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


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

各地復工伊始,34萬億基建福利大禮包又來了!

截止到3月4日,北京、河北、山西、上海、黑龍江、江蘇、福建等13個省市區發佈了2020年重點項目投資計劃清單。其中8個省份公佈了計劃總投資額,共計33.83萬億元

這次基建大手筆讓人眉目清奇,要知道在2019年,國內投資同比大幅縮水,根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9年國內固定資產投資總額為55萬億,而2018年投資總額為63.6萬億。並且本次基建投資國家高度重視,我國2019年的GDP總量為99.1萬億元,這次投資相當於佔比34%

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

為什麼叫新基建?這其實是與傳統基建,或者是俗稱的“鐵公基”有較大的區別。“鐵公基”主要針對的是鐵路、公路、軌道交通等基建和公共設施。“鐵公基”作為傳統基建更像是託底的作用,穩定國內的經濟發展。其實如果從國家科技、經濟長期快速發展來看,新基建才是發力的重點,更符合“科技興國”的概念,根據央視發佈的信息來看,其涵蓋了5G基站建設、新能源汽車充電樁、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特高壓,城際以及城軌交通,涉及了七大領域和相關產業鏈。同時還有部分觀點將其分類為信息網、交通網和能源網,5G基站建設、大數據中心、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為信息網;高鐵、城軌、城際為交通網;特高壓、新能源汽車充電樁、智能電網為能源網。


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

本次新基建的推出,正如2008年應對金融危機國家推出了“4萬億”那樣,其中一個原因是為了抵抗疫情衝擊和經濟減速帶來的影響。從數據來看,這次疫情相比金融危機對國家經濟影響更大一些,2月29日,國家統計局公佈了PMI指數(採購經理人指數,越高經濟發展越強,反之越弱,50為分水嶺),今年2月份PMI指數只有35.7,低於金融危機時的38.8。

但是這次的34萬億並不是一次性全部投完,而是細水長流,是未來幾年累計投資額,這也是借鑑了金融危機一次性投入4萬億造成通貨膨脹導致物價上漲,產能過剩造成資源浪費,以及房價暴漲的後遺症的經驗。比如,在本次新基建中,雲南省計劃總投資額為5萬億元,今年只投4400億,河北省總投資額為1.9萬億,今年只投資2400億元。從這個層面來看,這次新基建投資的另外一個原因那就是國家對於未來對於上層經濟建築的重視。今年早些時候,國家統計局發佈2019年中國經濟成績單,國內人均GDP突破1萬美元大關,在傳統經濟建設和扶貧等方面獲取了一定成效後,勢必是要走高增長、高收益的發展路線。

國家不僅是在此次對於新基建如此重視,而且新基建其實也不是一個新概念,早在2018年底召開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就明確了5G、人工智能、工業互聯網、物聯網等“新型基礎設施建設”的定位,隨後“加強新一代信息基礎設施建設”被列入2019年政府工作報告。

根據2018年中央經濟會議工作會上對於新基建的定義,和本次新基建的範疇對比,很容易看出,這次新基建沒有明確點出物聯網,但是物聯網可以說是“無處不在,無所不用”。物聯網在互聯網基礎上解決人與物、物與物之間的關係,大數據中心的數據採集、融合人工智能的AIoT、工業互聯設備和平臺的建設、泛在電力物聯網,僅從上述概括的領域就可以找出物聯網技術和設備所能應用的場景。所以,本次新基建物聯網雖然概念上弱化了,但是可以理解為細分到各大領域。


34萬億的“新基建”下,物聯網將“無處不在”!

換種說法,可能更容易明白物聯網與新基建關係。還是舉例,如果將“鐵公基”包含的公路、鐵路、軌道交通看做是站點之間網絡的話,那5G、藍牙、LPWAN等就是連接物聯網設備之間,將數據互相傳輸的通道。由於新基建的數據採集和傳輸是必不可少的,那麼物聯網感知層、傳輸層、平臺層、應用層使用場景必不可少。

那麼,在巨大的投資金額刺激下,以及疫情期間物聯網的表現出的不可替代的作用,在未來幾年,物聯網將會伴隨新基建政策細水長流,並大展身手。如何在這麼龐大的市場分得一杯羹,並且跟上新基建帶來的國家經濟結構轉型加速的步伐,將會直接影響企業未來發展。

2014年成立的發祥地,就是一家以技術推動結合創新商業模式發展的高新技術公司,同年發祥地生活平臺正式上線, 區域服務品牌成為本地互聯網行業領軍者,2015年北京研發中心建立,開始進行物聯網集成布控平臺研發投入,歷經3年的不斷努力,發祥地科技成為一家物聯網集成系統平臺和物聯網智能終端提供商,2018年底正式轉型Allin物聯網行業,構建萬物互聯的智能世界。

關於今日頭條| 用戶協議| 運營規範| 自律公約| 侵權投訴| 聯繫我們 © 2020>

常見問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