方的哪套價值觀不是萬能的時候,印度的民主也不吃香了,印度面臨的國際環境也會發生變化。說不定,當年怎麼吃的,還要怎麼吐出來。


無事說天下


印度誰說是孬種?

首先第一點,從客觀戰鬥力來看印度軍隊士兵絕對不是孬種,不單單不是孬種,甚至大有一統南亞半島的趨勢,目前印度新作戰理論拋棄了傳統的使用打擊軍發動大規模常規戰爭的做法,提出利用精幹高效的一體化作戰群打贏常規有限戰爭,使其向著有利於己方的方向發展。印度軍隊開始朝著現代化目標發展,而近幾年印度軍隊絕沒有“放馬歸山”,而是主動在四周開火,比如在2019年印度軍隊在2月26日空襲了巴基斯坦境內武裝營地,在3月出兵9萬和緬甸軍隊一起在邊境越境剿匪。

而要說印度戰鬥力差,往往印象中就是1962年戰鬥,印度三個旅被一觸即潰。但一場戰爭並不能說明結果,之後的印度軍隊全面發力,比如在1971年印巴第三次戰爭中,全面壓制了西巴基斯坦軍隊,全面佔領了東巴基斯坦,並且分裂稱孟加拉。在1984年印度軍隊對巴基斯坦發動了“溫琴”作戰行動,依據一舉佔領了卡吉爾地區各個主要山頭,並且大規模使用了直升機機降戰術,給巴基斯坦打了悶棍。

之後又和斯里蘭卡猛虎武裝組織抗衡10年,在1993年使用印度空降兵,控制了馬爾代夫局勢,在1999年與巴基斯坦發生了著名卡吉爾衝突,雙方在虎山周邊發生了突襲戰、炮戰、空戰,但最終印度軍隊還是佔領了虎山地區,巴基斯坦軍隊撤退。

可以說印度這麼多年一直大仗小仗不斷,甚至目標瞄準了巴基斯坦和周邊鄰國,不單單左右開弓,而是東南西北開戰,對於印度來說只有戰爭才能轉移國內矛盾最好的手段,而戰爭同時也激發了印度狂熱的侵略心理。


出鞘


導讀:說三哥好戰,那得看跟誰比。應該這麼說之所以顯得印度好戰且似乎不可一世更自己的基盤實力有一點關係,更重要的是來自其他國家的吹捧而造成印度對自己實力和國際地位的錯誤認識。其他國家為何吹捧印度,除了印度老祖宗留下的優良的地緣環境就是印度龐大軍火市場的訂單。說白點在南亞稱霸的印度對手都是實力不如他的,造就了印度山中無老虎的現狀。雖然印度從尼赫魯時代就有大國夢,但是建國數十年來一直在蘇(俄)、美等國的扶植下在南亞這個小池塘作威作福。套用網絡上的一句話就是“沒有遭受過社會的毒打”,自然天真的以為自己無所不能。


印度自古以來就是一個地理概念,知道英國殖民者把萬邦林立的印度大陸置於英屬印度之下才作為一個統一的整體存在。所以印度獨立以後自持龐大的國土、充足的人口基數以及英國殖民者留下的工業基礎,在尼赫魯時代誕生了印度的大國夢。自獨立之日起就印度就加入了英聯邦,同時在美蘇爭霸的六十年代與南斯拉夫和埃及倡議成立第三方組織不結盟運動。所以印度外交一部分來自自己的摸索,另外一部分來自宗主國大英帝國的經驗。所以在上個世紀在東西方之間左右逢源,日子過的很滋潤。


稱霸南亞,相對弱小的對手讓印度產生天下英雄不過如此的錯覺

印度獨立後雖然有大國夢,但是幾十年來一直在南亞稱王稱霸。法屬殖民地是和平被收回的,其他戰爭對象基本都是果阿的葡萄牙、巴基斯坦等對手。除此之外就是延續大英帝國殖民時代的政策吞併錫金,外交上挾持不丹和尼泊爾。在南亞唯一稱得上對手的就是巴基斯坦,在第三次印巴戰爭中成功肢解對方讓東巴獨立成為今天的孟加拉國。印度風頭一時無兩,加上近年來印巴之間不斷髮生的小規模摩擦都讓讓人產生印度好戰的印象。

