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在生活中大多數父母都會碰到孩子們發脾氣的問題,尤其是從孩子兩歲的時候開始,那個原本乖巧聽話又可愛的寶寶,突然開始變得愛發脾氣。

很多時候家長只要稍微不如孩子的意,那麼孩子就開始大發脾氣,很多媽媽都不禁覺得孩子越大越難養。

朋友家的檸寶兩歲多了,不知道是因為兩個月沒出門,還是因為孩子逐漸有了自我意識,最近發脾氣的頻率也越來越多。

沒吃飽、找不到玩具、大人從身邊走過沒抱她等等,每一件事都能在不經意間勾起孩子的怒火,一旦哭起來,準能把大人們的耳朵震得嗡嗡響。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記得前不久去看望檸寶,前一刻還覺得檸寶長得越來越可愛了,可過不了多久,檸寶就因為拼圖沒完成開始嚎啕大哭起來,無論她的媽媽怎麼哄都哄不好,還拼命地把拼圖扔得滿地,彷彿想要宣洩心中的怒火。

事後朋友也跟我叨咕起,養個孩子真的不容易,以前沒這麼覺得,以前覺得養孩子再累,無非就是幫孩子照顧一下日常起居。

然而現在真的覺得心累,彷彿孩子的脾氣就像是一顆不定時的地雷,在不經意的什麼時間,就會爆發出來。

同時朋友也迷茫,看自己家檸寶的架勢,這脾氣越來越難以控制,不知道應該如何去管,看到別的媽媽領孩子逛街時也很羨慕,羨慕人家能養一個特別乖,又聽話的孩子。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寶寶為什麼越長大,脾氣就越大?

其實,很多父母都想不懂這個問題,明明自己家的寶寶是個聽話、懂事的小天使,但不知道從何時開始,自己家的寶寶不再那麼聽話,反而脾氣越來越大,而通常這種情況是從兩到三歲開始的。

其實從這個年齡段開始,孩子已經開始形成了自我獨立的意識,孩子們漸漸發覺自己已經成為了獨立的個體,還有了自己的思維,想要按照自己的意願做事情,同時,出於這個階段的孩子,通常也會被稱為“易怒期”的孩子。

“易怒期”的孩子最普遍的表現就是發脾氣、哭鬧,無論是在家裡還是在大街上、甚至公共場合都隨處可見。

只要一發起脾氣來,那麼哭鬧的分貝會遠遠地蓋過所有噪音的分貝,震得周邊人的耳朵“嗡嗡響”,心裡忍不住暗罵“這是誰家的熊孩子”。而父母也只能紅著臉,斥責自己家的孩子不可以再哭了,而孩子卻偏偏喜歡跟媽媽唱反調,越不讓哭,卻哭得越厲害。

那麼孩子的這些脾氣都是從哪裡來的?原本乖巧的孩子,究竟是為什麼變得如此易怒?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1.孩子正在形成獨立個體意識

而其實對於孩子喜歡發脾氣這件事,並不是意味著家長教子無方,而是孩子正在成長獨立意識的信號。

而這個階段的孩子,總是喜歡向父母宣告自己的獨立和自由,甚至總是喜歡挑戰爸媽的權威,跟自己的爸媽唱反調。

甚至會用哭鬧的方式,換來爸媽的屈服,亦或者喜歡用發脾氣來抒發自己的情緒。

當父母開始合理地控制和調整孩子發脾氣這件事時,隨著孩子年齡繼續增長,這種現象也會逐漸減少,孩子還會變回那個可愛的乖寶寶。

因此,當孩子處於這個階段時,孩子哭的時候不僅僅要安撫,同時,我們作為父母有必要讓孩子明白,發脾氣這件事是毫無意義的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2.孩子想要贏得父母的關注

