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大批城鎮、農村的人口都到城區買房,我想知道這群人到時候要靠什麼養活自己?

用戶937620052985


你還別說,現在農村稍微有點錢,或者有點能力的,都在縣城買房子了,或者在鄉鎮蓋房子,我們村子裡,有一半在外面買被子、蓋房子,拿我們寨子(村小組)來說,一共只有50多戶,但有20多戶在縣城買房子,有五六戶在鄉里買了一塊地,自己蓋房子,還有3戶在市裡買房子,村裡有房子、縣裡、市裡也有房子,這些人,整體來說經濟條件還算不錯,大多數是常年在外面打工,有一些積蓄,就把這些積蓄拿出去縣城市裡買房。



觀察這一些人你可以發現,他們大多數買的房子很少住,因為80%都是在外面打工,過年回來,也是在農村過年,住在農村房子裡,年後又出去打工,還有20%選擇在縣城做生意,或者打工(建築、裝修),又或者孩子在縣裡上學,住在縣城買的房子裡,那麼,這些人,紛紛到縣城買房子,目的又是什麼?未來他們又靠什麼養老生活?

他們的目的有5個:

1、有了閒錢,沒地方花銷;

2、閒錢不花掉,很容易就花掉了,到時候,連咋樣花掉的,都不知道,所以,把買房子當做投資;

3、在縣城買房子,也是一種實力的體現;


4、縣城買房子,娶媳婦容易;

5、可以兩頭居住,生活方便,如很多把在農村上學的孩子,帶到縣城去上學,有房子,也方便。

那麼,他們未來如何養老?

第一、他們在縣城做生意,或者有一定工作經驗,為未來打下經驗和準備,如有的人買了商鋪,即便看來生意不好做,可以出租商鋪,年輕時候,在縣城打拼多年,對縣城做什麼可以掙錢,有哪些門道,比較瞭解,有做生意的經驗。

第二、他們村子裡有地有房子,如果老了,縣城待不下去了,可以回農村養老,地有房子有,可以自己種地吃飯,自給自足沒問題。


第三、在縣城或者外面打拼一輩子,有一定的積蓄。

第四、以房養老。在縣城打拼時間長了,可以買一套房子,到時候可以出租,以租房養老。

第五、買養老保險。


烏魯木齊那些事兒


城裡人的先輩也是農村人,如今的城裡人不照樣生活下去了嗎?城市人沒一塊田地,不照樣活下去了嗎?而農村人有田地,活得不比城裡人好。


點擊右上角紅色按鈕關注【刺楸】,瞭解更多農村奇聞趣事。

城市不光是城裡人的城市,城市正以資源優勢逐漸吸引著許多農村人到城市來生活。大批以務農為主的農村人在城裡買房落戶後,到時都靠什麼手段為生呢?

一、確實有部分人進城後日子不好過

現在有些農民為了子女唸書或者結婚而不得不在城裡買房,積蓄花了不少付首付,而按揭就要靠一家人慢慢掙錢來還,每月出去按揭,生活也不一定好過。買了房後不敢不上班,不上班沒錢花不說,各種支出像地下水一樣不斷地冒出來。



城裡買房住在外人看來很好,箇中滋味只有自己知道,到老了沒退休金和收入,更是不好過。

二、只要勤勞就餓不死

城裡資源多,機會也多,只要不懶,就算是翻垃圾撿廢品也能夠基本的開銷,想要過得更好就需要更加努力了。


機會只留給努力的人,沒技術可以學點簡單的,貼手機膜總不難吧?刺楸認識一個鄰村的小夥子,在城裡天橋下襬個小攤手機膜、賣點小配件,一個月可掙四五千,而他的堂哥則幫一家衛浴店專門負責上門安裝馬桶,並按照馬桶的價格提點,可月入七千多。所以,別看很多小生意表面上看起來掙錢少,但只要肯幹,會比許多城裡上班族的收入還高。

刺楸再說說這些年輕人的父母吧。五六十歲的他們也跟著孩子進城了,在城裡幫著帶孫子,再做點時間靈活的簡單活,比如撿廢品、當保潔和門衛。閒時再到附近空地開墾出一小塊地來種蔬菜,這樣一年四季都不用買蔬菜,為家裡省了不少錢。


