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且說很惡毒的話。這樣父母什麼樣的心理?

大魚吃小魚000


孩子是祖國的未來,孩子一生幸福與童年息息相關!家庭是一個人幸福的源頭,也可能是部分人的傷心地。現在多少人都是在童年被原生家庭傷害過的。有的就因為父母一句話!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就是!這樣父母還真有,父母說這樣話,在心理學家看來,會對小孩會造成嚴重心理創傷,甚至把孩子逼向萬劫不復的深淵,對孩子傷害極大、間接對社會危害不可估量。

3月15日貴州19歲大學生楊某殺害幼童案子就是縮影,背後與父親有很大關係!

△貴州傷害幼童案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就是和這位大學生的父親類似。我們必須重視起來,讓悲劇不再重演,對此我從心理學做一些解答。

  • 這樣的父母是什麼心理呢?
  • 他們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 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這樣的父母是什麼心理呢?父母為什麼會這樣?

第一:父母認知水平的侷限!意識不到!

儘管我們社會已經進入21世紀新時代,有很多傑出的父母,他們有的自己懂教育,懂心理,有的不懂,為了孩子,也願意去學習,希望把孩子教育好。可是世界之大,還是有差距的,總有父母會傷害孩子,毀了孩子,這一類父母認知水平有限,根本沒有意識到,與前者父母不在一個認知水平。為孩子好,為孩子幸福考慮,說什麼,做什麼,根本沒有這個概念!甚至育兒概念都沒!

貴州傷害幼童案家庭教育就是縮影。

△貴州傷害幼童案警情通報

從通報中,我們可以看到,這個殺人兇手楊某在校讀書期間,與周圍人關係都緊張,學習生活不愉快。這些心理問題很大程度來源於以前父母教育的結果。

可以推測父母是什麼樣子的!父母的心理如何!

父母的教育導致孩子的現在心理問題,現在因為病休學在家,也會增加情緒問題,兩大因素在一個人身上,本身就很危險。如果沒有疏通,爆發了不得了!可是作為他的父母能認識到嗎?我們從最後他父親一句來看,父親根本沒有這個認識和處理情緒和關係的能力。在爭吵中,他的父親隨後說的一句:“有本事你就去殺人放火!”就徹底激怒了他,讓他失控,做出了這麼兇殘的事。

真是悲劇,可以想象他爸爸平時的教育方式,對孩子說什麼話,這不是一天兩天而是長期教育模式的結果。最後這次一句話是徹底點燃了。

聰明的父母看到孩子在學校人際關係很差,會耐心開導,去理解孩子。當孩子情緒糟糕時候,會把這個當做孩子成長契機,幫助孩子成長,去抱持孩子!根本不會說傷害孩子,激怒孩子的話!

我們不說心理學“抱持”,即時教育,幫助孩子成長,那麼高級的了,世界人的差距如此之大。

而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就會造成孩子各種樣的問題,把孩子推向犯罪的深淵。

總結下就是,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父母認知水平非常低,沒有認識到,情緒管理能力很差。

第二:父母有童年心理創傷未治癒!

上面已經說了父母認知水平,而有的父母認知水平也挺高的,還是會傷害孩子。這就是父母自己有童年心理創傷未治癒,無意識的發生了,他卻渾然不知。為什麼這麼說呢?

精神分析就是探究個人的過去到底如何影響目前的行為與關係。精神分析心理學認為:人們會無意識的重複過去經歷。

孩童時期的心理組成模式會一直持續到成人生活中,這就是暗示說,往昔會在當下不斷重演。精神分析治療會發現:成人無意識地重演(reenact)了過往的人際關係,卻不記得曾經有過這樣的關係,當他(她)在治療當中如此表現的同時,也為過往的人際關係提供了豐富的信息。

心理學家武志紅有本書叫《為何家會傷人》,可能就是原生家庭不當養育傷了孩子。在16歲以前,父母的言傳身教對孩子一生都起到重大作用。童年生活在父母吵架,受欺負,被討厭,壓抑,就是心理創傷,會保留在孩子身體記憶和情感記憶裡。

心理學大師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它們只是被活埋了,有朝一日會以更醜惡的方式爆發出來。

那麼可以想下: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有本事你就去殺人放火!”,這類父母是什麼心理?不過是強迫性重複!如果他們能夠有個健康的童年就不會這樣,如果沒有,後來得到治癒,也就不會重複重演了!可見今日父母這樣是因為他們有童年心理創傷未治癒。

他們對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傷害?

