鄉賢助推崇德向善潤民風—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創新“336”社會治理模式

鄉賢助推崇德向善潤民風—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創新“336”社會治理模式

3月14日,春和景明,陽光格外溫暖。在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主題黨建公園內,人們或在黨史館內瀏覽黨的豐功偉績,感受時代變遷;或在淮海戰役救治站內瞻仰革命前輩,聆聽那段崢嶸歲月裡的激情故事;或在公園景觀帶內賞花拍照、追逐嬉戲,享受春日融融的愜意和美好……這是寧陵縣張弓鎮小呂集村創新社會實踐,實施336社會治理模式後,呈現的一幅祥和的生活圖景。

鄉村發展迅速吸引人才駐留

14日上午,村民們在小呂集村主題黨建公園內有說有笑。

“瑞婷,你在外漂泊恁些年了,現在疫情一時半會還結束不了,就別往外跑了。你有恁高的學問,咱村這五個扶貧工廠哪個不需要你這樣的人才?”呂紅豔誠懇地說,她在小呂集村志輝揹包廠工作,一天工作8個小時,一個月淨掙3000多元,還不影響照顧家。

“我就是打算留在家裡發展,不出去了。咱村這幾年發展得挺快,完全變了樣,不但經濟發展了,環境變好了,而且文明程度提高了,鄰里之間也更和睦更融洽了,有個啥事,大家都互幫互助的,感覺像個‘桃花源’,比在城裡生活工作還強哩。”李瑞婷說出自己的想法後,呂紅豔高興地說:“你能留下,真是太好了!村裡的發展離不開你這樣見過世面的人。還有,你除了工作以外,還能到咱村鄉賢服務站,或者新時代文明實踐站當個志願者。到時,我也跟著沾沾光,進步進步。”兩個人說著,就起身到旁邊的鄉賢服務站參觀去了。

鄉賢服務站是黨建主題公園的一部分,位於該公園的最西側,是一所破舊的民房改造的,裡外經稻草和泥一粉刷,房頂鋪上茅草,周圍再經過裝飾,就成了一處很有年代感和象徵意義的景點。

“退休了,就想著發揮一下餘熱,幫助父老鄉親們解決一些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做些服務性的工作。”今年68歲的呂景思,從寧陵縣程樓鄉政府退休後,就被村民推薦為鄉賢。他平時就在自己分包的網格內幫助村民解決訴求,化解矛盾,處理和實現村民共同所需所盼的公共事務,充分發揮村民自治的作用,讓所有的矛盾和問題都消除在萌芽狀態,使鄰里關係更和諧更融洽。

據瞭解,鄉賢服務站由20名熱心公益人員、致富能手、鄉土專家組成,均是村民推薦的,做事公道正派,有崇高威望的人。

實施“336”社會治理模式提高群眾幸福感

據介紹,鄉賢在村務管理中的聯建幫建是小呂集村的創新社會實踐,是實施“336”社會治理模式的一項重要內容。“336”社會治理模式,即在鎮黨委的領導下,打造三支隊伍:黨員隊伍、村民代表隊伍和鄉賢隊伍;發揮三項作用:村黨支部的戰鬥堡壘作用、鄉賢聯建幫建作用和村民自治作用;全面夯實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鄉村振興、平安建設和精神文明建設六項工作。

據小呂集村黨支部書記呂岩介紹,村裡的鄉賢還兼任著網格員,他們經常遊走於村民之間,為村民普及一些傳統文化、黨的理論知識和種植養殖技術,教育村民們顧大局、識大體,幫助村民提升文明素養,很多矛盾和問題,經他們擺事實、講道理,都得到了妥善處理。“鄰里之間很多雞毛蒜皮的小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的處理和化解,就有可能發酵成大矛盾,釀成大事端。”

小呂集村位於寧陵縣張弓鎮與程樓鄉、劉樓鄉的接合部,地理偏僻、交通閉塞,基層組織渙散,曾經一度是“風吹沙堵牆、四處白茫茫”的貧困村。寧陵縣對貧困村實施領導幹部掛牌督戰後,該鎮黨委書記李紅旗分包小呂集村,通過對該村基層組織整頓,充實村兩委班子力量,調動村民參與村務管理的積極性,實施村、組、戶三級網格化管理,發展扶貧產業,加強基層基礎建設,對小呂集村的落後面貌逐步進行改造,經過5年的發展,目前小呂集村一躍成為了寧陵縣基層黨建、脫貧攻堅、產業發展、美麗鄉村“四項全能示範村”。

“小呂集村經過5年的發展與探索,形成了一套成熟的‘336’社會治理模式,我們也已經在全鎮有計劃、有步驟地進行推廣孵化,相信不久的將來,全鎮的村莊都會像小呂集村這樣美。”寧陵縣張弓鎮黨委書記李紅旗充滿自信地說,曾經著名相聲表演藝術家馬季的一句廣告語“東西南北中,好酒在張弓”,讓張弓鎮這個中州名鎮名揚全國。如今,在新一輪發展中,張弓鎮27個行政村正按照小呂集村創造的“336”社會治理模式,結合各自的實際鏗鏘前行,相信會煥發出新生機,展現新風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