稅負偏低的企業,是怎麼被稅局查到問題的?


稅負偏低的企業,是怎麼被稅局查到問題的?

點擊添加圖片描述(最多60個字)編輯


財稅探案NO.60

很多企業都關注稅負,那麼稅負率低是否存在風險?稅務機關又是通過哪些手段透過稅負發現企業的經營異常呢?下面我們以一家商貿企業的案例進行分析。

【案例重現】

某商貿企業以銷售家電為主,經營範圍包含銷售彩電、洗衣機、冰箱、電腦等11個品種,稅務機關對企業涉稅數據進行分析時發現,同行業增值稅稅負0.79%,但該企業本年累計稅負只有0.20%,與同地區、同行業增值稅稅負相比低了0.59個百分點。於此同時,稅務機關又發現該公司企業所得稅稅負率也明顯異常,僅為13.29%,與同地區、同行業相比,低了15.14個百分點。於是,該公司被確定為評估對象。

通過2天的納稅評估,評估人員最終確認,該企業在近幾年經營中,為達到少繳稅的目的,一方面將購進商品全部入賬,但銷售時又只對部分入賬,以達到多抵扣增值稅、多結轉銷售成本的目的,形成毛利率和稅負率偏低的假象,從而少繳增值稅和企業所得稅;另一方面,為了衝減賬面上多餘的存貨,以估價入賬為由,任意衝減庫存商品,自由調節資產負債表,達到以假亂真的目的。評估人員根據企業賬面的審核以及增值稅扣稅等原始憑證的核實,將企業的貓膩查出。

【案例分析】

1. 同等概率“被抽查”,商貿企業隱匿收入很容易被揪出來

商貿企業基本無生產加工,產品購進後最多做下簡易加工即可出售,品名、數量在稅局後臺記錄的明明白白,購進與銷售基本都是有跡可循。企業購進時數量多,銷售時數量少,若真沒銷售出去還放在倉庫也就罷了,連庫存也清空了,這種小伎倆,金三系統怎麼可能不把你列入異常!

也有企業與關聯公司進行貿易往來,為了逃避稅款,搞低價銷售,賣出價遠遠低於買入價,未按照獨立企業之間的業務往來作價,這樣不僅要面臨補繳增值稅的後果,還會有企業所得稅的風險。

2. 稅負率偏低或者偏高都存在隱患

稅負偏低或者偏高不代表企業一定存在問題,但是這會提高“被關注”幾率,同一年度同一個地區同一個行業大家都這水平,某個企業的稅負突然“跌落谷底”或者“一飛沖天”,這明眼人看著都覺得異常,更禁不住如今強大的金三系統進行分析。

當企業處於穩定的經濟環境下,商貿企業正常的採購與銷售,是不會存在大幅度的購進少量售出的情形。稅負率與同行同區相比明顯偏低,沒有正當理由的,很難自圓其說。

3. 商貿企業的財務報表是會說話的

商貿企業的財務報表企業可以進行簡單估算應納稅額。對於商貿企業,人工和房租是企業的大頭,我們可以根據財務報表數據進行簡易估算,通過(營業收入-營業成本-存貨本期增加額)*增值稅稅率求得的金額與企業當年實際繳納的稅額進行比較,當企業無特殊情形(比如固定資產購建時),估算稅額與企業實際若相差較大時建議先做自查,找出原因,做到心中有數,後期稅務機關來檢查時也能從容應對。

【案例延伸】

1.增值稅稅負是什麼?稅負如何衡量?稅負率如何計算?

增值稅稅負是指當期增值稅應納稅額佔當期銷售額的比例,主要分為本期增值稅稅率和本年累計增值稅稅負率,不考慮小規模納稅人以及涉及出口、免稅等特殊業務的一般納稅人,

計算可參考以下公式:

本期增值稅稅負率=應納稅額合計本月數/增值稅銷售收入本月數*100%

增值稅本年累計稅負率=應納稅額合計本年累計數/增值稅全部銷售收入本年累計數*100%

不同行業正常經營會有一個稅負的區間,這個區間就是正常稅負值,超過這個區間就是預警稅負期間,企業的稅負率若在這個預警稅負期間內,就要注意,稅務機關很可能會來找你核實情況!稅務機關會定期對每個行業的稅負進行計算,然後通過把當期的稅負和往期的稅負進行對比來判斷行業稅負是否合理或者納稅人是否存在偷漏稅現象。

2.稅負率常見問題:

(1)稅負率偏低是以什麼數據為基礎進行判斷?

答:以同行業同地區的稅負率作比較。“同行業”是指根據2017版《國民經濟行業分類》細分到中類(小類正常涉及企業較少,中類數據量較大更具有參考意義),“同地區”是指企業主管稅務機關所在的地級市或直轄市及計劃單列市的區級(比如河北省細分到石家莊市、唐山市等;深圳市細分到福田區、羅湖區等)。

(2)行業稅負率有固定標準嗎?

答:稅負率沒有固定的標準,不同企業行業,不同地區,不同期間,稅負率也有所差異。如加計抵減政策的執行,四大服務行業對應的稅負將會比以往年度有所下降。

(3)稅負率太高有沒有問題?

答:小編在上文也有提及到,企業稅負率太高對企業來說也不是一件好事!當前期間增值稅稅負率較高,意味著當期繳納的稅款多。在企業正常經營的情況下,如果下個期間突然下降明顯,會讓稅局懷疑企業是否存在貓膩。

3.提醒:

(1)稅負率與同行相比不要相差太大,個人建議保持在上下20%-30%之間。如同行同區為1%,建議企業保持在0.7%-1.3%之間,儘量接近1%。

(2)稅負率不要僅看當期與本年累計,建議結合企業的上年同期數據進行比較,在大環境不變的情況下,與自身上年同期相比不要波動太大。

(3)如果稅負偏低或者偏高是企業的實際經營情況,稅務機關來核查時,不要慌亂,更不要自作聰明的調賬去刻意迎合,老老實實向稅務機關說明情況,配合檢查人員提交憑證、賬簿、報表等企業實際生產經營資料,多和稅務機關溝通,確實是企業存在問題的,知錯就改,並引以為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