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攻克世界難題,卻得不到認可落選院士,後赴美成為美國院士

回首新中國成立的艱苦歲月,錢學森,鄧稼先等科學家在國外學成後毅然回到祖國的懷抱,為祖國的建設貢獻力量,直到現在,這種精神仍然受到人們的讚揚。

她攻克世界難題,卻得不到認可落選院士,後赴美成為美國院士

有的人離開了就是離開了。但有的人離開卻終將歸來,正如上面提到的兩位科學家一樣,他們的迴歸令人感到自豪,因為他們豪無保留的付出過。今天我們就來了解一個人物-顏寧,2019年4月30日,她被選為國家科學院院士。

顏寧,1977年出生於中國山東省濟南市,家境平凡的她從小就刻苦用功,努力學習。從小學到高中,一直以來都是不同年級里名列前茅的學霸人物,19歲那年她不負眾望,以優異的成績考入清華大學,研究生物科學與技術系,雖然我們現在已經無從查證顏寧當年的高考成績,但是我們知道,能夠順利考入清華的學生,高考分數也一定是拿出來能驚到一幫人的。經過清華四年的薰陶教育,2000年本科畢業後她成功進入到了美國普林斯頓大學進一步深造。這一待就是七年,直到2007年,學業有成的她拋下國外的一切高薪厚祿,迴歸祖國的懷抱,在清華大學擔任教授、博士生導師,那一年她才三十歲。

在之後的十年裡,顏寧在家鄉的土地上大放異彩。在2011年8月,她獲得國家傑出青年科學家稱號,2012年12月獲得中國青年女科學家獎,在2014年12月教育部“長江江學者計劃“被國際協會特聘教授,在2015年2月獲得”青年科學家獎“,同年十月獲得賽克勒國際獎生物物理學,2016年6月她的作品出現在”自然’雜誌的’中國科技之星”。

這樣的榮譽一直伴隨著她來到了2017年,那一年她不幸落選中國院士,這是她所面臨的最大的挑戰。離開清華大學後,去了普林斯頓大學任教,顏寧的離開,讓人困惑,有人認為她受不了中國的學術環境,認為她迷路了,逃跑了。甚至猜測她是為了國外的薪酬待遇,對這些謠言顏寧本人在微博上給予了積極的回應,她說,“我希望促進中美之間的學術交流,也希望自己能在新的環境中有新的發現和思考。”小編帶著好奇心進行了一番探究,顏寧當年的離開,是因為自己落選而負氣出走嗎?

回國後的顏寧,不禁讓我們感嘆,這是一位如此強大的女科學家,在2014年,她帶領的團隊在世界上首次解決人類GLUT1葡萄糖轉運三個晶體結構,只聽此專業名詞,小編都覺得有些頭大,可這個讓國際都頭大的問題就這樣被顏寧小組克服了。老人有句話,後生可畏一點沒錯,果然是長江後浪推前浪,一代強一代!

對於科研環境和薪酬待遇,據小編來看,中國對於人才一直特別珍惜,而祖國每年在科研教育上花費大量的財力和精力,相信人才的薪酬一定不會低,然而,我們也必須承認,中國的科研環境在某些方面可能還落後於外國,但祖國正在努力建設和不斷完善,中國的青年人才也應該給祖國一些時間,加入進來貢獻自己的力量,才能使祖國進步得更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