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徽州是中国古代传统教育最为发达的地区之一,独具特色的徽式教育是徽商群体获得成功的根本原因。

徽商从为子弟谋生和光大门楣的愿望出发,对家庭教育投入了大量的心血,采取了多种教育手段。他们的家庭教育不仅提升了子孙的文化素质,也为徽商在外树立了良好的商帮形象,使得徽州地区成为古代的“东南邹鲁”。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明清时期徽商已敏锐地认识到由文化在商业活动中的重要性,这种意识使徽州重教兴学蔚成风气。明清徽商重视家庭教育,他们的家庭教育有自己鲜明的特色。

一、重视教育的徽商群体

商人虽然普遍求利,但徽商对于子女的教育一直高度重视。徽州地区流传一句古话:“富而教不可缓也,徒积赀财何益!” 他们普遍为子弟创造最好的读书条件,构建书屋、购买书籍、延请名师,让子弟专心致志地读书。师教是对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师教与家教相辅 相成,为徽商子弟的成才起良好的保证作用。

在徽州,宗族和家庭教育是同步展开、相互融入的。徽商的宗族观念浓厚,重视家族文化的延传。徽商虽然富有,但受到传统观念影响,总认为“学而优则仕”才是封建社会读书人的终极目标,科举才是光大本族,保证家族的声望财势经久不衰的大道。徽商们往往举宗族之力兴办书院,用公共资产为子弟读书提供各种便利。

徽商兴建的书院直到今天仍遍布徽州,竹山书院、明经书院、紫阳书院等大型书院最盛时,四方学者云集,早已突破了传统的宗族书院范围。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徽州书院)

徽商的家教中,对子弟的“吃苦教育”和“挫折教育”具有超前眼光,他们通过这种教育模式,来培养子弟克服困难的意志和能力。徽派建筑中,有很多“冰梅图”,就是教导子侄要吃得了苦,历经“十年寒窗”,才能金榜题名。

徽州“十户之村,不废诵读”,不论家境如何,总把读书当成第一等大事。

二、培养子弟的综合素质的教育目的

徽商教育子弟的内容非常广泛,儒家经典、道德教育和商业教育都包括其中。受儒家的忠孝仁义等伦理道德观念影响,子孙的品德如何,在徽商心中是第一位的。在培养子弟的道德品行的同时,他们也重视对孩子自信心的培养。

徽商的教育非常务实,除了四书五经外,其他一些具有实用价值的知识,都是子弟们学习的范围。

徽州是明代珠算大师程大位的故乡, 珠算对商人来说是必备的技能,所以珠算教育在徽州深受徽商们的欢迎;徽州又是新安医学发源地,自古便有“不为良相,便为良医”思想的徽商们,也会要求子弟们有针对性地学习一些医药知识,至少能够具备一些医学常识。

这种从知识、素质、技能等多方面开展的教育,目的是让子弟将书本上的知识和生活中的实践相结合,再经过自己的消化吸收,变为能使自己终生受益的本领。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明清徽商的文化素质,具有人的个性发展和人格的健全,追求智商与情商并重。徽式教育并不一定要求子弟穷首皓经,而是通过读书提高生活品位,吸收和领悟经商之道,增加市场经营能力和思辨能力。贾与儒是相通的,只有贾儒结合,才能长盛不衰。只有培养子弟的综合素质,才能使他们在商场上叱咤风云。

在徽商看来,经商是一门大学问,要想在千变万化的商场立于不败之地,文化、气质、智力、判断力和洞察力缺一不可。徽商在家教过程中有意识地向子弟使用正面激励的教育方法, 注重对子侄们的言行进行肯定, 使之能够自尊自信。与封建社会传统而又简单粗暴的压服教育相比, 自然效果更佳。

在长期的家教实践中, 徽商深刻感悟到, 只有立足于客观实际的学问才具有生命力。他们能在教育中以自己的亲生经历和感受教育子弟, 将自己在商场上的风云变幻当作教材, 提高教育的可信度。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同样的道理,不同的表达方式, 教育的效果也可能大不相同。徽商在教育子倒时,非常注意教育方式,注意寓教于喻、具体形象地阐述道理。歙县商人汪珮年轻时因家庭贫困,不得不外出经商供养两个弟弟完成学业。后来他的弟弟们科举不中,也准备不再读书,转去经商。汪珮对弟弟们说:“夫农之望岁, 固也。奈何以岁一不登而 辍耕乎, 且吾业已悔之, 汝复蹈吾悔耶? ”汪珮把科场的一次失利比喻成庄稼的一年歉收,十分形象具体,弟弟们很快接受,“趣归发愤, 卒有文名”。歙县徽商之妻闵氏之子看到别人经商致富,也想不读书去经商,闵氏对儿子说:“树木者芘非旦夕效也。”她以树木成材为喻, 形象地说明读书要耐得住寂寞,要锲而不舍的道理。