三、進城買房並不代表完全沒放棄了農村

農村人進城後,年輕時可以好好打拼,但如果沒及時融入城市,等到老時可能就有點惱火了。在城裡生活,就算不吃不喝也會用到錢,別說成功當老闆的,這畢竟是少數,不是人人都能成功當老闆,所以到時還是有不少人回農村。


有些農民朋友在農村有房有地,這算是一個退路。現在還有好些城裡人羨慕農村人,因為有不少農村人不但在農村有自建房,而且在城裡也有商品房,在城裡住久了以及逢年過節還可以回鄉下住。當以後老了,回農村一樣可以生存。

在農村,遠離塵囂,吃菜自己種,用不花錢的山泉水和地下井,再養點雞鵝鴨和一條土狗,日子不知道有多好。


以上就是刺楸對進城買房的農民以後如何生存的看法,如果覺得回答的還行,就點個贊,並順便關注一下吧,謝謝。

刺楸


我來告訴你我是怎麼養活我自己的。


我也在17年房價低的時候在我們市裡買了一套,都是為了小孩讀書,之前我是不想買的,考慮到小孩,還是到市裡去買了,總價大概30萬,130多平,你是不是很疑慮像我這樣的農民沒田沒地的以後怎麼過生活呢?


我是在廠裡上班的,工作不是很高,扣完五險一金到手平均2500左右,有節假日時候多點,我認為生活應該不會成問題,只要上班工作,都是有收入的,難不成在家坐著就有飯吃了嗎,肯定要出來找事做才會經濟來源的,又不是富二代,自己有手有腳還年輕,不幹活吃什麼,又沒有很多土地種。


有頭腦的可以在市裡賣點東西的,可以去菜市裡要個攤位賣點菜賣魚,都是可以的,只要自己肯幹,害怕沒飯吃嗎?


音樂無集限


我記得在我小時候父母就經常叮囑我,要好好學習長大了能進城買房落戶,找個城裡的漂亮媳婦,早日離開農村!但長大了後確實進城買房了,花去了父母一輩子種地省吃儉用的積蓄,也揹負上了36萬的房貸,在一傢俬企幹質檢員,娶到了同樣在這裡上班打工的媳婦,每月家庭收入8150元,除去貸款每月扣除2800元,現在兩個孩子,老家的父母現在跟我們住在一起,幫我們照顧孩子,我們吃的菜大多都是農村老家菜園自己種的,雖然這一大家子生活並不富裕,但也是其樂融融。所以,我們不需要如何去考究農村人進城買房對還是錯,以及他們以後該怎樣生活,既然走出來了必然有他的活法,正所謂車到山前必有路。



我有個從小玩到大的夥伴老單!還在上學時就規劃好了人生,因為學的畜牧,畢業後聯合幾個朋友在家鄉創業搞養豬,因為前期一波非洲豬瘟,現在的生豬一直在漲,他也幹勁十足,而且揚言賺了錢就在我家附近買樓,沒事哥幾個能出去擼串子(烤羊肉串)。


我村裡的發小老劉,自小家貧沒錢上學,沒什麼學問,但比我早入社會,因為當時城裡缺電焊技術工,便自學了電焊手藝,從一家機械廠出來後就自己組了個安裝隊,平時包個小機械工程,現在開著30多萬的豪車,在城裡買了兩套樓,但又有多少人知道他付出了多少努力呢?

我一個女同學都叫她牙妹,因為初中有兩年戴著牙套,初中輟學後就進城闖蕩了,現在手脖上戴著大金鐲子,打扮時髦大奧迪開著到哪都是亮點,天天聯繫砂石子倒運等生意。據說,早年剛進城時幹過洗腳妹、收銀員、餐館服務員,離過婚有兩個孩子跟了前夫,現在城裡也買了樓,過的也好好的,只是看破了男女之情,至今單身。



也許作為城裡人很奇怪,農民種地一年那千把塊的年收入怎麼敢在城市裡買樓,納悶我們農民在城市到底如何生活?這反過來說,誰不是農民出身?你?我?他?我們的老祖宗吃野草和涼水都能繁衍我們人類,為何我們人類要懷疑彼此如何過活?所以,作為農民不論以何種方式混跡於城市,都有自己賴以生存的方式。

以上為個人觀點,僅供參考!想了解更多三農信息,請關注“瞳影簡生”!謝謝!


