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釣如何調四釣二的技巧能分析一下嗎?

滴血微笑


調漂是臺釣需要掌握的重要技能之一。現在調漂方式很多,什麼帶鉤調漂,不帶鉤調漂等等。調漂方法也是五花八門,往往讓剛接觸臺釣的朋友們搞的一頭霧水。但萬變不離其宗,只要掌握了調漂原理,一切都會迎刃而解的。下面我來分享一下自己習慣用的調漂方式:

找底。

首先把浮漂下拉至八字環處,在保證鉛墜重量大於浮漂浮力的情況下,線組拋入水中。這時由於鉛墜較重,浮漂是沉入水中的。提出線組把浮漂上推至平水或者一目的位置,用最上面的太空豆作為標記,這時,從鉛墜到浮漂露出水面的位置就是水深。

找調目。

接下來提出線組,浮漂下拉子線的長度再加5-10公分的距離(定位太空豆順勢下拉一個子線的位置)。開始剪鉛,直至剪到露出4目。

稱餌重。

再次提出線組單鉤掛餌,稱餌重。如果一顆餌重壓下2目,雙餌重量就是4目.

找釣目。

再次把線組拋入水中,把浮漂上推至2目就行了。

知道了調漂方式,我們要搞清楚為什麼要調漂?調漂到底是幹什麼呢?

答案很簡單,調漂就是為了讓我們知道雙鉤帶餌在水底的狀態,來判斷魚情的。

調好漂後,雙鉤掛餌在水底的狀態有以下四種:1,一鉤懸浮,一鉤躺底。2,一鉤觸底,一鉤躺底。3,雙鉤躺底。4,雙鉤離底(釣浮)。

那問題來了,我們該如何判斷雙鉤掛餌在水底的狀態呢?下面我來分享一下幾個技巧:

首先需要強調的是,餌料的自重是雙鉤掛餌在水底狀態的決定因素。

1,餌料自重判斷法。

如果單隻餌重能夠壓下去鉤距的距離,就說明雙鉤掛餌是一鉤觸底一鉤懸浮,或者雙鉤躺底的。如果單隻餌重不能壓下去鉤距的距離的話,就說明雙鉤掛餌是一鉤懸浮一鉤躺底的。

2,下鉤掛重鉛法。

我們該如何判斷下鉤是到底呢?有一個簡單有效的辦法,下鉤掛上重鉛看看釣目是不是2目,如果等於2目就代表下鉤是到底的。如果掛上重鉛後,釣目是小於2目就代表下鉤是不到底的(當然在實際操作中會有些差別的)。

3,定位太空豆比對法

這個辦法是很簡單的。參考定位太空豆和浮漂露出水面的距離來判斷。如果這個距離小於鉤距,就代表上鉤是懸浮,下鉤是躺底的。如果這個距離等於或者大於鉤距就代表一鉤是懸浮一鉤觸底,或者雙鉤躺底的。

另外,雙鉤離底(釣浮)不在這次討論的範圍之內,就不過多的敘述了

引申一點:

對於調四釣二,也就是我們常見的調高釣低,屬於釣靈的範疇。一般適宜在沒有走水,沒有小雜魚鬧窩,魚口輕,釣快魚等情況下使用。

寫到最後:

對於還不明白怎麼調好漂的釣友朋友們,個人有個建議:先熟悉掌握一種調漂方式後,再去借鑑其他釣友的經驗為我所用,這才是上上策。

最後,作為釣魚人呼籲:釣魚謹遵“留大放小”原因,自己製造的垃圾,隨手帶走並分類放置。
備註:圖片源於網絡,侵權通知必刪。

石頭釣魚記


關於經典釣法調四釣二步驟如下:

一,重鉛找底,鉛皮重量大於浮漂吃鉛量,使浮漂完全沒入水中,後上拉浮漂使漂尖與水面平齊也就是所說的平水,此時鉛皮座到漂尖的距離就是釣點的水深,可以使用漂座上方標記豆定點做標記方便記下水深。

二,下拉浮漂大於子線10-15釐米的距離

三,然後開始慢慢修剪鉛皮,使浮漂漏出水面四目,這就是所謂的調目

四,接下來是釣目,將上鉤上餌,餌團大小根據你平時做釣釣餌比例大小,丟入釣點然後確定釣目,此時浮漂會慢慢沒入水中,繼續將浮漂慢慢上推這兩目即可,由於做釣水域水底基本不可能太平,每次拋竿不能完全準確,接下來自己根據情況微調即可。



戶外浪蕩者


關於調四釣二可以分為以下步驟:

一,重鉛找底。即鉛皮座上重鉛,使鉛皮能夠在水中把浮漂全部拉入水中,後上拉浮漂使漂尖與水面平齊至漏出一目都可以。這時鉛皮到漂尖的距離就是水深了

二,下拉浮漂一個子線加10-15釐米的距離

三,調目,這時就要修剪鉛皮使浮漂漏出水面四目,這也是所說的半水調漂。注意修剪鉛皮的時候要少量多次修剪,慢慢來不要著急,避免鉛皮修剪的過多

四,找釣目,也就是你所說的釣二。上拉浮漂並在下鉤掛餌料,使浮漂漏出水面兩目~

最後一步雙鉤掛餌拋入窩點通過微調使浮漂漏出水面兩目,注意每次雙鉤掛餌應大小合適大概有黃豆粒大小

這就是我所使用的調四釣二,希望對題主有幫助


野釣小螞蟻


臺釣中“調四釣二”是一種很具代表性的調漂方法,重要的是要了解其中的原理和步驟後,能夠舉一反三的變化“調目”和“釣目”。

先跟大家分享一下調四釣二的步驟

第一步:重鉛找底

把鉛皮裹多一些鉛皮,其重量要大於浮漂的吃鉛量。在實際操作時,裹的鉛皮能把浮漂完全帶進水裡為止。這其中還有一步,就是要把浮漂往鉛座方向拉,漂尖到鉛座距離小於水深才行。當重鉛把漂尖拉進水裡後,再把浮漂往上拉,直到露出漂尖,這時漂尖到鉛墜的距離就是水的深度。我們通常用漂座上面第二顆太空豆做好記錄。


第二步:下拉浮漂,減鉛找調目

找完底後,把浮漂往下拉,拉兩個子線長度,確保漂尖到鉤尖的距離小於水深。這時拋竿,漂會再次被拉進水裡。然後減鉛。剪到漂露出四目為止。這個四目就是“調目”。這時,漂露四目,並把鉛墜、鉤子吊起來。

第三步:鉤掛重物找釣目

找好調目,我們通常會在上鉤上掛一小塊鉛皮或者橡皮,拋竿,漂又會被拉進水裡。然後把漂往上趕,趕到距漂座上第二顆太空豆約小於子線長時,漂會露出來,做微調,讓漂露出兩目。這個兩目就是釣目。此時上鉤觸底、下鉤躺底子線微彎曲。

其實調漂的原理就是通過減鉛加鉛,來平衡漂的浮力。漂的剩餘浮力,就是調目和釣目。這其中的技巧比較簡單。

在實際作釣過程中,我們調四釣二,要注意的是漂和鉤不能太大,在拋竿入水後,要及時壓風線。

以上是我的拙見,我是墨,一名喜歡野釣的八零後。歡迎大家關注、評論和交流!


墨海遊釣


題主問出這個問題,可以看出是初涉臺釣不久或窺視臺釣而蠢蠢欲動之人。如果我一上來直接跟你說,“調四釣二”現在基本一無是處,可能會摧毀你的“臺釣觀”或讓你更迷茫。

所以,先還是讓你瞭解一下“調四釣二”是個什麼東西,為什麼要“調四釣二”?為什麼“調四釣二”被人說起得最多?懸墜釣是從日本到臺灣,再傳到大陸的,起初的時候,基本只有一種浮漂,那就是7目軟尾漂,所有釣手都是搓餌釣底,當時的調漂的計算公式是,調目是漂目的一半±0.5,釣目是調目的一半。7目的一半正0.5是4目,釣目是調目的一半正好是2目,所以就形成了調四釣二。而且那時所有的釣魚選手都是刻意練習搓一樣大小的餌團,基本上要去追求一個餌團壓兩目,一個鉤應該也是兩目,如此下來調四釣二,就成了一鉤懸浮,一鉤擦底的很靈的狀態。

而臺釣發展到現在,現在用軟尾浮漂的人倒是很少了,現在的浮漂動輒50公分長,漂目15目不嫌多,如果再按照調目定為漂目的一半,那就應該調七八目了。現在的釣法也是變得多種多樣,餌料上會有拉餌,就算搓餌也很少有人去公式化的全部搓一樣大小的餌團了。

好,說到這裡,應該基本明白了我開始那句話的意思了。調四釣二擱現在,已經失去了它原本的意思義了。按照這個方法的初衷,它已經是一無是處了。但是為什麼還有這麼多人唸叨這個調釣公式?原因之一是因為它的影響太廣了,畢竟它是調釣的老祖。其二,一般情況下,只要不是離譜的線組及餌料搭配,採取調四釣二,餌肯定到底了(不管哪個餌肯定有餌到了),而且墜沒到底。而很多時候野外魚情,就這麼個調釣下的鉤餌狀態它就能上魚,雖然有時嫌靈了會有脫鉤現象或嫌鈍了會有錨魚,但對於臺釣新人來說,能上魚比什麼都能大振士氣。

至於題目問到的技巧,調四釣二操作、技巧、圖解、分析,隨便一搜都是一籮筐,因為就像一個曾經熱門過的學術話題,太多的人搞這個東西了。無外乎就是先重鉛找底確定水深,再半水設調目(下拉浮漂超過子線長度),修剪鉛皮到浮漂半水露出4目,再掛兩個餌(浮漂會沒入水中),然後往上推浮漂,直到浮漂露2目,這就完事了。呵呵。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