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三國時代群雄並起是我國最璀璨的一段歷史,一部《三國演義》更是將這段歷史寫成了經典,雖然書中揚劉抑曹嚴重,但是《易中天品三國》、《新三國演義》等的火爆,近年來大家對曹操的看法明顯有了改觀,不過打仗需要資金支持,曹操起家之路也並不是一帆風順,為了籌集軍費,無意間竟然成了盜墓人的祖師爺。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因為曹操的父親是宦官曹騰的養子,因此很多人都以此詬病與他,但是無法否認的一點是,他的出身是不折不扣的政治家庭。曹操自小就有遠謀,當董卓亂權之後,他其實很受董卓賞識,但他並不願助紂為虐,仍心懷大義欲刺殺董卓,失敗後出逃兗州陳留郡投靠太守張邈。

陳留是個好地方,是漢獻帝劉協在登基之前的封地,和洛陽捱得近,人口多,要在這招兵買馬絕不是問題,而且張邈是太守,大權在握,曹操則是聲名在外,倆人可以說是一拍即合,簡直就是黃金搭檔,唯一缺的就是軍費。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曹操雖然是官宦世家,在朝廷還當一個小官,不過他好結交朋友,可以說揮金如土,並沒什麼積蓄。他爹倒是深謀遠慮,一看天下已亂,不動產明顯沒有金銀珠寶這種硬通貨安全,便將家中不動產都賣了,換成金銀珠寶分給了他的四個兒子,曹操屬於最能折騰的,曹嵩怕受牽連,便攜帶傢俬領著小兒子跑去琅琊。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曹操不想苟全性命於亂世,便散盡家財招兵買馬高舉義旗,拉了一個五千人的隊伍,曹操家的族人也是紛紛響應,像曹洪、曹休、曹真、夏侯惇、夏侯淵等等全都投靠了他,也都成為了三國裡響噹噹的一號人物。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光靠他的這點家底還是捉襟見肘,不過他的義舉得到了陳留當地商人的支持,對商人來說支持或許也是一種投資,當地首富衛玆在群雄之中唯獨看好曹操,畢竟曹操這種敢刺殺董卓,又願意散盡家財招兵買馬的一看就是幹大事的人。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衛玆作為一郡首富,自然是深謀遠慮,規略宏遠,認為平天下者,必是曹操。於是衛玆也散盡家財,傾囊相助,曹操喜出望外,畢竟當時曹操是無官無權無地盤的“三無選手”,衛玆能有如此慧眼,可以說是一個非常厲害的天使投資人了。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正所謂“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打仗不是過家家,大軍動與不動都要燒錢,衛玆雖是一郡之首富,但是曹操那是要爭天下的兵馬,時間久了,怎麼養的起呢?沒多久,曹操又要到了捉襟見肘的地步了。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窮則變,變則通”,曹操想起了一個地方錢財甚多,那就是皇陵,因為漢代講究厚葬,上至皇親國戚,下至達官貴人,誰的墓裡都得有點幹活,反正死了也用不了了,強佔著寶物豈不是暴殄天物?於是,曹操設立發丘中郎將(發掘墳墓的官)、摸金校尉(下去盜墓的官),開始了官盜生涯。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本來這並不是什麼光彩的事兒,肯定是要低調行事的,但是因為要奪天下,所以大家還要打輿論戰,他這點事兒就被袁紹手下的文人陳琳寫在了討伐曹操的檄文裡。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漢·陳琳《為袁紹檄豫州》:“操又特置發丘中郎將,摸金校尉,所過隳突,無骸不露。”

曹操早年散盡家財搞革命,窮則變,無奈之下成了盜墓賊的祖師爺!

這麼一來,就天下盡知了,當然其實盜墓充軍餉的事也不光他幹,只不過曹操最出名罷了,曹操也因為盜墓太多怕自己也被盜了,所以死的時候留下了七十二疑冢,至今也無人知道真正的曹操墓在哪。隨著後世盜墓小說的盛行,曹操便徹底的成為了盜墓賊的祖師爺,不知曹公泉下有知,是應該表示無奈,還是感到欣慰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