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什麼現在有的年輕人喜歡做30年,40年的房奴,而不去買全款五、六十萬的房子呢?

馬斯卡拉的清風


因為房子能賺大錢 你叫房子貶值 向汽車一樣一年貶值7%試試 保證沒有沒人搶高價話 寧可租房


山寨的牛


好吧,簡單明瞭回答你。當年我買第一套房時,全款得掏光自己和父母的積蓄。所以我選擇了首付兩成,8成貸款30年,每月需歸還鉅額按揭款1千兩百塊大洋,天天焦慮得睡不著覺。

那個時候還款1200/月,工資也是1200。等到工資3千、5千、8千、1萬、2萬的時候,還款還是1200,嚐到甜頭後又陸續買了幾套,慢慢睡眠質量就改善了。


順勢等風


說下我的例子吧,16年年底打算在西安買房,當時手裡有20萬左右,因為二手房有很多稅費,看了很多新樓盤,首付足夠了,就是因為月供2500.左右,覺得有點貴,最後買到馬家灣了。月供1200,到我18年從北京回西安後,發現當時在馬家灣買的房子沒有任何用處,然後把房子賣了,掙了不到20萬吧,因為回到西安後收入比較低,北京跟西安除了房租開銷差不多,工資低了一半多,因為找不到合適的工作,還房貸租房生活,信用卡刷了50000左右,最後把房子賣了,外賬還清,手機剩了30多一點,年輕人手裡有點錢就開始懶惰,一個多月亂七八糟花了50000左右。最後最後一看不行了,趕緊用28萬首付了一套房子,月供3000,自己想著歡月供就相當於存錢吧,年輕人當你手裡有點錢又沒有正事的時候。買套房子吧。


貝殼找房小韓


還有一點貸款買房的人,可能是考慮了通貨膨脹因素在裡面,現在年輕人頭腦都是比較靈活的,工資每年都會上漲,物價也會上漲,所以不全款買房可以給自己減輕一點壓力,畢竟手上有點存款是好事情,以後有急需用錢的時候起碼不用到處去借錢,真正到用錢的時候去找人借錢是很難,我們總不能遇到什麼困難都指望別人來幫自己吧,好多事情還是要靠自己,父母一天天變老,身體各方面都不如以前了,我們不能光肯老,還是要照顧他們,他們也不能跟著我們一輩子!


前灣財神道


這麼跟你說吧,2005年我掏光了全家積蓄,按揭了一套小房子。一次同學聚會,一個同學聽說我買房了,說:我是絕不會拿我爸媽的養老錢去買房的,這事我做不出來。十幾年過去了,有一次吃飯,還是這個同學,跟我們抱怨:我就想不明白,我爸為啥不幫我買套房子!害得我這麼大年紀了還一無所有。至少十年前,集全家之力買房不是糟蹋爸媽的血汗錢,而是幫助他們不被通脹擄走養老錢的唯一正確做法。


超哥1509584


也是這樣勸那個朋友的,沒錢時候就量力而行!買個小的先,娃大點了再換。根本沒用!

人家一句話~就要買個大房子一次到位140平總房款100萬,買的時候開心了。利息40萬。月供4300,30年,兩個孩子。開始犯愁了。



宇宙大白羊咩咩


曾經我買房的時候也想過,當時的房價約8000,當時想買個80平左右的小2居,家裡人說太小了,現在夠住以後肯定不夠,會覺得小。16年年底定了一套133平的,總價105萬,首付40,貸款65,做了20年,月供3700,當時工資到手4500,覺得人生好灰暗,勉強靠公積金,年終獎,還有每個月剩下的800過日子。算下來平均一個月不到3000。19年中轉了50公積金貸款,提前還了11萬,月供2200,公積金月繳1600,每個月往卡里打600,工資到手7000,現在房貸對我來說已經沒有任何壓力了,很慶幸當初自己選擇買了大的,不然現在可能還在糾結賣房置換


Tellline


三十年的貸款並不等於三十年的房奴,房貸壓力最大是前五年,第六年開始壓力就沒那麼大了,收入在漲,房貸固定,並且現在通貨膨脹厲害,房貸支出也會越來越壓力小的。

上海一個老頭,1989年時首付五千,貸款一萬二買了一套房。貸款三十年,當時每月還80元鉅款!現在2018年,依然每月還80元“鉅款”,明年就可以還完了。


加爾巴蘭


一個四線城市,98年我當時月工資800元,當時貸款六萬買了房,當時算著要做60年房奴,其實沒有,僅僅幾年就還完了,房子現在價值90萬。要是按我現在的工資(每月4.5萬)僅僅需要一月半就還完了。要用發展的眼光看問題,不能認為幾十年不變。


大洋藍鯨G


現在的年輕人大部分沒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