其實無論是沒落的葡萄牙還是南亞周邊國家都無法與印度龐大的體量相比,即使可以長期對峙的巴基斯坦與印度的綜合國力也無法相比。加上近年來印度包含航母、戰機、坦克等海陸空武器不斷在國際軍火市場上拋出大單來秀肌肉,這讓印度看起來更顯得好戰。其實這更像印度印度特意營造出來不好欺負的“人設”,對手太弱小也讓印度產生了天下英雄不過如此的錯覺。


建國以來一直以優越的地緣環境受到蘇(俄)、美的關照

我們不得不說印度的地緣環境非常重要,就像亞歐大陸向印度洋伸出的一個巨手。在海洋時代這樣的地理位置加上不弱的國力,印度成為誰也無法忽視的國度。所以印度從建國開始,就受到美蘇(俄)等有實力野心記性全球佈局的國家。

印度雖然倡導不結盟運動,但是因為地緣優勢在前蘇聯解體前一直受到前蘇聯鉅額援助。無論是資金、還是武器裝備,所以印度才顯的財大氣粗。隨著蘇聯的解體鉅額援助沒有了,所以印度開始在美俄之間左右逢源。兩個國家無論是出於優越的地緣環境還是對印度軍火大單的渴求,都讓印度產生了可以和美俄等一流強國在同一牌桌上玩耍的資格。所以近年來印度聯合巴西、德國、日本不斷衝擊聯合國五常的牌桌。


沒有受過殘酷國際環境的錘鍊,再加上經濟發展後受到西方社會的吹捧讓印度忘乎所以

之前我們說過印度自建國後一直非常順利,基本沒有受到過重大挫折和威脅。就想俗話中所說的"沒有遭受過社會的毒打",所以有些坐井觀天總覺得自己了不起。況且近些年來印度經濟GDP增速較快加上不斷增長的軍火大單都讓西方社會表現的非常熱情。西方不斷的吹捧也讓印度飄飄然,有點對自己認識不清。

其實由於印度宗主國英國留下的不錯的工業基礎,在印度建國時GDP在世界中的排名都在十幾名。按照最近2018年的GDP數據印度的排名在第七名,建國70年才增長了這些也算奇蹟嗎?況且工業體系不完善,即便是軍工體系都非常孱弱武器裝備基本都需要進口。在西方的吹捧下印度也應該看清楚事實被處處和別人比,顯得那麼好戰真的好嗎?



小結:

綜上所述,確實近年來印度取得了不錯的成績。但是自己是否真的到了那個位置自己要心裡有數,無論自己是否真的很強大好戰總是不對的。


我是歷史縱橫帝,歡迎您的關注;如有瑕疵,勞煩斧正。


歷史縱橫帝


無知者無畏,無畏者無懼,無懼者好勇鬥狠,好勇鬥狠者常常惹事生非,喜好惹事生非者往往煩亂不斷,煩亂不斷者心無寧日,心無寧日者無法寧靜沉思,無法寧靜沉思者無以深謀遠慮,無以深思熟慮者欠缺寧靜致遠,缺失寧靜致遠者鼠目寸光,鼠目寸光者好大喜功,好大喜功者徒有虛名,徒有虛名者狂傲無知,狂傲無知者無畏無懼,無畏無懼者好生事端,好生事端者煩事不斷……


00行者妖猴00


沒有被打怕!

印度自從擺脫英國的殖民地後,可以說就無法無天了,覺得自己就是世界大國,尤其是近些年以來,印度頻頻在國際上出頭,甚至打起了聯合國常任理事國席位的主義,是誰給他的勇氣?

我個人認為印度這麼好戰有五點原因:第一,印度獨特的地理優勢。印度位於南亞,這個地區可以說有著與美國相同的地理環境,三面環海,北邊是山地地形,這也造成了印度在此地區作威作福。因為周邊都是小國,除了巴基斯坦能打一點外,其他小國對於印度來說,都是小擦一碟,沒事找點茬,樹立樹立形象!

