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

02060519


國家領導人,戰略性的儲存了夠全國人民吃,,二十年的糧食儲備。十幾億人最基本的事每天吃飯,這點比什麼都重要。


光輝歲月83374869


筆者認為,雖然病毒全球大流行,全球都封了,但是,我國的糧食供應不會出現任何問題,要知道,我國本身就是糧食生產大國,小麥,大米的產量 足以養活14億人,雖然我國一直從國外進口糧食,2019年我們從國外進口了1.1億噸糧食中,8800萬噸為大豆這種非主食性農產品,所以,我們的口糧是有保障的;


實際上,雖然此次疫情已經蔓延到全球173個國家,給各國帶來了不小的損失,但是,此次疫情主要集中在人口密集的城市中,因為,城市人口相對密集,適合病毒傳播,這也就是為什麼,這次疫情對我國農村影響不大的原因;


從這個角度來看,即使全世界都封城了,也不會對世界糧食產量,造成太大影響,畢竟,農村本身就地廣人稀,不適合病毒傳播,因此,這次疫情對全世界農業產區,不會帶來太大影響;

況且,我國的疫情已經取得了階段性的勝利,目前各行各業已經開始復工復產,農村當然也不例外,只要能保證我國糧食主產區的大豐收,14億人的口糧就不會出現任何問題。


關注小柳聊聊兵,更多精彩內容觀看


小柳聊聊兵


這個問題無需擔心。中國的糧食儲備系統是世界各國中比較完備的,國家各級糧庫每年都要有計劃地收購儲備糧食,以備13億人之需,正所謂‘’手裡有糧心中不慌‘’。

第一,我國糧食產量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坐吃幾年也不要緊

2019年我國糧食產量6億6000萬噸,高居世界第一,糧食自給自足沒有任何問題。13億人吃飯是門大學問,國家從來都把糧食生產與儲備當作國計民生的大事來抓。我國的糧食儲備體系是世界上最完備的,戰略儲備充足,足夠用來應對災荒、減產或國際糧食產量變動等意外。

就算今年國內糧食欠產,或者國際糧食市場供不應求,我們13億中國人吃儲備糧吃上幾年都足夠。


第二,疫情不會造成全球糧食普遍欠產,東方不亮西方亮

這次新冠疫情對世界各國糧食生產會有影響,但影響面不波及很大。許多產糧大國如印度、俄羅斯、巴西以及東南亞,農業生產並沒有受到疫情大的衝擊,所以估計糧食減產欠收的情況也不會太嚴重。

有句老話叫東方不亮西方亮。新冠疫情可能波及到產糧大國美國,但對於我國其他糧食進口國如越南和泰國等,至少目前還看不到多麼嚴重的影響。實在不行我們還可以另尋進口糧源,各國封城措施帶來的運輸不暢畢竟是暫時的,進口所需基本上還是有保證的。


第三,我國進口糧食口糧並不多,受國際糧食供需影響不大

我國每年大約需要進口糧食一億噸左右,進口的糧食品種中,用作口糧的比例不是很大,絕大多數是用於榨油、養殖業的飼料和釀酒。

三大谷物我國自給率超98%,只有大豆嚴重依賴進口。美國是大豆主要供應國之一,但我們並非就沒有備胎,比如南美洲的巴西大豆產量也不低。


總的來說,我國是很需要糧食進口,但遠遠達不到少了進口就沒辦法的地步。國際糧食供需關係對我國會有影響,但影響力度微乎其微,我們有能力克服類似的困難。


回馬一腔


其他不說,保證全國人民吃半年,是絕對沒問題。

目前國家究竟儲備了多少糧食,沒有公開報道,數據不得而知,畢竟,這個是屬於機密,也不可能告知你我,但有幾點可以肯定:

第一、中國是全世界糧食生產大國,也是糧食消耗大國,中國的糧食生產和消耗,世界第一,同時,因為我們一年產糧食在6億噸以上,我們一年要吃掉6.8億噸,中間還有0.8億噸缺口,就只能進口可,這就導致,我國也是世界上糧食進口法大國,進口量也是世界第一,一不小心,我們在糧食上,拿了三個第一。