瞳影簡生


你的這種疑問老胡也曾經有過。20年前,老胡還在老家生活,當時,老胡曾經問過我自己:自己沒有任何技能,勞動能力也不強。如果住進縣城的話能靠什麼生活呢?會不會餓死?

後來,被生活所迫,來到了縣城居住。如今算來,也有十五六個年頭了,這也不活得好好的嗎?


中國有句古語,叫做杞人憂天。其實啊!天不會塌下來。人在農村居住時,會擔心進城後無法生活。但一旦進了城,你肯定能夠找到活下來的方法。因為在城鎮裡,能夠使自己活下來的方法非常多。



我有個小學同學,是小兒麻痺症患者。為了生活,他從小學畢業後就來到了縣城。先是從事白鐵加工;後又從事修鞋工作。現如今,他的兩個兒子都已經成家立業了。你可以想想他在縣城裡是如何娶妻生子,如何活下來的。



我還有個同學,年輕時靠在老家的一座鄉鎮煤礦下煤窯過活。後來,因與別人發生矛盾而無法在老家生活。被迫進城後,先跟一個防水工程隊當學徒、打工,後來自己做老闆,組建了自己的工程隊。現在生活的好好的。


再說說老胡本人吧!

老胡自幼體弱,幹不動體力活兒。年輕時開過鐘錶修理門市部,在老家的一個村辦企業裡當過10年會計,後又當村幹部、私營企業會計等,基本上沒有從事過多少體力勞動。後來來到縣城後,老胡就在想:自己幹不動體力活兒,應該幹個什麼活兒才能使自己活下來呢?思來想去後,決定去賣保險。先從保險業務員開始做,一步步成長為保險行業的高級管理人員~~一家保險支公司的行政負責人。現如今,自己掛靠了一家保險代理公司,有幾十個保險代理人為我工作。這不也活得好好的嗎?


俗話說,車到山前必有路,活人不會讓尿憋死。所以,你不用擔心進城的農民沒辦法養活自己。城市越大,務工的門路越廣。他們肯定會根據自身的情況找到活路的。

總之,城市的就業門路很廣,只要願意工作總有工作可幹,比在農村種兩畝地強多了,一定會養活自己的。所以,你根本不用擔心進城農民的活路。也許,他們會比以前在農村時活得更滋潤、更好。


老胡說三農


人勤快,肯吃苦,幹什麼都能養活自己,而且養活的很好!

我家附近原來住有7戶租房戶,都是農村人,拖兒帶女,有收廢舊的,有收黃姜的,有從事建築的,有販賣農產品的。經過三五年的努力,已經有四戶先後在縣城買了房子。他們原來租住的房子又來了新的住戶,繼續為了夢想而奮鬥。所以人勤快,肯吃苦,幹什麼都能養活自己,而且養活的很好。


1、買房

按照現行的農村易地扶貧搬遷政策,貧困戶集中安置,進城進鎮居住按照每戶每人兩萬五的標準進行補助,如果舊宅拆除騰退還可以享受1萬塊錢的補助。加起來就是35000,如果一家四口人,那麼基本上不用花太多的錢就能在鎮上或城裡的集中安置點和安置小區(房屋限價)買到一套100平米的房子(人均不超過25㎡。)。需要花費的僅為裝修費用。

2、就業。

進鎮進城的搬遷戶,基本上在農村都有老宅和土地,老宅可以作為生產性用房,土地除了糧食作物外,現在大部分都種植的是經濟作物,長效產業。農忙時節回家耕種,能保證生活吃用所需。

進鎮進城以後,大部分人都選擇的是務工。而現在農村的收入也主要來源於務工。除了外出打工以外,現在集中安置小區,都有社區工程,很好的解決了樓上居住,樓下務工,既能照顧孩子,又能就近掙錢。

