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1、

無意間刷到一個小視頻,一名金髮碧眼的妹子在哭訴:我要回家,我回不了我的家了,怎麼辦,我的家在廣東!原來妹子雖然是美國人,但是從小生活在廣州,已經在廣州居住超過20年,遠在波蘭的外公年前病重,為了見外公一眼,趕到波蘭,沒想到現在國外的疫情已經比國內更加嚴重,緊急轉機回廣州,卻最後被困英國,妹子說:別人看到我這麼難過的要回中國,都覺得不可思議,因為從外貌看,我就是美國人,可是我從來沒有當自己是美國人,

中國才是我的家,我要回家。說著說著,數度哽咽。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相信現在每一個在國外的中國人,都迫不及待的想回到祖國的懷抱,只是有些人卻用了一些令人不齒的手段,比如一路撒謊回到北京的黎某,本來在美國已經確診,卻因為祖國的免費治療政策,大量服用退燒藥,瞞天過海登上飛機,而且並未坦白自己的病情,沒有坐在隔離區,給同機的人造成了極大的傳染風險。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這樣不齒的行為極度自私、不可原諒,在網絡中傳播開來,還有要喝礦泉水的“豌豆公主”,不戴口罩非要跑步,對著工作人員大喊騷擾的“澳籍撒潑女”,不遵守隔離規定,拒絕量體溫,反而投訴工作人員的“嬌嬌小姐”.......

這些回到祖國卻擺出一副不可一世,驕橫跋扈的“巨嬰”們,不斷刷新我們的認知,迅速在蹲守了兩個月,沉悶無比地國民心中,燒起了一把熊熊烈火:你們可以哪裡來回到哪裡去嗎

這些刺眼的反面教材,出現了對留學生和海外華人華僑回國的爭議,眾聲喧譁。

2、

張文宏醫生曾說過一句話:我們防的是輸入性疾病,而非同胞。我們歡迎的是遵守祖國規則,不矯情不做作的人,留學生中也有很多堪稱教科書一般的回國歷程。

一個叫瑤瑤的留學生,本來準備留在意大利,卻因為越來越嚴重的疫情心生恐懼,害怕單獨居住的自己,某一天在家裡去世,根本就不會有人知道,猶豫再三,還是準備回國。回國前,已經單獨在家隔離20天,主動向相關部門填飽信息,一路上謹小慎微,兩層口罩,只帶隨身物品,全程28小時,不吃不喝,到了機場,知道檢查完畢,工作人員說可以吃放了,才摘下口罩。她說:他們特別好,我能回來就已經很幸運了。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還有一個意大利回國的留學生,歷時更久,47小時,39小時不吃不喝,沒有摘下過口罩,一共檢查11次,全身消毒7次,報備9次,最後精疲力盡,卻欣慰的感嘆:終於回到祖國的懷抱


其實,這是大多數留學生回國旅程的真實寫照,國內井然有序,身著防護服的工作人員給他們強烈的安全感,他們沒有別的想法,他們安分守己,他們歷經艱辛,他們只想回家。

3、

兩個月以來,一場疫情讓人猝不及防,八方支援源源不斷的運往湖北,海外留學生群體也為祖國默默的做了許多的事情,一聽說有疫情,組織大家連續購買口罩交給大使館,也有將購買的物資直接寄回社區,為了購買多一點的物資,常常要跑幾家商城。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為了能夠快速的寄回國,留學生自發成立組織,分工合作,有的籌集資金,有的負責購買,有的聯繫快遞,家國有難,他們沒有置身事外,而是用微薄之力,只求祖國平安。

還記得那架空無一人的神奇航班嗎,從肯尼亞首都直飛廣州,飛機的經濟艙沒有乘客,但是每一個座位上卻放著裝滿口罩的箱子,這些物資是由海外華人華僑集體捐贈,為了儘量多的購買口罩,他們挨個店鋪詢問購買,幾乎買光了全城的口罩。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疫情初期,在國內疫情防控物資極度短缺的情況下,世界各地的華人華僑四處奔走,積極募捐,通過不同渠道,動用一切關係,只求第一時間能夠將物資運回祖國,為祖國做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

4、

國外的人對此很奇怪,為什麼中國人能夠如此團結?答案很簡單:沒有為什麼,因為我們是中國人!我們是炎黃子孫!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雖然回到祖國的部分人,因為他們的利己主義,讓華人華僑和留學生遭受到非議、嘲諷甚至極度的排斥。但是有那麼一些身在國外的海外遊子,他們每個人都極盡自己的綿薄之力,默默的守護自己的祖國,他們深愛祖國的每一寸土地。

他們也會憤怒無助,他們也會覺得孤舟難度,但是每當撐不過去,祖國就是他們背後強大的支撐,我們要驅散的病毒,我們要抵制的是那些內心黑暗的自私者,對於遵守規則,對祖國一腔熱血,對自己和同胞剋制負責的中國人,我們可不可以說一聲:歡迎回家!

“豌豆公主”“澳籍撒潑女”的背後,那些我們不知道的暖心故事

閒看花開花落,任由雲捲雲舒,讓青眸巷為您講訴,掃碼關注,讓我們一起看人生百態,品世間溫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