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國的小留學生要包機回國,大家怎麼看?

姜哥35


一句話:堅決反對。

從小送去接受西方文化教育,一點愛國主義思想教育也沒有,必然是西方國家的戶籍。

接這些人己準備入西方國家的人回來幹什麼?


百病五敷康創始者


對於這些從小就被送出國留學的孩子,沒有獲得國內文化的教育,如果說他們從小就在英國學習生活,然後說自己是為了報效國家,這個估計也沒有人會相信,因為沒有國內環境文化的影響,從小接受西方文化的教育和生活,是絕對沒有國家民族認同感的,所以說所謂的從小留學報效國家這個說法並沒有錯,只是不知道報效哪個國家而已。

當然了選擇去留學這個是個人的自由,這個其他人無權干涉,只要自己有能力送出去就是自己的本事,所以這個的確沒有什麼好說的,只要還沒有更換國籍就還是中國人,這個也是事實,是中國人就還有權利回國,這個也是無可厚非的事情,誰也沒有資格去阻攔不讓別人回家,因為回家是這個人的自由和權利。

但是問題在於你自己出去了就自己回來,既然有能力送出去,那就說明家庭條件和能力都不錯,而且能從小送孩子出去留學,這是普通家庭做不到的,每一年的各種費用都是五六十萬,這是普通家庭能承擔的嗎,所以這些留學在外的未成年人家庭條件其實都很不錯,屬於不差錢的一個群體,有錢有身份有地位。

現在是特殊時期,的確應該特殊對待,什麼樣的特殊呢,那就是不搞特殊化一律平等,不能因為是留學生是未成年人就可以不集中隔離,因為現在英國就是重災區,病毒可不管你是不是未成年人,所以在衛生防疫上面,必須要一視同仁的進行隔離,而不能因為他們是留學回來的未成年人就不進行國內的正常政策。

再者這些留學生的家長現在擔心自己在外面的孩子,這個當然可以理解,畢竟為人父母的哪個不關心孩子,所以這些家長請求國家包機接回孩子這個可以理解,但是問題在於這些是個人的事情憑什麼叫國家買單,憑什麼叫十四億納稅人一起幫你們私人買單,所以包機這個可以理解,但是費用方面不應該國家出,應該這些家長自己承擔,因為國家的錢是十四億納稅人的錢,不能給你們私人買單。

再者這些學生回國後產生的隔離費用誰承擔,如果產生的治療費用誰承擔呢,這些家庭並不缺錢,,但是應該並沒有繳納孩子的社保,所以按照正常來說他們的孩子沒有資格免費治療,憑什麼有事了就叫國家買單,沒事的時候為什麼不願意為國家為社會多出一點錢,所以說在這方面很多人對這種情況也是覺得需要說清楚的。

不要拿什麼他們只是孩子他們是中國人,不要拿他們出去學習為了將來報效國家這種話來說,因為十四億人裡面的孩子從小都在交社保,所以才有資格享受,這些沒有繳納的不參與只享受,這樣對得起國內的孩子嗎,回來了必須要隔離,如果不隔離那對得起湖北的兄弟姐妹嗎,所以不能搞特殊,應該按規矩辦事,不然會讓很多人心涼。


無法超越的足跡


據悉,中國在英國有10~15歲的小留學生15000人,中國在英國的留學生有8至9萬人。英國發生了冠狀肺炎病毒,英國政府採取了優勝劣汰的自然淘汰辦法,中國有166位小留學生的家庭,向中國外交部丶中國駐英國大使館寫信求助,要求中國派專機接回這些小留學生。


個人認為,想法可以理解,事實不能支持。

應考慮國家的實際困難。

第一,國家是中國所有人的國家,國家要通盤考慮。

中國在全世界有63萬多留學生,他們分佈在全球的103個國家。如果單單的中國包機接回在英國的1.5萬名小學生,其他國家的留學生應不應該接回?

第二,小學生丶中學生是人,大學生是不是人?

國家應該考慮的是全盤平衡。在國外的小學生丶中學生是留學生,大學生是不是留學生?接回中小學生,大學生為什麼就不能接回?接回在英國的留學生,其他國家的留學生該不該接回?

有時候人不能太自私,太自私的人,反而顯得人格低調。

把很小的孩子送去國外留學,國人不反對,反對的是給中國政府丶中國納稅人添麻煩,增負擔。

第三,為何非要接回中國,就不能赴國外陪孩子們?


一般的來說,在外國讀小學和中學的學生不會是公費留學,國外的學校也不會以獎學金的形式招收中小學生。一般的家庭應該是中產階級以上的家庭才能將孩子送出國外自費讀書,既然能將孩子送去國外,為什麼就不能在關鍵時候去陪一陪孩子?而非要接回來國內。

個人私慾應剋制。

中國已經取得抗疫的階段性勝利,世界上卻正在疫情爆發期,至目前全球有173個國家發現和確診了疫情病人。海外國家已經接近20萬確診感染者。中國的階段性勝利來之不易,筆者所在的湖北省,近三個月來城鎮居民丶農民工不能外出務工,都宅在家中,連小區或者村莊之間都不能串連走動,付出的代價是可想而知的。

中國每天都在發現從境外而入的“輸入式"病例,我們不能由於個別人的自私,破壞了取得的抗疫大好局面。

我們不反對你的孩子回國,但是不能夠給國家和國家納稅人添麻煩。從點到面要考慮到一個面的問題,假如60多萬留學生,國家全部派專機接回國內,誰能保證其中沒有感染者?誰又能保證冠狀病毒疫情不會導致回潮?