說這個,就是想說,我國糧食產量世界第一,即便產量只夠我們吃十個月,也足夠我們低檔因為疫情世界封鎖了,封鎖不至於十個月。

第二、即便不夠,我們可以加大產量。真遇到疫情持續不好轉,世界長期封鎖,達到一年以上,我們的缺口怎麼辦?同樣可以解決這個問題,雖然大多數農村人外出打工,不種地了,出現了糧食缺口,但是,真遇到長期國際封鎖,糧食供不應求,國家也會考慮估計村民回去種地,如種植稻穀、小麥、玉米等,甚至會採取鼓勵和補貼政策,激勵農民回去鍾種植糧食。


第三、國家儲備的糧食,我們看不到,但可以感受到。儲備糧食,以備不時之需,特別是一些重大突發情況,出現市場供應緊張情況,這是國家層面年年都在做的工作,這也是為何一些地區糧食豐收後,國家儲備糧單位就回去收購,儲備起來,很多地方,都設有比較大的糧食儲備庫,你進去可以看到,堆積如山的儲備糧,這些糧食,就是為我們一旦出現應急情況時準備的。那麼,究竟總量儲備了多少,不知道,但公開信息顯示,僅僅玉米,就儲備了1.2億噸以上,臨儲稻穀庫存一億噸左右,臨儲小麥庫存7400萬噸,臨儲大豆庫存800萬噸左右。


舉例,在2015年,中國的玉米、小麥、大米及其他農業大宗商品的國家儲備已攀升至極高水平。據估計,僅玉米庫存就高達2.5億噸,幾乎是當年國內玉米產量的1倍還要多。巨大的糧食儲備規模,一旦銷售很可能會淹沒整個市場,或者面臨因長期存儲而損壞的風險。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新冠病毒在全球流行,這主要威脅的是全球經濟增長,全球糧食安全並不至於受疫情影響太大,而且糧食進口跟新冠病毒的傳播並沒有太大關係,所以我國無需擔心會因為新冠病毒的全球大流行而無法得到穩定的糧食保障。


截止到3月20號,全球新冠肺炎確診病例已經達到28萬例,海外各國每天新增的確診病例有數萬例,按照目前這樣的趨勢發展下去,全球經濟必然因為疫情遭遇重創。緊隨著病毒的大範圍擴散,越來越多的國家開始禁止國際航班進入本國,全球人口的流動性因此大幅度下滑。不僅國際人口流動減少,由於需求下降,全球各國之間的貿易肯定也會因為疫情而明顯萎縮。

不過糧食還是有別於一般的工業產品,首先糧食的生產受疫情的影響會比較小,尤其對於歐美髮達國家而言,由於它們的農業機械化水平很高,農業並不是人員密集性產業,在這樣的情況下全球糧食產量並不會受疫情影響太大。糧食不像工業產品,幾個小時或者一兩天就能夠生產出來,因為糧食的生產週期相對會比較長,所以疫情的影響也不會立刻反應在全球糧食價格當中。
(美國農場)


我國是全球人口規模最大的國家,也是全球主要的糧食進口國之一,糧食安全關乎到我們的國計民生,所以糧食進口的穩定對於我國民眾的生產生活非常重要。在全球各國當中,阿根廷、巴西和美國是我國的主要糧食進口來源國,對於這些國家而言,它們本國的糧食需要始終還是有限的,所以糧食出口對於這些國家農業的發展還是非常重要,無論疫情多麼嚴重,各主要糧食出口國都不會限制本國的糧食出口。

另外我國目前已經是全球最大的糧食生產國,我國每年的糧食產量超過6億噸,疫情對於農業生產的影響相對是最小的,所以我國糧食供應不會因為疫情而出現問題。再者我國還有儲備大量的糧食,在必要的時候,儲備糧可以被調用以滿足國內市場的糧食需求。總之無需過於擔心新冠疫情會對我國的糧食安全造成太大的影響,疫情持續的時間不會太久,我國有足夠的條件滿足國內14億人的糧食需求。