孩子的依賴性很強,逐漸形成了自我意識後,對爸媽的依賴性則是越來越從無意識,變得有意識。

從前也許是感覺到自己的媽媽不在身邊而害怕的大哭,而孩子養成了自我意識後,會開始辨別“爸媽是否在意我”,甚至會害怕爸媽不願意關注自己、重視自己。

因此,當孩子們覺得爸媽不夠關注、在意他們時,孩子們會希望用發脾氣、哭鬧的方式來贏得爸媽的注意。



3.用發脾氣和哭鬧來達到自己的目的

這些畫面我們在生活中會常常看到,在街頭和公園裡,當孩子看到自己想要的玩具,而媽媽不給孩子買的時候,寶寶就會在大街上開始嚎啕大哭,甚至哭得厲害的會躺在地上不停地打滾。

這畫面讓很多媽媽頭痛不已,然而又無可奈何,因此,通常會有兩種爸媽採用兩種不同的解決方案,一是把孩子抱起來一邊生氣地責罵孩子,一邊打孩子。

而二類爸媽則是拗不過孩子最終向孩子投降,或者轉移孩子的注意力,逐漸止住孩子的嚎啕大哭。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4.孩子學習爸媽的處理情緒方式

記得一句十分著名的話,就是孩子是爸媽的影子。在我們小區裡有一個喜歡說髒話和罵街的中年媽媽,然而反觀她的孩子,也跟這名中年媽媽一樣,小小的嘴巴里也時不時會竄出幾句髒話。

這就是言傳身教的問題,很多爸媽本身脾氣也非常不好,動輒就喜歡跟他人爭吵,因此,孩子也會從爸媽哪裡學會這些處理情緒的方式。

其實,總結了這麼多孩子易發脾氣的原因,我們應當瞭解的如何幫助孩子度過這個“易怒期”,而在此之前,我們首先要了解的是,哪些讓寶寶停止發脾氣和哭泣的做法,會成為適得其反的“雷區”。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面對孩子發脾氣,爸媽這麼做會適得其反

1.爸媽對寶寶同樣發脾氣、警告

在這個階段孩子出於自我獨立意識萌芽的成長期,無時無刻都會向父母宣告自己的獨立,即便發脾氣的時候遭到父母的警告、大聲責罵,但也只能礙於家長的“威嚴”而不得不低頭,這治表不治根。

這不僅僅不能夠讓孩子意識到自己的錯誤,同時也會讓孩子更加討厭自己的爸媽,因此對於這種情況,孩子的積怨越來越深,也終究會在某一天更猛烈地爆發出來。

因此,我們作為家長首先在埋怨孩子脾氣不好時,也要糾正一下自己的脾氣,多留一些耐心給孩子,儘管現在的他鬧騰起來很折磨人。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2.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對孩子講大道理

首先,兩歲左右的孩子語言理解能力並不完善,對於爸媽所講的大道理普遍都處於聽不懂的狀態。

其實在孩子哭鬧時,自己本身完全沉浸在負面的情緒中,他們的目的無非就是自己期盼的、爸媽不給予滿足的結果,即便講再多的大道理,孩子也不會聽進去,反而會越哭越厲害,同時爸媽也白費功夫。

因此,在孩子哭鬧時,首先要解決的就是孩子的情緒問題,只要情緒問題解決,那麼教育也會來得容易一些。



3.為了讓孩子停止哭泣而向孩子妥協

有些心軟的媽媽實在拗不過孩子的哭鬧,而最終不得不向孩子投降和妥協,然而雖然這暫時止住了孩子的哭鬧,但卻能讓孩子越來越肆無忌憚。

有多少“熊孩子”都是被心軟的爸媽慣出來的,只要孩子一哭鬧,媽媽立刻妥協,即便後來媽媽驚醒過來,開始拒絕妥協,然而在這時孩子已經並沒有當初那麼好控制了。

因此,原則問題上媽媽絕對不要向孩子妥協,比如,孩子因為媽媽不給買玩具而大哭,而家裡的玩具太多,不買就是不買,哭得再厲害也不可以妥協,不要讓孩子學會“一哭、二鬧、三上吊”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解決掉孩子的脾氣


