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音樂賞析(3),貝多芬《悲愴》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3),貝多芬《悲愴》


路德維希·凡·貝多芬 (Ludwig van Beethoven,1770年12月16日—1827年3月26日),出生於神聖羅馬帝國-科隆選侯國的波恩,作為維也納古典樂派代表人物之一,是歐洲古典主義時期著名作曲家。

貝多芬在父親嚴厲苛刻的教育下度過了童年,造就了他倔強、敏感激動的性格。22歲開始終生定居於維也納,創作於1803年至1804年間的《第三交響曲》標誌著其創作進入成熟階段。此後20餘年間,他數量眾多的音樂作品通過強烈的藝術感染力和宏偉氣魄,將古典主義音樂推向高峰,並預示了19世紀浪漫主義音樂的到來。1827年3月26日,貝多芬於維也納逝世,享年57歲。

貝多芬一生創作題材廣泛,重要作品包括9部交響曲、1部歌劇、32首鋼琴奏鳴曲、5首鋼琴協奏曲、多首管絃樂序曲及小提琴、大提琴奏鳴曲等。因其對古典音樂的重大貢獻,對奏鳴曲式和交響曲套曲結構的發展和創新,他被後世尊稱為“樂聖”、“交響樂之王”。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3),貝多芬《悲愴》


c小調第八號鋼琴奏鳴曲《悲愴》Op.13, 這是達到了貝多芬早期鋼琴奏鳴曲之頂峰的傑作,也是因其戲劇性的優美旋律而為世人所熟悉的作品。本曲無論在內容、旋律和結構等諸多方面,都滲透著一種日耳曼民族特有的理性,這也是貝多芬等德國音樂家共有的特質。


週末聆音 | 古典音樂賞析(3),貝多芬《悲愴》


本曲的演奏技巧並不算很難攻破,因此被演奏的機會也非常之多,更是許多鋼琴家愛不釋手的曲目。在貝多芬的鋼琴奏鳴曲中,《悲愴》是第一首由他本人親自寫上標題的作品。關於"悲愴"這個詞彙,與貝多芬後半生那感人肺腑而又悽愴深刻的悲劇性生活還有相當的一段距離,因為這畢竟是他的早期作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