養不教,父之過┃看果斷的母親如何教育子女


小學課本里《小馬過河》的故事鼓勵了很多人,小馬想要過河,但是內心又很害怕,猶豫不決,最終在媽媽的鼓勵下勇敢邁出了第一步,告訴我們面對困難時,最重要的是克服內心的恐懼,勇敢去嘗試。

但是我在這個小故事裡看到,最有智慧的是小馬的媽媽,是她鼓勵小馬要勇敢,別害怕,是的,有時候,媽媽的一句話,一個行為會深深影響我們的一生。

1 拒子入門


養不教,父之過┃看果斷的母親如何教育子女


戰國時期湧現出了很多有名的將軍,子發就是其中的一個,他是楚國的一位大將軍,有一次,他帶領軍隊和秦國作戰,當前線缺糧草的時候,他派了一名士兵去向楚王討要糧草,並且讓這位士兵順便去看望子發的母親。

母親見了來人,非常高興,急忙問起將軍和其他士兵們的情況,這位士兵以為老母親擔心將軍子發,忙安慰說,您放心,將軍每餐都有肉吃。母親又問士兵們呢?這個士兵回答道:士兵也還有點豆子,一粒一粒分著吃。

後來子發打了勝仗回家時,母親卻緊閉大門不讓他進去,並派人告訴子發,你自己在戰場上有吃有喝的,卻讓士兵們餓著肚子拼命打仗,你不能與士兵同甘共苦,不是一個好將軍。


子發聽了母親的話,非常慚愧,反省自身後,向母親認了錯,母親才打開家門讓他進去。

正是有了這樣一位心懷博愛的母親,該出手時就出手,說不給面子就不給面子,才能教育出子發這樣一位楚國著名的大將軍。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言傳身教不是說說而已,有時候該狠下心來的時候絕不能手軟。


2 孟母斷織

養不教,父之過┃看果斷的母親如何教育子女


“孟母三遷”的故事家喻戶曉,孟子的母親真的是一位非常有遠見,非常果斷的母親,為了給孟子一個好的生活環境,孟母仔細考察周邊環境,一連搬了三次,放在現在,也是一件非常困難的事情了,由此可見,孟母是一位做事果斷/高瞻遠矚的母親。

但是搬家之後,孟母也沒有放鬆對孟子的教育,在《韓詩外傳》裡就記載了這樣一個故事,

孟子少時,誦,其母方織。孟子促然中止。有頃,複誦。其母知其喧也,呼而問之:“何為中止?”對曰:“有所失,復得。"其母引刀裂其織,曰:“此織斷,能復續乎?”自是之後,孟子不復喧矣。——選自漢·韓嬰《韓詩外傳》


說是孟子年少的時候,有一天,他在家學習,誦讀詩文,然後總是讀一會兒,就停下來一會兒,然後再讀,反覆幾次。孟母在旁邊織布,知道是織布的聲音影響了孟子,導致孟子有些分心,集中不了精神。

於是孟母把她織得布給剪斷了,然後問孟子,“這個布被剪斷了,還能再接上去嗎?”,孟子聽了以後,就開始專心讀書,不會再忘了。

戰國時期,離珍妮紡織機被髮明出來還遠著呢?那時候織布是相當費力氣的,然而孟母為了教育兒子毫不在意,果斷斷織,使孟子受到了極大的刺激,從此專心致志,最終成為了一名偉大的教育家思想家

3 改變命運的一次借錢

養不教,父之過┃看果斷的母親如何教育子女


牙買加的小鎮上,有一對教師夫婦,他們有一個聰明可愛的女兒,叫喬伊絲,她參加的初中升高中的考試結果出來了,雖然通過了考試,去沒有獲得獎學金。

喬伊絲非常想去上學,但是在那個貧困的家裡,實在拿不出這一大筆錢,雖然她的父母也非常希望自己的女兒繼續求學,追求自己的夢想,但是現實就是那麼殘酷。

第二天,喬伊絲的母親偷偷出了門,不知道用什麼方法,從鄰村借來了學費。喬伊絲知道這筆錢來之不易,更加發奮讀書,憑藉自己的努力,最後離開牙買加去英國讀了大學。

大學畢業後,喬伊絲嫁給了一位英國數學家,後來生了一個兒子,就是寫了《引爆點》《異類》《眨眼之間》等著作,提出“1萬小時天才定律”的作者——馬爾科姆·格拉德威爾。

喬伊絲的母親在喬伊絲的命運轉折點,果斷地做出決定,無論用什麼方法都要讓孩子去上學,這是她的這一決定,改變了女兒的一生。

有時候,在子女的命運轉折點,在教育的關鍵時刻,就是需要果斷地做成決定。


我是瑾言瑾語,對外漢語老師一枚,喜歡博大精深的漢字,喜歡觸動人心的文學,喜歡看小說,喜歡看美劇,歡迎與我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