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如果给你寄一本书,我不会寄给你诗歌

我要给你一本关于植物,关于庄稼的

告诉你稻子和稗子的区别

告诉你一颗稗子提心吊胆的

春天

—余秀华《我爱你》


余秀华,何许人也?

余秀华,于1976年出生在湖北钟祥市场石牌镇一个叫横店的小村庄。因出生时倒产,脑缺氧而造成脑瘫,走起路来摇摇晃晃,就连说话也口齿不清。高中毕业后赋闲在家,1998年,她写下了她的第一首诗《印痕》,然后一发不可收拾,将近二十年的时候写下了两千多首诗。

2015年1月,余秀华一首《穿越大半个中国来睡你》走红网络,引起疯狂阅读和转发,在网络上掀起了一股“余秀华”热。

2017月1月,凭借诗集《摇摇晃晃的人间》,余秀华再度爆红,成为自1990年后唯一一个销量超过10万册的网红女诗人,被网友们亲切地叫做中国的“艾米粒·狄金森”。

2016年11月,由著名导演范俭历时一年拍摄的纪录片《摇摇晃晃的人间》,荣获阿姆斯特丹国际电影纪录片节(IDFA)主竞赛长片单位评委会特别奖。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以诗观人,以情度心

《摇摇晃晃的人间》一书,通过一百多首的诗歌刻画了一个带着“湖北女诗人”和“脑瘫病人”标签的长居在狭窄农村天地的女子所经历的人情冷暖、浮世百态、生命与孤独、疼痛和渴望。

而她的诗歌之所以能在网上爆红,甚至掀起一股“余秀华”的现象讨论,这在现代文化史上都是不多见的。我想,也许是她的诗歌,分外的打动人心,能够使读者产生共鸣?也许是她身上的特立独行、浑然天成的气质,使人欲罢不能?也许是她自带的标签让人产生好奇,忍不住一窥究竟?

打开《摇摇晃晃的人间》,映入眼帘的就是这样一段话:

我在诗歌里爱着,痛着,追逐着,喜悦着,也有许多许多失落—诗歌把我生命所有的情绪都联系起来了,再也没有任何一件事情能够让人如此付出,坚持,感恩,期待。

把生命嵌进诗歌,用灵魂来书写诗歌,这也是她长期所持的诗观。

在这本诗集里,我看到她一路跌跌撞撞的坚持;看到她对命运不公的呐喊;看到她对于亲情、爱情的无比渴望;看到她对自由的向往以及对自身人生经历的感悟。她虽然貌不惊人,却有一颗坚韧不拔、玲珑剔透的内心,犹如一株谦卑的稗子,尽管不如麦子华丽,承担,但仍然坚强、勇敢地活着。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永远的余秀华

她写爱情,写亲情,写生命里的绝望和孤独,写那段荒唐的婚姻,以及对生活的思考,诗人的笔下有天上的云、水里的鱼、行走的风、风中摇曳的树、地里层层起伏的麦浪,凡眼中所见,心中所想,尽诉笔端。

关于亲情:虽情深似海,却难回报以万一

第三次,我和他一起把一包麦子放到他肩上

我说:爸,你一根白头发都没有

举不起一包小麦

是骗人呢

其它我知道,父亲到九十岁也不会有白头,

他有残疾的女儿,要高考的孙子

他有白头发

也不敢生出来啊

—余秀华《一包麦子》

爸爸,你作茧自缚,你是知道的

但是你从来不说出

对生活,不管是鄙夷或敬重你都不便说出来

作为儿女,你可以不选择

作为儿女成行,我一辈子的苦难也不敢找你偿还

埋你的时候我手上有茧

作为一根草,我曾经多少次想给你

一个春天

不赞你以伟大,但愿你以平安

—余秀华《茧》


在她为数不多的描述亲情的诗里面,有她对父亲的敬爱,有对母亲的期待,也对儿子的怜惜。

她从小和父亲的关系更亲近,也许是因为父亲能够同理她的心情和感受,懂得她心中的苦闷和渴望。一个孩子对于父亲天然的仰慕和渴望,以及对父亲天然的认同和尊敬,在她的诗里抒发得淋漓尽致。

太可怜的老父亲,为了残疾的女儿,为了即将高考的孙子,不敢老去,只因为他太在乎自己这个命运多舛的女儿,害怕若是自己离去,母子俩的生活将无人照料。

有了父亲,就可以安心的做个孩子,就可以永远被呵护着。

她的母亲,也许是世俗的,是联通她与这个俗世世界的桥梁,当她想做梦的时候,母亲把她唤醒,当她寻求关注和保护时,母亲倔强的推开了她。诚然,母亲是不懂她心中所想,更别提她的诗歌了。