如果從關心孩子的健康出發,從大多數人的利益考慮,在所在的國家自覺地隔離應該更合適。即使有的出現了有點問題,也可以求助所在國家政府或中國駐外大使(領事)館,就地安置。比在回國途中的感染風險要小得多。


老狼48440790


包機撤僑這個問題是海外華人華僑比較關心的問題。3月16日15時,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召開新聞發佈會,有記者提問:中國政府是否會考慮包機從一些重點國家撤僑?

民航局答覆:目前共執行了13架次赴疫情嚴重國家的運輸任務,其中安排7架次臨時航班接回我中國公民1101人。下一步將根據實際需求適時安排此類飛行任務。

中國駐意大利使館對是否考慮包機“撤僑”的回應,面對疫情,不流動是最大的安全,居家是最好的防護。

不流動確實是最安全的方式。但這些留學生畢竟年齡較小,在疫情事情,整個社會秩序容易受到衝擊,自身的安全也是也容易受到影響。從民航局的答覆意見來看,確實不排除有包機撤僑的可能性。畢竟海外華僑具有中國國籍,危難時刻也就只有祖國能夠依靠。當我們有能力時,確實也應當予以幫助。當然,這種情況下包機回國所產生的費用應當由其承擔,並且還應當做好入境之後的隔離工作,因此產生的隔離費用也由其本人或家屬承擔。


葉律師


先來看看英國留學生情況:中國在英國有大約1.5萬小留學生,英國是有中國小留學生最多的國家。由於學校關閉,留學生們無法繼續住宿,回國機票一票難求,有的寄宿家庭已明確拒絕接收中國留學生。 這些小留學生的年齡跨度在10—17歲,平均年齡在14歲左右。



倫敦時間3月18日,為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英國宣佈關閉所有學校。而在2月份中國疫情嚴重時期,英國學校曾不建議中國留學生回國,這使得有一部分已經購買了回國機票的留學生選擇將復活節假期機票退票。但現在中國的疫情已基本得到控制,英國的疫情則在迅速蔓延,很多家長希望把孩子接回來,但這些在英國的中國留學生面臨回國機票“一票難求”的局面。

一些家長表示,現在買不到回國機票,或者只能買到4月份的機票。家長們擔心,由於英國的政策每天都在變化,如果英國開始封城,甚至關閉機場,留學生們將無法回國。



3月16日,英國小留學生家長向中國外交部、駐英國大使館發送了一份《關於對滯留在英國的未成年中國小留學生開展領事保護的申請》,申請稱,國際航班一票難求,很多家長花了幾萬甚至幾十萬都買不到一張回家的票,而且多國對中國人取消過境,造成連轉機都無法實現。已經買到票的孩子也面臨高度不確定性,國航等航空公司突然取消航班,原本一線希望也已經落空。還有小於11歲的孩子,有航空公司(國航)取消了無人陪伴服務,買到機票也無法登機。截至目前,該申請已有166個實名登記的孩子的家庭簽名。



看完報道,理解家長們的心情,而且,這樣的情況不僅僅在英國出現,美國、德國、法國等疫情嚴重的國家也存在,那兒的中國留學生也非常多,同樣面臨這個問題,我個人的建議是:

1、統一包機,回來進行集中隔離,至少28天以上。

2、包機費用家長們自己平攤,政府不買單。畢竟,一旦政府買單,則花費的是納稅人的錢,既然買不到機票,政府組織包機,費用家長們承擔,而對於家長們來說,孩子那麼小能夠去英國、美國、法國、德國留學的,家境是不錯的,這一點包機費,是完全可以承擔得起來的。



3、政府積極協調,統一包機,在指定機場航站樓下飛機後,由專車接送到指定的酒店賓館隔離,家長不能自行開車接回家,不能在家隔離,更不能用其他車輛載回家。

4、不必過多指責家長,因為面對這樣的情況,家長也不願意,也不願意增加政府麻煩,是在萬般無奈情況下,尋求政府解決,再說了,這些孩子在英國留學,並不代表就回留在英國,也不是改了國籍,他們更不是永久定居在英國的華僑,他們只是孩子,只是在國外享受良好教育而已,只是家庭條件好一點而已,不能因為他們條件比我們好,受教育程度比我們好,就剝奪了他們回國的權利,更把他們跟華人華僑對等起來,更不能拒絕包機和幫助。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有錢出回留學沒錢看病嗎?公派的應該除外。


東和12


我有個思路,,就是就地租酒店集中隔離,,大部分生活費用包括租金請國內的家長出錢,國家層面搞外交和派出國內醫護進行隔離治療,當然,英國政府不一定同意,另外這也是一大筆費用,,請大家頂上去讓大家討論,雖然這些家長讓人恨,但這些孩子可憐又不能回國,如果這樣是不是能解決這些問題呢?


風火昆


在國外有生命危險,回國讓多少人把命又別在褲腰帶上了,虧了幹萬人,幸福我一家,怪不得捱罵


尊重事實一點


窮人替富人操心,歇歇吧,


磁力54618549


關於境外輸入病例的防控,中央拿出一個市,所有境外航班只能飛這個市,分批次接回集中管理隔離治療運營,全程中所產生的所有費用自理,這樣兩全其美,即不傷了所有華人的心(讓在國內家屬安心)也不讓國內民眾擔心,全國其它地區依然有序推進,該復工的復工,該開學的開學,這樣雙方都能接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