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戰」無間道:古今“間諜”事件大盤點

“真沒想到,他到我們來公司上班竟是為了竊取商業機密!”

「商戰」無間道:古今“間諜”事件大盤點

北京某公司的一位HR向我們的工作人員不斷唏噓,究竟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這家公司前段時間招了一個人,發放offer後委託太和鼎信對候選人進行相關背景調查,可是太和鼎信核對證明人信息時,卻遭到了對方拒絕。

調查員並沒有放棄,輾轉找到了另一位同公司的HR,但是兩位HR的回覆有出入。

本著對客戶負責的原則,調查員自主挖掘了和候選人有關的6家公司,11位證明人

一番“查證”後,候選人實在繃不住了,主動承認了自己是經歷商業間諜的整個過程。

其實商業間諜並不只是近代出現的名詞,早在先秦時期,此類的“間諜”就分外活躍。

他們的一舉一動,甚至關乎到國家的存亡。

“商業間諜”的前生

春秋時代,秦國盯上了鄭國。城濮之戰後,面對來自晉國的壓力,鄭國採用了燭之武的主張,允許秦國在鄭國成立使者驛站。

「商戰」無間道:古今“間諜”事件大盤點

於是秦穆公在鄭國留下了三人協助鄭國鞏固國防。

他們獲得了鄭國的信任,掌管了國都北門的防禦任務,還將鄭國的國都防禦長官收買為秦國間諜。

在取得了鄭人的信任後,這三人給秦國發信號,請求秦穆公派大軍前來征服鄭國都城。

不過,這一切都被前往成周貿易的鄭國商人弦高發現了,他一面假意假裝是鄭國國君的使者前來“犒勞秦軍”,一面派人向鄭國報警。

後來,這三人被委婉地下了逐客令,佔領鄭國的這一計劃也宣告失敗。

在這起歷史中,兩國都沒有對外來人員進行相關的背景調查,一個差點導致亡國,一個則間接導致了秦國一統六合的計劃延期。

“商業間諜”的今世

隨著科技的發展至今,諸多商業間諜“如魚得水”防不勝防,他們以此竊取企業內的商業情報為目的牟利。

「商戰」無間道:古今“間諜”事件大盤點

近幾年,以商業間諜竊取商業秘密的案件成倍增加,因商業秘密被竊取給企業造成的經濟損失也越來越大,有些企業最後甚至被迫倒閉破產。

商場如戰場,對於競爭激烈的商場而言,能夠隨時掌握競爭對手的動態,自然可以從容應對,立於不敗之地。

若以正當渠道收集商業情報自然無可厚非,但有些商家罔顧職業道德和法律,通過商業間諜竊取競爭對手的商業機密,在這其中,不乏各大巨頭企業的身影。

案例一:90後商業間諜臥底八個月,大佬們的江湖

2017年3月份,一則《車鑑定被查博士以不正當手段竊取商業機密》的新聞在網絡中傳開。
據車鑑定創始人兼COO康金良透露,查博士與車鑑定為同行業的競爭對手。

2016年7月底,查博士派遣“臥底”張某某入職車鑑定,並每月向其發放4000元工資。

在長達半年的時間內張某某利用職務之便將車鑑定內部運營數據、客戶信息、商業活動策劃案及定價策略等商業秘密提供給查博士,直至2017年2月案發。

案例二:寶潔通過商業間諜竊取聯合利華80多份重要文件!

作為直接的競爭對手,寶潔和聯合利華之間的商業間諜案也曾經轟動一時。寶潔公司被指控竊取公司機密,面對主要競爭對手聯合利華的強烈質疑,寶潔公司公開承認,該公司員工通過一些不太光明的途徑獲取了聯合利華的產品資料。

後來,寶潔公司歸還了那些文件,並保證不會使用得來的情報,沸沸揚揚的“間諜案”就此不了了之。

在商業競爭中往往有時並不擔心競爭對手有多強大,而是自己的商業機密如果成為了對方手裡的底牌更令人擔憂。

背調讓“商業間諜”無處遁形

當今信息化時代,商業見間諜也無所不用其極,那麼,作為企業經營者,又該如何防範競爭對手對於自身企業商業秘密的覬覦?

「商戰」無間道:古今“間諜”事件大盤點

有攻就有守,正所謂兵來將擋水來土掩,企業要從招聘源頭控制,減少事件發生的概率。

這裡就要談到越來越受重視的背景調查了。

企業在招聘過程中,HR通過面試等方法來考察求職者是否符合企業的需求,通過一系列的工具手段來選拔求職者是通用的做法。

但是,對於一些深層次的東西是無法在短時間內考察出來,這時候就可以委託第三方背景調查機構進行調查。

比如:太和鼎信就以性價比高、反饋及時、信息維度寬等優勢成為全球百強企業的首選背調機構。

選擇專業、可靠的第三方背調平臺不僅為企業節省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提高了HR的工作效率的同時,也有效的解決了企業用人的後顧之憂,防範諸如“商業間諜”等風險發生。

不僅如此,太和鼎信還提高了企業對招聘需求的聘用成功率,為公司人力資源的其他工作提供人才保障方面的資料支持。

造假方面五花八門,有涉及到個人,也會涉及到一個企業,所以一定不要小看候選人,單一的僅憑HR自己是很難判斷出來的,只有藉助專業的機構才能從源頭上避免企業遭受損失。

合理選擇線上個人信息查詢與線下訪談相結合的方式,進行全方位背調,才能有效遏制因利益驅動而發生的職場失信,真正降低企業的僱傭風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