或者,在母亲眼里,没有什么比活着更重要,在生存面前,任何清高、孤傲、精神理想,都得为之让路,所以,她们总是爆发争吵,可以为了一件芝麻绿豆大的小事翻来覆去的争执。可能,就连作者也不知道,母亲爱她,同样深沉,她只是固执地以她认为正确的方式在保护着她。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关于爱情:穷尽所有想象也不能刻画你的模样

从前,我是短暂的,万物永恒

从前,他是短暂的,爱情永恒

现在,我比短暂长一点,爱情短了

短了的爱情,都是尘

—余秀华《那么容易就消逝》

我不知道爱过又能如何,但是我耐心等着

这之前,我始终跟顺一种亮光

许多绝望就不会再体内长久停留

甚至一株野草在我身体上摇曳,

我都觉得

这是美好的事

—余秀华《如何让你爱我》

捡一块石头,扔进水里

如同把爱扔了进去

一圈圈扩散的水波,是一个匆忙消逝的过程

我捡的石头越来越重

也无法挽留这失去的片刻

—余秀华《秋天的河面》

你要相信一个农人的爱情,经过的流水,黑暗,飓风

以麦子的姿势呈现现:褐色的

被包裹的白不是一种色彩

我能给的,不过如此

—余秀华《与道北的耳语》


因为身患残疾,她从来没有品尝过爱情的滋味,所有的爱情不过是她的想象,那是她穷尽所有想象都无法刻画出来爱情的模样。

尽管没有体验过爱情,可是在她的诗里,她毫不掩饰自己对于爱情的渴望。她想要和普通人一般轰轰烈烈的爱一场,尝尽爱情的酸甜苦辣,为此流尽一生的眼泪。

没有被一个人高高的举过头顶,没有被一个人虔诚地供奉在心里,甚至都不知道相思是一种怎样甜蜜又苦涩的滋味,我不知道于她而言,这到底算不算一种遗憾?也许是的吧,因为不曾拥有,所以总是念念不忘。

我只想说,一个身体残缺、灵魂美好的女子,也许注定会比其它人少一点机遇。不客气地说,尽管现在是看脸的时代,想要觅得一份真爱,何其难得。然而余秀华,应该已经找到了更好地安放自己热烈的感情的一种方式,来平息内心的遗憾和渴望。

没有爱情的人也同样有资格生存在这世间。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对生命的思考:不认命就自有一番造化

流云过了,流水也过了

当然,流言蜚语也跌倒了最低处

哦,你有斑驳之容,也有华美之姿

院子里的一棵树也有大片阴凉

—余秀华《我们都老了,你就没有一点点感动吗?》

一棵树会在何时怀上花朵

一条蛇会在哪里劫取彩虹

—余秀华《雨夜》

无法证供呈现堂。我的左口袋有雪,右口袋有火

能够燎原的话火,能够城墙着火殃及池鱼的火

能够覆盖路,覆盖罪恶的雪

我有月光,我从来不明亮。

我有桃花,从来不打开

我有一辈子浩荡的春风,却让它吹不到我

—余秀华《可疑的身份》


余秀华从来不是一个逆来顺受的人,对于命运的不公,她反抗得很彻底。她反抗的方式是就写诗,诗歌就是她心中的武器,尽管她自己并不认同这种说法。她不愿意自己只是一个普通的农村妇女,只知五谷杂粮收成几何,只看到村里的那一片天空,只关心邻里八卦和家长里短。她想要知道外面的世界和横店村有何不同?她想要了解,是否外面的人和横店村的人是否过着同样的生活?

因为身体的缺陷,她无法与人交流,极少有人能够理解她,有意愿去关注她,于是,她拿起笔,将自己的所思所想,悉数付诸笔端,用诗歌与人交流,以诗歌和人共情,她撕开了一道口子,让世人得以了解,余秀华的心中藏着什么。

她不承认,命运安排给她的一生,也不愿意过早已被别人安排好的一生,不愿像她的祖祖辈辈一样,浑浑噩噩地过一辈子。她想要把命运握在自己的手里,掌控自己的人生。她发出她平生最大的呐喊,不过是要活出个人样,活出她自己的精气神,告诉世人,余秀华,不认别人安排的命,只走自己想要走的道路。

为此,她反叛、她孤绝,犹如一个斗士自带攻击力。正因为她不认命,她才能改变自己的命运,有了现在的成就。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关于婚姻:太过荒唐到情愿一笔抹去

流水,盛大的恐慌,哦你的绝望太渺小

来历不明,非要承担流水

我们互相纠缠,彼此释放,把一根鱼骨头啃得

“哧哧”作响

—余秀华《江边》

我的残疾是被刻在瓷瓶上的两条鱼

狭窄的河道里,背道而行

一白一黑的两条鱼

咬不住彼此的尾巴,也咬不住自己的尾巴

—余秀华《瓷》


当年她高中毕业只能回家务农,母亲就早早给她安排好了一门亲事,一个大她12岁的叫尹世平的男人,19岁的她就跟这个不明底细的男人结婚了。


不要以为这段婚姻有什么爱情,这不过是一个迷茫无助的女子和一个走投无路的男子的一拍即合,即使过了那么多年,依然心有不甘。他们在一起相处的时间少得可怜,丈夫长年在外打工,唯有春节的时候才得以短暂团聚,两个人聚少离多,也不通电话书信。处了二十来年,仍然只能算陌生人。

