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生態吉州披錦繡》

生態吉州披錦繡

——吉縣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紀實 

  日前,筆者從省林業和草原局獲悉,我省有1市、4縣、12個單位獲得“全國綠化模範單位”稱號,吉縣位列其中。

  近年來,吉縣縣委、縣政府確立了紅色蘋果、綠色生態、黃色瀑布“三色品牌”富民強縣的戰略目標,“綠色生態”作為“三色品牌”之一,承載著吉縣綠色崛起的生態夢和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幸福夢。為此,該縣確定了“1222”林業發展總體規劃,圍繞“山上治本、身邊增綠、促民增收”這條主線,大力實施造林綠化工程,形成了以東部油松防護林、南部刺槐防護林、中部水果經濟林、西部乾果經濟林為特色的生態經濟型林業體系,走出了一條增綠與增收、生態與生計相結合的林業發展之路。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生態吉州披錦繡》

城區綠化

  依託項目建設,大力實施造林工程

  為創建全國綠化模範縣,吉縣先後爭取了“三北”防護林、退耕還林、天然林保護、鞏固退耕還林成果、呂梁山生態脆弱區造林等十餘個項目,創建了馬泉頭“三北”防護林工程、柏東天保人工造林工程、退耕還林西史尖工程、鞏固退耕還林成果等十餘處精品造林工程。2000年以來,共完成造林任務27666公頃,總投資13440.2萬元。其中,投資4413萬元,完成“三北”防護林工程12700公頃;投資4380萬元,完成退耕還林工程8400公頃;投資1701萬元,完成鞏固退耕還林成果3380公頃;投資2336萬元,完成呂梁山生態脆弱區造林工程1946公頃;投資610.2萬元,完成天然林保護工程1240公頃。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生態吉州披錦繡》

“三北”防護林工程

  “三北”防護林工程實施以來,吉縣積極發展民生林業,形成了以蘋果為主導的水果經濟林和以核桃、花椒為補充的乾果經濟林,生態經濟型林業產業格局初步形成。目前,全縣蘋果種植面積達28萬畝,乾果種植面積達5萬畝,帶動了3萬餘戶、8萬餘人實現穩定增收。

  科技支撐是造林綠化的生命線。近年來,吉縣加大科技投入力度,與北京林業大學聯合推廣了徑流林業、覆蓋林業、集雨節灌等實用抗旱造林技術,使每年的造林成活率保持在90%以上。同時,爭取項目資金,改善了國營苗圃、峪口苗圃、刺槐林木良種場、太度良種繁育圃的基礎設施建設,培育了側柏、油松、山桃等鄉土樹種,引進推廣了四倍體刺槐、優種核桃、花椒等一系列優良品種,年產優質合格苗木2000餘萬株,保障了造林綠化工程的苗木供應。

  加大管護力度,確保森林資源安全

  “三分造,七分管”。近年來,吉縣探索出了“集中管護、設施管護、自主管護”“三管齊下”的管護模式,形成了從上到下、縱橫貫通的立體網絡,通過一系列行之有效的管護措施,使全縣森林資源管護工作走上了制度化、規範化的道路。該縣堅持“造管並重”,按照“分區建站、按片設員”的工作思路,在森林成片分佈、交通較為便利的重點位置建立天保工程管護站8個、管護點16個,聘用護林員615名,並配備了GPS巡檢系統;投資20萬元,建成大型宣傳碑4塊;投資72萬元,建成拉網圍欄兩萬米;出臺了《吉縣天然林保護二期工程中央和地方森林生態效益補償基金管理辦法實施細則》,鼓勵村集體與林業莊園大戶承包管護、自主管護,有效調動了村集體和莊園大戶參與天然林保護的積極性。

  身邊增綠工程,改善人居環境

  按照“一河一山三垣四場”佈局體系,吉縣採取項目資金加配套資金的投入模式,大力實施增綠“六大工程”,全力改善人居環境。

  村鎮綠化。全縣8個鄉、鎮政府所在地綠化覆蓋率達到32%,79個行政村移民新村進行了全面綠化,達到了“大樹綠樹成蔭、小巷灌木花草增綠、庭院花木點綴、空地園林成景、周邊片林環繞”的綠化效果。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生態吉州披錦繡》

城區綠化

  城區綠化。建成了錦屏山森林公園、錦屏灣休閒公園等綠化工程20餘處;打造了生態園小區、恆安小區、西澤小區等15個宜居小區。目前,縣城綠地面積達149.5公頃,城區綠化覆蓋率為42%。

  廠礦綠化。創新綠化機制,深入開展“以黑補綠”活動,創建了盛平煤業、華晉明珠煤礦、太度糖業等10個園林綠化企業。

  通道綠化。綠化了209、309國道兩條主幹道和縣城至文城鄉、克難坡至壺口景區等次幹道。

  交通沿線荒山綠化。重點實施了大寧界至縣城車城口、縣城至壺口景區、臨吉高速、吉河高速兩側荒山綠化,完成總面積1573公頃,綠化保存率達80%以上。

  環城綠化。完成了車城口至霖雨橋的環縣城荒山綠化工程,目前已全部成林,林木保存率達90%以上。

  義務植樹造林,共享生態家園

  吉縣歷屆縣委、縣政府把組織開展義務植樹造林作為全民參與生態文明建設的一項重要任務,每年植樹節、清明節大力開展宣傳活動,倡導全民植綠、愛綠、護綠的生態文明新風尚。5年來,共創建義務植樹點20處,累計完成義務植樹200萬株;建立了縣委書記、縣長造林綠化示範點兩個,建立了“幹部林”“青年林”“三八林”等義務植樹基地12個,創建了鄉鎮義務植樹基地6處。

臨汾日報頭版頭條刊發通訊《生態吉州披錦繡》

  百里綠色走廊,萬畝防護林帶,休閒文化廣場,宜居幸福小區。47.2%的森林覆蓋率,讓吉縣處處綠意盎然。全國“造林綠化百佳縣”“保護森林和野生動植物資源先進集體”“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先進集體”……一項項榮譽,展示著該縣生態建設的豐碩成果;全省“造林綠化先進縣”“林業生態縣”“森林防火先進縣”、全市“林業生態建設先進單位”……一塊塊獎牌,見證著廣大黨員幹部群眾的辛勤付出。


轉自《臨汾日報》12月23日頭版頭條

通訊員/鄭曉鋒 劉京健

圖/吉縣林業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