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何英國不惜4000萬人感染新冠病毒,也不進行控制呢?

幸福地帶2


最近關於英國“群體免疫”的信息鋪天蓋地,可謂是一石激起千層浪。讓60%的英國民眾,近4000萬人去感染新冠病毒,然後冒著犧牲部分人生命的風險,來換取所謂的“群體免疫”,這種策略想想都嚇人。這是英國政府的想法嗎?為什麼英國政府不積極進行控制呢?


首先我們盤點一下英國近期發生的一些相關事件。


時間回到3月12日,英國首相在萬眾矚目中,公佈了英國的第二階段防疫政策。核心的思路就是,拖延。為什麼要拖延疫情?鮑里斯解釋說:如果疫情的峰值能拖後幾周,避開現在的流感季,那麼隨著患普通呼吸系統疾病的人,會越來越少。這樣床位就會越來越多,也有更多時間來進行醫學研究。

鮑里斯的發言中多次提到科學、專家等字眼,以顯示政府的行動都是有專業依據的。


比如:

現在不會關閉學校,專家評估的意見是,目前採取這一措施,弊大於利。

依據科學意見,取消大型公眾活動,比如體育賽事,對於控制病毒的傳播,收效甚微。


而且特別強調,英國政府在各個階段,都謹遵科學的建議。稱要在正確的時間,做正確的事。

可見來自科學界的一些建議,對政府的策略取向有較大影響。


正因為英國政府展示出這種謹遵“科學”的態度,到了13日,英國首席科學顧問說的話,就很容易讓人聯想到,這是對英國政府即將採取的防疫戰略的一種科學說明。


英國首席科學顧問說,她認為新冠肺炎將會變成如季節性流感一樣,很可能每年都會流行。如果能實現群體免疫,也不失為長期控制病毒的一種方法。她認為獲得群體免疫的數字是60%的感染率。


此話一出,立刻驚爆了全球,各種批評聲此起彼伏。在14號,有300名英國研究人員發佈聯名信,反對政府12日公佈的防疫策略。而在英國議會的請願者網站上,有超過10萬英國民眾,通過請願書簽字的方式,呼籲政府採取更積極的方式,來阻止疫情蔓延。

對於群體免疫,筆者開始一直認為那只是停留在理論上的討論,並沒有人會想真正這麼去實施。直到看到一個英國節目視頻。在這個節目中,兩位專家正在圍繞“群體免疫”進行爭吵。令人驚訝的是,其中一位英國專家真的是很認真地建議這麼去做的。在他看來,目前只有這樣去做,才能根本解決疫情問題。


他是這麼想的,因為英國政府第一階段的遏制病毒已經失敗了,沒辦法阻擋病毒擴散了。而封城雖然能一時解決問題,但是解除封城後,他認為病毒又會回來,所以封城沒有意義。倒不如不用去怎麼強力干涉,通過群體免疫方式,讓大部分人獲得抗體。

在場的另外一位專家被他的觀點驚訝到不時蒙著臉,非常不解的表情。

按道理,類似群體免疫的策略,已不僅僅是一個科學的問題,還涉及一些人性和倫理的問題。不知道這些科學家是怎麼想的?如果逝者是自己的親人,會有什麼感受?冰冷的數據後面,有一個個鮮活的生命。


那麼“群體免疫”真的是英國政府準備採納的策略嗎?

3月14日,英國衛生大臣Matt Hancock發文稱:群體免疫並不是計劃的一部分。這是一個科學概念,既不是一個目標,也不是戰略。

關於這點,從白巖松採訪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的談話中,也能看到。

劉大使表示,群體免疫是英國首席醫學顧問提出的,這只是一個醫學概念,不是一個策略。現在看,英國政府的應對政策是全面管控。


這麼看,最近這段時間全球輿論的批評都是無中生有嗎?筆者不這麼認為。


從上面的盤點我們能看到,首先英國政府表現上,很重視一些科學界的聲音,其次,對於英國首席科學顧問的發言,英國政府並沒有第一時間出來闢謠。所以不得不讓人猜想,英國政府或許真有這麼想過。


這裡就回到題主的問題。

從英國政府最新採取的一些防控措施來看,讓4000萬人感染不會變成事實,但是不可否認,有一些控制措施已經延後了。


為什麼會這樣?筆者認為其中一個重要原因,就是在英國國內,學術界對於疫情的防控,爭議較大。而英國政府的一些防控理念,又很大程度受這些聲音影響。如果佔主流的判斷出現問題,就會對政府的防控產生消極影響。


因為“專家評估”認為關閉學校弊大於利,所以學校沒有及時關閉。

因為“科學意見”認為取消大型公眾活動,對於控制病毒的傳播,收效甚微。所以3月15日,英國巴斯舉辦的半程馬拉松依舊開跑,6000多名選手,擁擠在一起。路旁邊還有3萬民眾,都沒有采取任何安全防護。


一位旅英華僑說,在疫情之初,英國民眾都相信,只要保證醫療資源富餘,重症能得到治療,而輕者則能自愈。中國的抗疫經驗在英國似乎被忽略了。


不過,到了3月16日,英國首相鮑里斯態度發生了180度大轉彎。這背後有什麼原因呢?

