假如在甲午中日戰爭中,中國堅持不投降繼續打、不賠款,結局會怎樣?

黑夜裡的花火


拒不投降只會加速清政府的覆滅。內有太平天國農民起義,外有列強虎視眈眈。內憂外患,做出割地賠款是清政府的最優選擇。滿族少數人統治多數人,幾個世紀的高壓統治,讓漢族這個主體民族的民族意識和國家意識消磨殆盡。靠少數滿族權貴和漢族當權者(可能也不受重視,或者受到監視和排擠),國力虛弱,搞不好就會被滅國,主要是擔心被漢人翻盤,才會和洋人妥協來續命,苟延殘喘拖了幾十年。

“驅除韃虜,恢復中華,建立民國,平均地權”正是在這種背景下有國父孫中山提出。得到了長期收到壓制的廣大漢人的相應。民族意識再次覺醒,激發了社會合個階層擺脫三座大山的願望和意志。(三座大山:中國民主革命時期壓迫中國人民的三大敵人,即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官僚資本主義)。在帝國主義環視的困境境中,通過堅苦卓絕的努力,經過過軍閥混戰,國共內戰,抗日戰爭讓中國從形式到肉體到靈魂逐漸得到統一。民族意識不斷加強。

援朝援越,以及當然進行了四十年還在不斷推進的改革開放。讓中華民族的民族自豪感和自信心不斷得到加上。這種自豪感也不斷的激勵著我們,更加努力的學習和工作,追求進步,為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自己的貢獻。

歷史的偶然性中潛藏著他的必然性。中國的復興就是我們經過漫長痛苦黑暗沉睡的波谷後,再次醒來通過不懈努力達到波峰,讓我們中華民族赫然屹立於世界民族之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