  • 孩子會有嚴重心理創傷!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會給孩子造成嚴重心理創傷。孩子越小傷害越大。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孩子會感到絕望,本來是陽光童年,卻因為父母這樣的話,感到生無可戀。

  • 會形成人格障礙!

比如抑鬱型人格障礙,邊緣型人格障礙,反社會型人格障礙。

  • 親密關係困難!

心理諮詢經驗告訴我們,現在很多親密關係困難的成人都是由於與父母親子關係糟糕。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孩子會和父母建立良好親密關係嗎?肯定困難,他連安全感都沒更別說親密感!他對父母是不信任的!一個不信任的父母,怎麼能給孩子安全感?那麼孩子怎麼能對社會建立起安全感?現在親密關係動不動說缺乏安全感,就是願自童年沒有獲得,現在拼命尋找,而就算對方給,自己也難接的住。故而親密關係很難建立。電影《心靈鋪手》的主人公就是曾經受父親造成的心理創傷而難以建立親密關係的例子。

△電影《心靈鋪手》

  • 自卑!有被拋棄感!無自信!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會造成孩子自卑。有被拋棄感!無自信!

  • 傷害他人和社會!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就是把孩子製造危害他人和社會的人!其實不是孩子自己願意的,而是這種環境他就會形成這樣的人!典型的就是反社會型人格障礙了。這種人格障礙又稱無情型人格障礙或社會性病態,是對社會影響最為嚴重的類型。這就是童年受到不當教育造成的!

生活在這樣家庭的孩子如何走出陰影?

第一:社區和親友對父母做工作,心理教育,停止對孩子傷害!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應該停止了!社區和親友發現,應該對這類父母做心理教育。如果父母不聽,可以按照《兒童保護法》對其法律告誡。如果父母不適合孩子撫養,孩子還可以送到社會福利機構。總之要保護孩子!

第二:給孩子做心理輔導!

北京大學心理學家徐凱文說:缺愛就是創傷。沒有愛、沒有應有的愛,就是創傷。

如果小孩討厭,不可愛,正需求補愛。不然長大很麻煩!所以父母的反思,管理好情緒,就非常重要。好的父母,不容易,我們在學習各種育兒課,在陪伴,讓孩子都有個幸福的童年!

如果自己反思並改正,沒有再傷害了,以前的傷害還在,那麼就有必要對受害者做心理輔導。

△電影《心靈鋪手》

心理治療是一種人造的非自然的關係。心理諮詢師的任務,用曾奇峰的話說就是幫助一個人和他的家人共同對待成長與分離的煩惱;心理諮詢與治療的過程,就是在一個人造的環境中重現童年的成長現場,幫助來訪者重新過一個健康的童年。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對孩子造成心理創傷,可以通過心理治療治癒。

心理治療是人造的非自然成長環境,是可以對心理創傷治癒,然而如果父母提供的原生家庭好,不是更好嗎?

心理學家呼籲:生孩子怎麼教育是個問題,不然孩子也受罪,還會傷害無辜。給孩子生命,還要教育好。

童年原是一生最美妙的階段,那時的孩子是一朵花,也是一顆果子,是一片懵懵懂懂的聰明,一種永遠不息的活動,一股強烈的慾望。

——巴爾扎克

父母既然給了孩子生命,也善待自己的孩子,給他們一個健康的童年!我相信天下無不是的父母,很多父母還是非常好的,自己不懂去學習。

動不動就叫小孩子去死,並說很惡毒的話,如果有,應該停止了!