1.讓孩子明白髮脾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當孩子發脾氣時,很多爸媽錯誤的做法是吼孩子或者向孩子妥協,然而這都是治標不治本的。首先,我們應該讓孩子明白,發脾氣是無法解決問題的。

最直接的方法是,當孩子因為爸媽沒有滿足自己的需求而大哭時,媽媽不要急於處理孩子的情緒,做一個“圍觀者”,放縱孩子自己哭、任由孩子在地上打滾。同時,告訴孩子衣服髒了不僅媽媽不會滿足孩子的要求,同時還要給予懲罰,比如當天不可以吃零食等等。

逐漸孩子會明白,自己哭鬧的抗議完全無效,並且會冷靜下來,用其他的方式來尋求媽媽的同意,這個時候才是教育的時機。

而平時在家,當孩子遇到困難而發脾氣時,同樣也是採用同樣的方法,待孩子情緒穩定下來後,媽媽再肢體接觸的方式來安撫孩子。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2.不要對孩子管控的過於“嚴格”

從兩歲開始,孩子就已經開始形成了自我獨立意識,這個時候孩子往往會用自己的方式,來向父母宣告自己的自由、獨立。

因此,這個階段媽媽不妨採用民主的方式來跟孩子相處,多給孩子一些自由的選擇權,就比如“今天晚上我們吃什麼”“你喜歡哪一件衣服”“想跟媽媽去哪裡玩”等等。

多給孩子自我選擇的權利,滿足孩子自我獨立意識的成長空間,這也會有利於孩子的成長,讓孩子懂事得更快。

兒童心理學家“皮亞傑”指出:“孩子越早參與選擇日常家裡吃什麼、選擇自己穿什麼,孩子的獨立意識也就發育得更快,換句話說,孩子會懂事得更早、更自立。”

因此,不妨在日常生活中,媽媽可以多尊重孩子們的意見,就像是兩個朋友一樣,倘若孩子們的意見不太好,媽媽也可以像朋友之間那樣糾正,少一些命令、權威,孩子會更聽話、乖巧。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3.引導孩子擺脫困境

孩子在成長和探索的過程中,難免會遇到一點小小的困難,比如,孩子難以完成的拼圖。

當孩子因為這些小小的困難而磨滅了耐心,開始發脾氣的時候,媽媽不妨陪在孩子的身邊,幫助孩子一點點解決困難。

在媽媽陪同下,孩子完成了自己失敗過的事情,孩子會充滿成就感,並且慢慢學會積極面對困難,積極動腦解決問題的習慣。



4.教會孩子與其他的小夥伴融洽相處

社交也是孩子穩定性格的一個重要途徑,每一個孩子都有屬於自己不同的性格秉性,由於孩子們的性格處於養成中,還不是很穩定。與不同的小夥伴接觸時,也是孩子逐漸找尋適合於自己脾氣性格的過程。

在這個過程中,孩子會通過與小夥伴的互動與相互影響下,磨合出一個能夠與小夥伴和諧相處的方式,這也就是孩子的性格養成。

而作為爸媽,也要儘可能地教會孩子如何與小夥伴融洽相處,比如,教會孩子分享自己的東西、教會孩子幫助他人等等。

面對“易怒期”的寶寶,聰明的媽媽會這樣做,幫助孩子解決掉脾氣

處於“易怒期”的寶寶雖然令爸媽頭痛,這時候孩子總會向爸媽宣告自己的自主,但總會有方法來逐漸穩定孩子的脾氣,讓孩子變回曾經的那個“乖孩子”,這其中不能缺少作為爸媽的耐心。

而倘若父母想要“以毒攻毒”,以同樣的壞脾氣來控制孩子,那麼這將會形成一個惡性循環,也許孩子的脾氣會越來越糟糕,再或許孩子會變得非常膽小、自卑。

因此,面對孩子的脾氣,作為爸媽的我們要理智面對,幫助孩子走出“易怒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