三、严于律己的示范教育方式

在家庭教育中, 家长的道德情操和价值取向对孩子的品德形成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一个家庭中,家长的一举一动都会对孩子产生影响。 因此明清徽商非常注重以身作则, 给子弟树立榜样。

歙县商人吴嵩堂在要求儿子们认真学习儒业知识的同时,本人也是 “时诵前人传, 琅琅不遗一字。”其子吴绍澯也深受感染,说:“不孝等虽终日报卷,犹逊其精熟, 辄惭汗若无所容。”在处理日常生活各方面的事务时,徽商也大多坚持“正人先正己”,严格自律,为子弟树立良好的榜样。

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过:“父母对自己的要求,父母对自己一举一动的检点,是首要的和最基本的教育方法”。

这种以身作则,是无声的语言,是最有说服力的教育, 取得了很好的教育效果。徽商家里家长以身作则的家教方式, 是在日常生活中无时无刻而又自然的潜移默化,没有任何强制性,也不会受到多大抵触,收效奇佳。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徽商故居)

徽州民谣说:“前世不修,生在徽州;十三 四岁,往外一丢”。虽然这个民谣主要说的是徽州的条件不好,但徽商的孩子们从小就受到吃苦的教育,早早就要参加社会实践,为了让他们早点成才,不走向歧途,徽商们很早就对孩子进行教育。

徽商对子弟的教育范围很广,包括道德教育、立志教育、勤俭教育等各个方面。徽商家中总喜贴着这样的楹联:“泪酸血咸,悔不该手辣口甜,只道世间无苦海;金黄银白,但见了眼红心黑,哪知道头上有青天”,就是警戒教育子孙要诚实经商,不要欺诈奸刁去赚昧心钱。徽州自然条件恶劣,生存艰难,读书入仕或者经商是他们唯一的选择。很多年轻时家庭条件不好,不得不早早经商的徽商,在有了条件后仍然手不释卷,徽商由贾而入仕的例子在徽州非常多。徽商致富后,普遍都会将部分利润投入到教育中去,在徽州形成了良性循环。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徽州自宋元以来,就是一个有着特别重视教育的传统的地区。徽州“虽十家村落,亦有诵读之声”。徽商在经商的实践中,徽商深深体会到文化对经商的重要性。他们见多了没有文化,经商难以获得成功的例子,而有了较高的文化程度,就有了和封建官员交往的基础,为他们的商业活动创造更有利的环境。即使从经商的角度去考虑,对子弟的教育需要他们重视。

四、徽商重视教育的原因和启示

徽商重视家庭教育有其深层次的原因。明清时期尽管商人的社会地位与前代相比,有了一定程度的提高,但在士农工商中仍是最低的。腰缠万贯的徽商虽然过着衣食无忧的生活,但内里的自卑情结总是无法抹去。他们希望子弟能够由入仕改变自己的命运,转变自己的阶级,是他们梦寐以求的夙愿。这是徽商重视家庭教育的根本原因。他们并不是仅仅把经商致富作为自己的终级目标,而是想获得社会整体的认可和尊重,是想爬进统治阶级的行列,所以他们重视教育,将读书与做人并举,成就了中国封建社会后期一代“儒商”。

徽商对子女的教育,能给现代家庭教育带来什么启示?

明清徽商的成功可以说是综合素质共同作用的结果。徽式教育不仅提升了其子弟的文化素质,树立了良好的商帮形象,也使徽州成为一个重教的地区。浓郁的文化氛围,传统的宗族家族意识,坚韧的徽商精神,都是徽州独特的教育和人才培养模式得以发展形成的因素,它为以后徽州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腾飞的翅膀。

从今人的眼光看,徽商教子廉洁奉公、教子勤俭节约、教子乐善好施、教子业儒仕进等内容仍然没有陈旧落伍。这些中华民族的优秀品质,在徽商具体的教育实践中, 被他们用言传的艺术性和身教的规范性, 将言传和身教有机结合起来,教育孩子朝正确的方向成长。 这是古代徽商家庭教育的高超水平, 对当今的家庭教育也具有深远的启迪意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