心理學家阿德勒說:“幸運的人一生都被童年治癒,不幸的人一生都在治癒童年。”

我是 ,精神分析俗人,以精神分析為終生事業,在心理諮詢的道路上行走了10年時光。也是這次疫情心理援助者。打字不易,如果朋友們看到覺得對自己有用,歡迎分享給用的上的朋友。


解憂心理醫生


我隔壁鄰居就是這樣。三天一小罵,五天一大罵,女主人嗓門大,每次我幾乎都能聽見她發飆。她們家兩個兒子,她是全職媽媽,老公一個人賺錢,可能她壓力也大吧,小孩子又比較調皮,一發飆就是,你怎麼不去死,小孩哭得可兇了,我都心疼那小孩,不過基本沒聽到她老公的聲音,我估計他老公可能也不怎麼管吧。家家有本難唸的經。


中年老阿姨


我小時候我媽也經常這樣說,因為我數學不太好,做題比較慢,她就會說“你怎麼不被車撞死?”“你趕緊去死吧。”等等。當時確實想死,我本來學著就費勁,沒聽到鼓勵,反而是這種詛咒,心裡冰冷冰冷的,慢慢就抑鬱了。還好我當時的老師比較細心,發現我狀態不對,就一點一點開導我,還找我媽談話,我不知道她們說了什麼,但從那次談話之後,我媽不再打我,也很少很少再說這樣的話了。

我現在在法國短期留學,住在寄宿家庭,之前跟他們聊起過小孩的教育問題,我跟他們說了我的一些經歷,他們對此的評價就是“這就是洩憤”,我覺得沒毛病,對,這就是洩憤,別人不能打不能罵,也打不過罵不過,當然就找孩子出氣了。


LoveVV474


我就是急脾氣。沒結婚前,幾乎不會罵人。結婚後,特別是有了兩個孩子後,婆婆不給看孩子,兒子比女兒大六歲,都是兒子幫我看閨女,我做飯,洗衣服什麼的,婆婆和我住在一起,別管孩子哭多狠,她在旁邊看著,抱都不給抱一下,能不氣嗎?我就急著罵孩子,你就在旁邊聽著吧。老公一年到頭的不在家,誰也值望不上,,沒白沒夜的侍候孩子,再好脾氣的人也受不了,我都感覺自己成潑婦了


雨中的薔薇上5382


我小時候母親也是惡言惡語的咒罵我,出口就是“咋不死你這個龜孫妮子呢?你死了我連一滴眼淚都不會掉”。我現在都已經四十多歲了,至今都抹不去,但是我從來沒有給任何一個人說過我童年的不堪,說了又能怎樣?由於我是家裡唯一的女兒,說了人也不會相信。反而還成了一個笑話,也只有發表在頭條上解壓一下心情。


手機用戶8098461790


我小的時候就是這樣,因為是女孩,我家嚴重重男輕女,我每天洗衣服、做飯、劈柴、砸煤、餵狗……什麼活都幹,可是每天還會捱打捱罵,飯都吃不飽,我哥每天就是躺在床上看電視、玩,每天我爸對我說的最多的幾句話“喝水嗆死”、“吃飯噎死”、“出門被車撞死”、“你怎麼還不死”、“你趕緊去死吧”……痛苦的20年啊,那個家我一輩子都不想回去,一生不見不會想念!


vivian20120728


我就是你說這種人,跟小時候成長環境和現在生活環境都有關,從小我爸媽就打架,打了幾十年了,一打架就拿我們出氣,反正是受了很多苦才長大,後來自己成家了,找的老公條件也不好,說他是全村最窮的也不為過,就孤兒,然後跟他過日子,事事是我操心,結婚生小孩養小孩帶小孩全是我一人在操勞,我感覺我這上輩子是摧毀了銀河系了,這日子就像機器人,永遠有幹不完的活操不完的心,更主要的是我給了他時間讓的奮鬥,他卻沒有足夠的錢給我們母女維持生活,生活壓力大,帶孩子經常像瘋了一樣大喊大叫,孩子一生病我就想死那種,實在太累了,不想過這種日子又不知道如何結束,有什麼辦法


灰姑娘9355


當年,我們哥五個都頭高頭低的成長著。大哥20歲,在大車隊餵馬,二哥上中學,三哥15歲,四哥13歲,我11歲,都未成年。但三哥死活不上學,在生產隊掙4分工分,收工回家跟家裡兩個小弟弟吵架。俺娘被吵得窩火就一起罵我們,你們一個個討債鬼怎麼不死!千刀殺的萬刀砍的討債鬼。我們做個鬼臉一溜煙跑了,可我們知道,俺娘可疼俺們了。操心費力的拉扯著五個兒子,如今還想被娘罵!在也聽不到孃的罵了![流淚]


孫宗明


“這麼簡單的題目,你就考了60分?你那個腦子就是用來吃飯的嗎?還有臉哭,我要是你,我都沒臉回家,活都不活了!”