除此之外,人的流動和聚集,也是商貿的流通和聚集,搬遷戶通過技能培訓後還可以從事第三產業。


人挪活,樹挪死。所以不必要為進城以後的生活發愁,困難都是暫時的,還是那句話,只要人勤快,城裡的機會肯定比農村多,現在吃穿不愁,醫療教育都有保障,追求的無外乎生活質量,只要不違法亂紀,總能養活自己,養活一家人。


爆冷


進城無法生存這樣的想法,跟我奶奶的想法是一樣的。

我奶奶就是覺得自己農村比大城市好,我也不知道為什麼作為落後的農村,還有這樣的優越感,我奶奶還經常說些酸溜溜的話,我聽著也是彆扭,奶奶經常跟姑媽講,花生你們城裡裡沒有吧!玉米你們城市裡沒有吧!😂你們城市土地都沒有,吃什麼?



感覺我奶奶的想法還是很單純的,她喜歡就好。

現在大批城鎮、農村的人口都選擇到城區買房,這群人靠什麼養活自己!

有能力搬到城市裡的人,基本不會生存能力都沒有的!你看看以前到現在,多少人搬到城市裡了,你看看他們現在的都比以前過得更好了。



生活反而過得更好了,而且融入到了城市的生活裡面,成為了“城市人”。

穿著乾淨,人也是漂亮白了,生活水平也高了。

農村人不瞭解城市的生活法則,所以對於城市的生活充滿好奇。

在小縣城的可以用自己家當門面自己做生意,很多人也是用這種方法!

還有的人自己收租過日子,名下的房子多,租金都吃不完。

還有的自己做生意,比如說搞工程,搞裝修。

還有的自己到公司或者廠子裡上班,過朝九晚五的生活。

在城市裡,各種各樣的崗位可以選擇,你可以開出租車,當服務員,坐汽車銷售,等等,收入的方式比農村的收入方式多一百倍不止。

所以說,在城市裡生存下去不是難事,只要你去努力工作,生存不成問題。

所以農村搬進城市裡的人,各有自己一套生存的辦法。這群人都是靠自己的智慧融入城市裡!值得尊敬。

小菜說三農,分享農村事,幫助到您點個贊,關注小菜說三農,瞭解更多農村農民農業知識!


奮鬥小青年小明


  • 當初為了孩子能進城讀書,在小縣城買了房“孩子班上有21個學生,成績21分。”
  • 婆家媽媽剛進城時,啥都要買,在農村自己還可以栽點白菜,蔥,蒜之類的,還可喂點雞鴨。進城一天就在那裡買買買,感覺錢太不經用了。
  • 住進城裡,水電氣,電視電話網絡,物業,連用了的汙水也有汙水處理費。每個月七七八八的費用加起也要好幾百塊錢。
  • 住進城裡,沒有經濟收入也確實挺為難的。但,現在好多打工的都有職工養老保險,退休了,雖然沒有國家公務員退休領得多,但基本的生活還是有保障的。如果在城裡不能生活下去,那就只能等孩子大些了,回鄉下去種地,自給自足。
  • 中國的國情,醫療,教育,養老,這三大塊多半還是得靠自己掙,自己負責。
  • 未雨綢繆是好事,但,有時只能走一步看一步,車到山前必有路,船到橋頭自然直了,辦法總比困難多吧。

我心向未來


不是我們要買,是現在想娶媳婦就要買房,還要市區裡的,必須是兩套,兩套不能離太遠,一套兒子,媳婦住,一套婆婆住,兒媳婦不跟婆婆一起住,但是婆婆要給照看孩子,所以不能離太遠,不能是貸款必須是全款,訂婚後房子要加上媳婦的名字,我家達不到那些條件,所以兒子還沒有娶到媳婦。


沉默在冬季1755631


我是農村的,在城市買房子的一個是靠打工,另外人比較聰明能夠抓住時機掙錢。買了房繼續打工唄。出去越早買房的幾率越大。在農村不外出的比較艱難。

和我同年快六十的夥伴沒有一個回鄉養老的,而且聊天談起幾乎都沒有打算回鄉。

在城市雖然壓力大但是比種地有希望,加上子女也直接在城市就業,困難也會逐步改善的。

上了大學的農村娃越來越多,上了大學就不可能回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