李姓先生


我國的糧食自給率很高,穀物自給率達到了95%以上,小麥和水稻產出超過需求,實現了穀物基本自給自足、口糧絕對安全。


也就是說,我國糧食需求對外依賴性很小,進口的糧食作物大都是補充性經濟作物和飼料用糧。所以,我們國家即使不進口一粒糧食,也絕對可以保證吃飯問題,是不會餓肚子的。

據悉,我國連續4年糧食產量都穩定在6.5億噸以上,按人均計算,每人佔有糧食470公斤,如果用作口糧,是綽綽有餘而吃不完的。對於吃不完的餘糧,我國建有標準不同的倉房用以儲存糧食,總計庫存超過9億噸。這些糧食足夠我們14億人吃三年多的。


現在,我國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工農業相繼開始復工復產,農業基本上不會受到這次疫情影響,今年的糧食產量還是有保證的。因此,我們根本不用去吃儲存的糧食,而是會有足夠的新糧來吃。

至於世界疫情,確實發展的非常迅速,也比較嚴重。但整體來看,疫情終歸會過去,世界糧食的生產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我國以往進口的補充性用糧還是應該能夠買得到的。

目前,雖然世界多個國家因疫情封鎖城市,關閉邊界,但疫情國的食品供應都沒出現什麼問題。現在,各疫情國不是缺糧的問題,主要是缺乏醫護用品和醫療物質,這些東西才是世界各國最為關注的。

隨著全世界都高度重視對疫情的防控,經過一段時間的努力,疫情終將會過去,一切都會恢復正常,這當然也包括各種物質的充足供應。


高山流水116820061


現在新冠肺炎肆虐整個全球,很多東西都受到了影響,因此人們擔心中國有巨量需求的糧食會不會受到極大的影響。畢竟人是鐵,飯是鋼,一旦沒有了糧食的供應,將會造成非常嚴重的影響。



我覺得新冠肺炎的肆虐不會對中國的糧食形勢造成多大的影響,畢竟中國本身的糧食產量也相當的多,一年達到將近6億多,供應自己完全應該是沒有問題的。至於新冠肺炎造成一些人隔離,對農業生產影響也不大,因為現在主要的農業生產都是通過機械化來進行,對人的要求並不是很高。



我國每年從國外進口大量的農作物,但主要是大豆和小麥。大豆主要是用來給國內的植物油廠家煉油用的,新冠肺炎的流行最多對豆油的生產造成一定的影響。即使豆油的產量有所不夠,我們還可以用花生油,菜籽油,玉米油,葵花油等進行替代。



至於我們的主食,大米,小麥這些缺口應該不會很大。因為本身我國大米小麥的產量就不低,即使不夠國內的用量,也差不了多少。況且我國在各地還有很多糧食儲備倉庫,這些倉庫裡面的糧食可以拿來應急。事實上我國進口的大米小麥主要是高品種的,為了一些富有人群使用的,真正低檔的大米,小麥,我國產量應該是足夠的。



所以從現在情況來看,我國的糧食形勢不會因為新冠肺炎的肆虐而有多大影響。


平安讀歷史


截止到發稿,新冠肺炎已經蔓延到了全球177個國家 。雖然新冠肺炎已經被我們控制住了,但是新冠肺炎在國外有著愈演愈烈的趨勢。

世界上的主要糧食出口國,美國、巴西、阿根廷等國都出現了新冠肺炎感染者,美國的新冠肺炎感染者數量更是達到了19624人。受到疫情的影響這些國家的的糧食生產肯定會減產,它們也會相應減少糧食的出口。

我們每年需要從國外進口1.5億噸的糧食,國際糧食市場出口的減少肯定會對我們造成負面影響。這個影響也是很直觀的,那就是肉油蛋奶等副食品產量減少、價格提高。這是因為我們從國外進口的糧食中大豆就佔了80%以上,我們使用大豆榨油、利用榨油剩下的豆粕做飼料。


不過進口糧食的減少,並不會影響我們的用糧安全。我們的主糧一直是可以做到自給自足的,我們2019年的糧食產量就達到了6.68億噸,這些糧食就是以水稻、小麥等主食為主。

本身我們還有戰略儲備糧,這個儲備糧在2.5~3億噸左右。節省一點吃可以堅持半年左右,這樣我們就能堅持到新的糧食下市了。

我們的確進口了大量的糧食,可是進口的目的是為了讓我們吃的更好。哪怕沒有了任何進口糧食,充其量就是讓我們吃不好罷了,餓肚子的情況是不會發生的。其實國家把糧食安全看的比什麼都重,我們沒必要對此過於焦慮。


農業是國家最根本的產業,所以我們每年的一號文件都是與農村密切相關的。國家一直都設有糧食最低收購價,用以保護農民的種糧的積極性。現在很多農村的確出現了年輕人進城打工,村裡面沒人種地的現象。

為此國家出臺了土地流轉的制度,越來越多的農村也成立了自己的農業種植合作社。我相信我們的糧食安全肯定可以得到保障的!

