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覺得農村還會再次繁榮嗎?

湘村蜀人


農村還會再次繁榮嗎?回答是肯定的,毋容置疑。

問題是怎樣才叫繁榮,繁榮的標準是什麼?是激活了農村生產資料,激發了農民生產的積極性和能動性而出現的造血式繁榮?還是建設開發性,城市化之後的輸血式繁榮?我想答案是明確的,要的是前者而不是後者。前者是農民在原有基礎上創造的繁榮,保持農村特色,富有農業內涵,可持續,會發展。而後者則是攻村掠地,建房造城的去農村化的“繁榮”,沒有了農村 何來農村再次繁榮?

我國的農村曾經繁榮過,那是在城市沒有出現之前。現在的農村要想實現再次繁榮,困難重重,道路漫漫,時間悠悠。為什麼?

一是農村的基礎太差。由於過去對農業的不重視,對農民有偏見,致使我國農村的各項事業嚴重落後。文化教育質量下滑,農民子女上學難問題十分突出;土壤結構持續惡化,糧食減產;耕作方式方法依然原始,勞動效率低下;生態環境破壞嚴重,河水斷流,旱災頻出;大量城市垃圾傾倒農村,導致農村地下、地上、空中汙染嚴重;水利設施損壞殆盡,如洛陽建國初期修建的潤澤新安縣 ,洛陽郊區,偃師市三地的邙山大渠,至今30多年來滴水皆無,農民只能望殘渠而哀嘆。如此等等的現狀要想恢復,並使之惠澤農村,造福農民談何容易。

二是對農村重視的真實程度不夠。現在對農業的重視程度就是雷聲大不下雨,流於形式,表現在口頭。煤改氣怎麼好,燒柴火如何汙染環境,廚房的油煙對空氣的影響在加劇,農村土地怎麼流轉……這些在專家嘴上是多麼的有理有據,到地方在形式的操作上又是多麼合情合理。說到底都是看到了農民土地的潛力,是在利用農民的土地為自己的仕途撈取政績。前兩年不切合實際而強行“一刀切”推行的煤改氣,嚴重傷害了農民的感情,最終還是被中央批評。去年以來推行的“限養令”破壞了市場規律,導致全國副食品市場價格波動,最後被國務院打臉。這些政策都是為農村而出臺,結果是在坑農。專家在辦公室拍腦袋出主意,地方官僚搞形式主義,農民看到的牆上馬鏡中餅,不能騎,也不能充飢。如此重視“三農”,離再次繁榮恐怕還有十萬八千里。

三是財政對農業的投入嚴重不足。農村當下急需建設發展的地方很多,要求的資金量也很大,而政府的財政投入卻顯得嚴重不足 與城市大規模的投資形成了鮮明的對比。嚷嚷多年的旱廁改造,到現在還是在口頭上;農村引水安全還沒有看到希望;農村公共文化建設還是空白;垃圾圍村不能有效治理,環境汙染日趨嚴重……農村的發展沒有引擎,農村的繁榮從何而來?農村繁榮任重而道遠!

雖然困難很多,但我們應該堅信那句老話:道路曲折,前途光明。

那麼,再次繁榮的農村是什麼樣呢?我想一個繁榮的農村應該是這樣的:

農民手中有一定的可供支配的收入。也就是說農民手裡要有錢,要有一定的活套錢,來個客人酒店花個三百五百不心疼,置辦些服裝電器不咬牙。農民能從繁重體力勞動中解放出來,農業生產機械化,家庭生活現代化,農業勞動生產率大大提高。

農村的生活環境有明顯改善。亂髒差得到有效治理,大氣環境顯著改善,生產生活秩序井然有序,農民的生活水平大大提高,物質生活較為豐富。

醫療,養老事業較為完善。農民老有所養,病有所醫,最大限度解除農民的後顧之憂,使農民享受到公平,合理的社會保障。

社會公共事業全面發展。道路交通通暢便利,通訊信息廣泛應用,娛樂文化設施比較完善,使農民的精神生活得到較大滿足。

農民的思想意識顯著提高。愛國情懷強烈,社會道德公正規範,民主法治意識增強,公共意識顯著提高,尊老愛幼成社會風尚,大公無私成為一種自覺行動。

到這個時候,我國的農村再不貧窮,農民得到應有的尊重,城鄉和諧共生,攜手同築中國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