原來,英國帝國理工大學新冠疫情應對小組,在16日向英國政府提供了一份緊急報告,報告中評估:英國如果不採取更為嚴厲的措施,將會有25萬人死於新冠肺炎。而目前唯一有效的辦法,就是加強社會隔離措施。

遺憾的是,應對小組的一員,數理生物學團隊的領導者尼爾·弗格森教授,目前被確診感染,正在自我隔離中。


同樣是科學界的聲音,這次發揮了積極的作用。18日,英國首相鮑里斯宣佈關閉所有學校。英國政府正在逐步修正此前的寬鬆防疫措施,而且幾乎每一天都有新的舉措出臺。


綜合上述,英國政府讓4000萬人感染的策略並不是事實,也不是沒采取控制。只是給人的感覺是不太積極,也受到了包括世衛組織在內的很多組織人員的批評。究其原因,可能是從經濟影響角度考慮,想盡量減少損失。另一個重要原因,筆者認為是受到學術界的影響,不同專家的判斷,影響了政府的策略取向。

中國駐英國大使劉曉明說,在中國疫情比較嚴重時,英國方面也伸出了援助之手,向中國運送了兩批緊急需要的醫療設備。而目前英國也正在同中國密切聯繫,相互分享疫情數據,抗疫經驗。在疫苗、藥物方面積極合作。全球抗疫是共同體,英國如果控制不好,對全球也將造成重大影響,幸好英國現在也開始加強控制了。


每圖說說


隨著各國疫情的不斷蔓延,確診病例數字的成倍增長,英國也難逃厄運,也深陷其中,這幾天英國確診病例快突破2000了,被感染的人群還在快速的增長,這也讓英國政府急的是焦頭爛額,費盡心思籌措對策,迅速增長的病例更讓英國首相憂心忡忡。想要遏制住疫情,國家就要投入大筆的資金,還要有足夠的場所,足夠的醫療設施。這一系列的難題,讓英國政府舉步維艱,對疫情的肆虐氾濫更是亂了陣腳,控制無望,英國首相索性採取了消極對待的措施。不控制,不治療,不隔離,實行群體免疫,讓公民自我控制,自覺抵制新冠病毒。

感覺英國已經破罐子破摔了,NHS最新的信息建議大家,如果自己有新型冠狀病毒的症狀,請在家隔離,千萬別去GP、別去藥房、別去醫院。也不要告訴政府自己正在家自我隔離,英國的這一系列神操作,感覺是想讓英國公民自生自滅節奏呢!

還別說英國首相提出這一想法後,還有眾多的公民積極響應,願意採取群體免疫的方式,英國就是一個不怕死的民族。疫情最害怕的就是人員聚集,可就在昨天英國近萬人的馬拉松比賽又如期開賽,幾萬人擁擠在一起還都不戴口罩,不但有幾萬人參加馬拉松比賽,還有幾萬人的觀眾席上也座無虛空。牛掰吧。新冠病毒你再兇險,英國人就是不怕你,新冠病毒放馬過來吧。


雨化晨露


英國最早發現新冠狀疫情是在1月10日到24日之間,當時發現178例疑似病例,2例確診,而現如今已確診798例。

可直致3月15日《金融時報》才有約翰遜盟友稱:約翰遜可能會提出大規模禁止集會,讓老年人待在家裡或隔離整個家庭等新措施,因為疫情超出了預期。同時說,如果英國的死亡率開始比法國、愛爾蘭或比利時等歐盟國家增長得更快,那麼他很可能承擔一部分責任。

遺憾的是,3月13日晚上,約翰遜卻對上述建議同顧問堅稱:這樣的舉動沒有意義,明顯針對嚴峻的疫情失卻了積極的防控意識。

由於約翰遜的消極言論,遭到了公眾的質疑,紛紛指責要他作出解釋,指出,在適當的時候隔離人群,構建群體免疫是有效的。

美聯社3月15日報道,英國醫療高管對於防控疫情,採取的是效法周邊國家前期拒絕抗疫策略的消極行為。認為嚴厲防控可能無濟於事。

根據報道,英國在疫情嚴峻時刻,至今有勃於其它國家的先進可行方式。

離奇的思想意識認為,沒必要採取嚴厲限制日常生活活動,也拒絕出臺“遠離社交”的措施,更可笑地認為,多數人勢必要感染新冠狀病毒。

這種邏輯,當前正在遭到公眾的抗議和指責。
現在面對4000感染而不顧,主要還是由於上述的思想意識問題,說什麼多數人勢必感染新冠狀病毒?也沒了別的國家了!


用戶聽松閒人


英國放棄的做法,是對國人不負責任,讓群體自生自滅的荒唐做法,以老百姓生命為代價實行群體免疫,犧牲大多數,存活一小部分。實屬殘忍和愚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