第二:印度驟然發達。印度的崛起給人一種暴發戶的感覺,一夜暴富之後就迷失了自己,曾經印度以及巴基斯坦,孟加拉都是英國的殖民地,大家半斤八兩,都被英國人統治,可是英國人一走,老虎不在家,猴子稱霸王,作為殖民地中的印度,就開始擺譜起來了,找小國的麻煩,就是家常便飯。

第三:美俄的放縱。從印度吞併錫金以及到今天印度再次與巴基斯坦發生矛盾,這都是美俄放縱的結果。印度每年向俄羅斯購買大量軍火,大大的緩解了俄羅斯的經濟問題,自然不會對南亞這些無關自己利益的事情出手。而印度對於美國來說,更是監督中東以及掌控太平洋地區的前沿陣地,自然也不想與印度的關係弄僵,也就由的印度亂來。

第四:自己軍事的強大。不可否認的是印度通過各種途徑,確實把印度軍隊打造成了“現代化軍隊”。雖然有很多水分,但是對於周邊小國來說,這就是現代化部隊,而長期打小國的過程中,戰無不勝,這給了印度強大的自信。

第五:建國太容易,沒經歷過真正的戰爭。印度不像其他國家都是推翻上任政府才建立新的國家的,印度的獨立恰巧是在二戰之後的獨立運動,印度趁著這股潮流,通過政治鬥爭獲得了印度的獨立。這樣雖然沒有什麼損傷,但是沒經歷過戰爭的國家,註定不會珍惜和平。

這五點原因導致了印度今天這麼好戰,這麼猖狂,總有一天,印度會為自己的所作所為付出代價,天外有天,人外有人的這個道理,印度終會明白。


歷史深度揭秘


印度人為什麼好戰:我只總結兩條:第一條,印度是佛教的發源地,信仰,尊言,是他們的格律。第二條,印度是多民族國家,受到各國文化引響的歷史源遠。比如,歐州,亞州等。他們堅扨不撥的吃苦精神骨裡力。


凝惑229035762309


印度不是一個好戰的民族

我們翻看一些印度歷史就可以發現,一個印度教把印度人收拾的服服帖帖,造成了印度很少想我們一樣每隔幾百年就來過農民起義。


那為何最近總是好戰呢?

我認為原因有二:

1.老大幹老二失敗,千載難逢的好機會

歷史上老大硬剛老二,老三老四老一百們自由發揮的好時機,這個時候管理員不在,正式擴大地盤的好機會。

2.印度發展遇到了瓶頸,必須對接中亞

得力於親爹英國和後爹美國的幫助,印度已經順利打入西方主流國家,錢肯定是掙到了,可是真本事學到實在太少。

和川統領思路一樣,製造業才是王道,可是那需要市場啊。放眼一看,中亞才是世界的核心,在中亞插一腳,未來就可以將歐洲和中國流量引入印度,然後再通過印度洋環流世界,我的天這不是任督二脈打通了麼。

然而印度人打開地圖一看,克什米爾和阿克賽欽牢牢的卡在了自己喉嚨上。

不是好戰,而不得不戰


鎩羽而歸A


我是HK君,我來回答這個問題。

  1. 印度人繼承了大英帝國的傳統,當年大英帝國到處征戰,英國人擔任指揮官,印度人扛槍當士兵打戰,所以現在的印度就想繼續像大英帝國當年那樣到處征戰。

2.印度非常喜歡欺負弱小國家,對於小國,他們從來不談,直接用槍幹!比如吞併錫金王國,收復葡萄牙殖民地果阿,武裝肢解東巴基斯坦,收復克什米爾等等。

但是,對於強大的對手,印度就不是那麼牛了。

3.印度國家的軍事裝備不行,但是可以用錢買,我國的尖端武器都是自己造的,人家可以什麼都買:

航母,沒有,買!

C-5運輸機,沒有,造,造不了,買!

艦載機沒有,買!

攻擊性核潛艇,買,俄羅斯不賣,那麼租!

所以,印度雖然工業基礎薄弱,但是能買得到也是本事,俄羅斯和美國、法國都賣武器給他,而且是尖端武器。當年,我國想買都買不到的。

所以,印度在西方國家和俄羅斯這邊左右逢源,好戰有本錢啊。

目前美國在拉攏印度打造遏制中國的印太戰略……

日本人在此基礎上,還發展出了美日澳印的四邊形戰略

現在的印度,有點像一戰前的奧匈帝國,有點布娃娃帝國主義的感覺,就是不知道以後能不能真的發展起來,成為中美印三強之一。

多有疏漏,煩請斧正。我是HK君,期待您的關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