最令人难以忍受的时候,他还嫖娼,他甚至将细节毫无保留地告诉余秀华。他说:他喜欢跳舞的女人,喜欢看她们的屁股摇来摇去,他觉得这样很好看。他还说:外面的女人会叫床,叫起来声音就是黄鹂鸟一样清脆动听。不像她总是一动不动,还总是蒙着头。

当他偶尔回家提出同房的要求,她故意说:可以,拿钱来,500块。否则不让碰。丈夫不满地说道:收钱比妓女还贵,不碰就不碰。

他没读过她的诗,也没有意愿了解她,更别提温存体贴了。这段婚姻就连一丝温情都全无,所以,当她有了钱之后,余秀华要做的第一件事就是离婚。

离婚遭到了巨大的阻力,母亲表示强烈的反对,母亲说:离婚很丢人,会被人戳脊梁骨。丈夫尹世平也不同意,成名了就要甩掉我,没门!

当母亲身患癌症的时候,她越发感觉到自由和生命的可贵,离婚不能再拖了,她加快了离婚的进程,以一笔不少的分手费打发了尹世平。

她以一种孤注一掷的决绝摆脱了这段不幸而又无比荒唐的婚姻,她终于自由了。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面对孤独和绝望:穿越过痛苦就是幸福

一片叶子会撞到一片叶子

一群叶子会撞到一群叶子

却和鱼一样,没有倾覆的可能

—余秀华《屋后几棵白杨树》

来自早年的绝望如一个泥潭

我以为腋生两翼就能飞过人间

如果顺风,就能抵达太平洋,一路花草繁茂

—余秀华《乡村的鸟飞得很低》

即使遇见,我也不能改变蝴蝶的习性

你也不会知道它为何

飞过沧海

—余秀华《在哪里能遇见你》

因为多么了解那个过程,从水里捧出火的坚决

和一开到底的绝望

我们都是开放过的人

被生活吞进去又吐出来,也被命运俘虏过

—余秀华《假如开成一朵花》


余秀华无疑是孤独的,她的内心经历过多少绝望,我们不得而知,在她没有被大家所熟知之前,过着怎样的生活,承受了多少的流言蜚语,接受过多少异样揣测的眼神,我们已然无从知晓。


她太特殊了,我敢肯定,她是脑瘫病人中最特殊的一个,会写诗,有思考,会下棋,认得很多植物,很多健康人都做不了的事,她做成了。她的特殊在她的标签自带流量和话题,人们很容易把目光聚焦在他的残疾和缺陷上,而忽略她自身的努力。


她太特殊了,我敢肯定,她是所有会写诗的人当中自身条件最差的,身处农村,周遭都是不理解和流言蜚语,所面对的阻力肯定超乎我们想象。我不知道她是在何种艰苦的环境下开始诗歌创作的,仅我所知道的是她的第一部用来写作的笔记本还是网友捐赠的。

尽管曾经历了种种磨难,经历了命运的不公,内心也有过不平和愤怒,,但她最终穿越了生命里的痛苦和绝望,抵达了幸福的彼岸。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纵有狂风暴雨,但求与诗歌相伴,足矣!

在《摇摇晃晃的人间》的自序里,她是这样说的:

诗歌是什么呢,我不知道,也说为,不过是情绪在跳跃,或沉潜。不过是当心灵发出呼唤的时候,它以赤子的姿式到来,不过是一个人摇摇晃晃地在摇摇晃晃的人间走动的时候,它充当了一根拐杖。


于她而言,一切诗歌的表白都是多余,诗歌已然成为她最深切的需要。


《摇摇晃晃的人间》:原来,你并不曾真的读懂过余秀华


对此,旅美诗人沈睿高调地评价:她的诗歌是纯粹的诗歌,是生命的诗歌,是语言的流星语,灿烂得让人目瞪口呆,将我们的心刺得生疼。

编辑刘年更是不吝溢美之辞:她的诗,在中国女诗人的诗歌中,就像是把杀人犯放在一群大家闺秀里一样醒目——别人都穿戴整齐、涂着脂粉、喷着香水,白纸黑字,闻不出一点汗味,唯独她烟熏火燎、泥沙俱下,字与字之间,还有明显的血污。

我想,余秀华的余生已经离不开诗歌了,诗歌就是她的生命力,如果不让她写诗,会比杀了她更让她难过。


以余秀华荣获2015年度女性传媒大奖上的致辞与各位共勉:


一个人不管是男人还是女人,只要按照自己的意愿活着,努力活着,这是一种胜利,活着就是一种胜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