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只給自己加一個標籤,你希望是什麼

真正的大智慧,是善於把複雜的事情簡單化,聰明人都擁有的心智防身術,唯有簡單能抵擋猝不及防的惡意,人在江湖,至高的城府就是返璞歸真。


如果只給自己加一個標籤,你希望是什麼


1.

講一個比較極端的故事,是一段民國軼事。

1925年的一個夏日,民國四大公子中的兩位——張學良和盧筱嘉,正在與奉系軍閥頭目張宗昌喝茶閒聊,侍衛敲門進來,遞上一張名片,說是某報記者求見。張宗昌看了名片一眼說:“切了吧!”

“切了”的意思就是槍斃,張學良和盧筱嘉大驚:“為什麼殺他?”

張宗昌皺著眉頭說:“ 那記者的名片上,光頭銜就列了十幾條,絕不是個好人,所以還是切了的好。”

以名片上的頭銜多少來決定一個人的生死,確實是草菅人命,但也足以說明,給自己羅列一堆頭銜,效果並不一定很好,反而可能會適得其反。

有時候去參加活動,大家互換名片,有些人的名片拿到手會嚇一跳,正面反面都印著密密麻麻的頭銜,加起來有十幾個之多。有些頭銜之間甚至沒有任何聯繫,上一個是某文學協會會員,下一個是營銷專家,看得人一頭霧水,不知道對方到底是做什麼的,或者最擅長做什麼。

這年頭,似乎頭銜少了,或者沒有幾個高大上的頭銜加身,你都不好意思出來見人。

很多人以為,名片上寫滿頭銜就會顯得很有實力,恨不得將自己所有的輝煌過往都體現在一張小小的紙片上。

很明顯,為自己羅列一大串頭銜的人,無非是想貼一堆標籤來彰顯自己的個人價值,但個人價值這個東西,往往像商業價值一樣,並非是由自己定義的,而是由他人的體驗來給出最終結果的。

在這個開放的時代,每個人都可以是自己的產品經理,要運營好個人品牌,就要抓住一個關鍵指標,這個指標,肯定是能讓我們價值最大化的東西,最能代表你能力和成績的東西。這樣的“硬通貨”,往往一個足矣,多了,反而給人一種模糊的感覺。

如果只給自己加一個標籤,你希望是什麼

2.

每年年底,文化行業都會舉行一些論壇、年會等活動,常常會邀請一些大咖進行演講,業內人趨之若鶩。這些活動對參會資格審查得很嚴,要求參會人員提前提交個人資料以便篩選。

有一年,參加某自媒體平臺舉行的活動,跟一個朋友約好一起去,活動前一天,他打電話告訴我,沒有收到參會邀請。我問他資料是怎麼提交的,他發過來後,我一看,天,我差點暈過去,個人資料上赫然寫著“某某生物製藥公司CEO、某某大學營銷學專業MBA”。

我問,你為什麼不寫你是某平臺簽約作者,分享健康養生知識,目前已有幾十萬粉絲?

他囁嚅著說,我不是覺得CEO這個名號比較大嗎,通過率或許會高一點。

藥企CEO這個名號的確不小,但卻跟內容製造業一毛錢關係都沒有,本來參會名額就很緊張,一個外行也跑來湊熱鬧,這不是“打醬油”嗎?

所以,宣傳自己也要弄清楚場景和受眾,即使你在一個領域內大名鼎鼎,在另一個領域依然是隔行如隔山,別指望頂著一個光環就能照亮全世界,還是要想清楚自己到底想走哪條路才好。

如果只給自己加一個標籤,你希望是什麼

3.

一年前我參加了一次全球女性領導者峰會,看到暢銷書作家金韻蓉上臺演講,她打趣自己說,有時候去做電視節目的嘉賓,主持人讀她的名牌,一邊讀一邊看她,似乎越讀越沒有底氣,因為她的頭銜實在太多了,心理諮詢師、英語專業翻譯、臺灣美容專家、國際芳香療法專家、專欄作家……

有一次,有個主持人開玩笑地對她說:金老師,如果不是因為我特別瞭解您,我會覺得您是個騙子!

我們可能會覺得,金韻蓉老師好厲害,一輩子幹了多少事啊,而且每件都那麼成功!

但是據金老師自己總結,如果按照每十年為一個節點,來縱向地看自己的人生,她覺得自己走了一些迂迴的彎路。雖說這些迂迴讓她積累了很多的經驗,收穫也非常大,但畢竟有些轉型,是為了一些不得已的原因,比如要為孩子賺取高額的留學費用,並不是發自內心的熱愛。所以,當兒子唸完研究生,進到英國首相辦公室當新聞官,有一定經濟實力的時候,她向所有人宣佈:“我所有的彎路到此為止,從現在開始要完全做自己喜歡的事情。”

於是,她回到了自己最熱愛也最擅長的心理諮詢領域,幫助了很多人,也寫出了很多情緒管理類暢銷書,以“暢銷書作家”的身份被大家熟知。自此,“作家”成為她最閃亮的一個標籤。

這幾年,有一個詞的熱度越來越高,叫作“重度垂直”。

在互聯網經濟的背景下,各個領域的劃分越來越細了。那些在細分領域的創新者和領先者,逐漸脫穎而出。

我們在人生的每個階段,都要為自己制定一個KPI,也就是關鍵績效指標。

這個指標,是自己在本階段的主要目標,找到一個適合的KPI的前提是,對自己有清晰的認識,包括你的現狀和未來發展方向。抓住這個關鍵指標,工作就會圍繞著一個“中心點”去進行,不會一天到晚忙忙碌碌,渾渾噩噩卻沒有進步。

做全才甚至比做天才更難,而優秀和平庸之間,有時可能差的只是一個選擇。我們很難做到通吃每個領域,如果能夠刪繁就簡,發揮自己的核心優勢,人生就可能因此變得不同。


如果只給自己加一個標籤,你希望是什麼


以上內容 來源於姬曉安《簡單,應對複雜世界的利器》節選:如果只給自己加一個標籤,你希望是什麼

姬曉安:理性思考,感性生活的踐行者。國家二級心理諮詢師。不講正確的廢話,以簡潔的筆調闡述深刻的道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