隔壁家的女人又在罵小姑娘了,小姑娘今年初一,很有禮貌,見到面經常打招呼。我們很喜歡她。

但是,她的媽媽責罵她就跟吃飯似的,隔三差五的我在陽臺能聽到。什麼樣的話語都能罵出來,伴隨著同時的還有姑娘委屈的哭聲。

有一次,簡單地和她聊了幾句,她滿嘴的埋怨孩子讀書不努力,啥也不會,將來沒出息等。我問她的作業你輔導嗎?她一臉驚訝,“我不會啊。”

我明白了,她以為父母的職責就是給孩子提供物質條件,孩子必須得用好成績回報他們。至於孩子怎麼做到,心理感受,那是孩子的事情了。



父母成長缺乏正確教育經歷、文化不高、又想讓孩子能夠爭口氣,出人頭地

在學習能力和方法繼承這條路上,每個父母都有自己的方法。這些方法有的是來自自己原生家庭的傳承,有的是成年後的經歷養成的心態和性格。

比如,一個人從小經常受到父母的苛責,為了學習成績而被打罵,那麼TA在未來對自己孩子的教育方式上也很有可能出現同樣的行為。因為,這種模式是自己成長的經歷,覺得是有用的,起碼還沒有更有用的方式讓自己學習或者體會到。

所以,我們日常生活中,最常見的教育孩子的方式,大概會是以下三種:

1、講道理,讓孩子產生興趣。2、無所謂,讓孩子隨心所欲。3、很暴力,對孩子經常打罵。

不懂教育方法的父母,又只是一味地要求孩子學習好,採用的方法很多就是第3種了。認為“棍棒底下出孝子,成績是打罵出來的”。

也會有父母覺得孩子需要鞭策,就採用了激將法,用很難聽的話,讓孩子覺得自己這個成績很羞愧,那麼下次就會考好了。



生活中的暴脾氣,面對孩子沒有耐性,更多認為是累贅

在婚姻加快速度的時代,並不是每個孩子誕生,都是真愛的結晶體,有不少的年輕人,自己還是個“小孩”,卻有了小小孩。

對於愛情沒有成熟的理念,更不要講婚姻或者生活。曾經的激情早已經過去,被生活折磨支離破碎,就剩下了內心的不滿和不安。尤其是工作上的壓力,就盼著回家能夠“躲清淨”。

可是,家裡的小小孩還沒有長大,面對這個世界有太多的新奇和不懂。誰能夠幫助他?只有不斷地去找父母解答。父母煩了,失去了耐性,就剩下了吼叫了。

同時,覺得孩子相對自己是個弱勢體,又啥都不懂,打罵幾句又如何?最後變成了,口不遮攔,隨心所欲的打罵。



孩子不是我們的產品,是個生命體,需要用愛面對

孩子,是一個家庭傳承的標誌。沒有了幼兒,文化不能傳承,老年化的社會,終將成為落日餘暉。

只有小孩子不斷成長,不斷創新,人類才能向前走去。

善待、正向引導孩子,是每個父母的責任和義務。

既不能過度寵愛,也不能故意傷害,父母是孩子一生的老師。


木林談心理


我孩子同學的媽媽,一個人全職帶兩孩子上學。

老大上初中,孩子大了,沒聽她說打過老大。

小兒子二年級,經常被她打的鼻青臉腫,常常在我們面前說:“兒子笨死了,要是沒養他就好了,學習一點不好,丟人丟死了”。

我覺得她打孩子的原因就是對孩子的期望值太高,沒有達到她預期的效果。因為是全職媽媽,所以把所有的精力都放在孩子身上,太在意導致她自己很焦慮。每次考試過後,她能把比較熟悉的同學成績問一圈,拿她孩子和別人比較,要是考得不好,孩子回家必定一通罵。

哎,可憐的娃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