各位讀者大大,如果您願意的話能不能點開我的頭像,給我點個關注吖!不方便的話,也謝謝您能點開看我的回答!

大澤遺珠


全球一共177個國家已經存在新型冠狀病毒確診病例,總感染人數已經超過27萬,用不了多久,全球感染人數就會超過30萬,一個星期左右,全球感染人數就會超過50萬!

因為疫情,有的國家已經下令進入緊急狀態,有的國家已經下令封城,有的國家已經下令封國,下令禁止集會,下令禁止串門,以此來抗擊疫情!疫情在全球“大流行”,到處肆虐,已經嚴重影響世界各國的經濟,亞洲股市暴跌,歐洲股市暴跌,美洲股市暴跌!

疫情會人傳人,只要有人員的流動,就有可能導致疫情的傳播擴散,在這樣的情況下,中國最需要的糧食能不能得到保證?大家不要急,不要慌,我們國家的疫情已經進入收官之戰,很多企業都已經復工,在企業工廠都已經開始復工的情況下,農村地區地廣人稀,人口不密集,也開始農業生產,所以不會影響我國糧食的產量!

我們國家雖然有14億人,但是我們國家每年的糧食產量早已提高,我們國家早已是糧食生產大國,一年最少可以生產6億噸糧食,完全可以自給自足!其次,中國人都有儲蓄的習慣,喜歡存錢,喜歡囤積糧食。這是中國的優良傳統,存錢和囤積糧食,就是為了防止沒有糧食吃,防止沒有錢花。我們是有存糧的國家,存糧很多,最少夠吃幾年!

當然,很多人擔心的是,在疫情全球“大流行”的情況下,進口的糧食不足,其實大家都已經發現,人多的地方,疫情才是最嚴重的,而美國這樣的國家,地廣人稀,雖然會有很多人感染新型冠狀病毒,但是在這個農業早已機械化的時代,種莊稼用不了幾個人,一個人開著機器就能完成種植、收割的任務,所以,也不用擔心糧食的進口量會大幅度下滑!

疫情雖然在全球肆虐,但是每個國家的嚴重程度完全不同,有的國家疫情嚴重,有的國家疫情輕,疫情輕的國家經濟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醫療體系不會受到太大的影響!農業生產能夠正常進行,進出口貿易能夠正常進行,糧食就不會短缺,世界各國缺的是醫療物資!


老鱷魚觀天下


這個關鍵要看封多久,如果單純封了三個月兩個月的,是不會有任何影響的,但若長達一年之久,可能會有一些影響。因為糧食是季節性的慢作物,它不像生產口罩,加加班使使勁多上幾臺設備就出來了,時間上可以爭取,糧食需要生長的週期,只要我們安全度過了這個週期,那麼就會進行良性循環的通道,是可以完全自足的。

據統計數據顯示,我國年產糧達到6億噸,但是進口數據也連年上漲,尤其從2016年開始正式邁入“億噸級”規模,而且呈現連年上漲的趨勢。我們的糧食是個什麼狀態,我記得袁隆平院士在接受採訪時曾經表達過一種擔憂,那就是我們的進口規模佔比太高,而且相對應的是,農民種糧的積極性有待提高。現在我們的儲備是個什麼狀態,到底能夠應付14億人吃多久,我想也只有他們才明白。

不過我們可以現實的種糧情況,其它地區不太瞭解,但從我們老家的情況來看,農村土地種糧的利用率不高,很多做了經濟作物種植,有些甚至是直接撂荒。有些雖然種了,但是應用於小麥水稻這種主糧的並不太多,不管城市還是農村,吃糧主要來源還是靠購買,單純靠當地農民的種糧,連農民自己都無法滿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