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援助歐洲說起,中國版“馬歇爾計劃”

一,抉擇

新世紀進入2020年,人類遭遇到了史上最大的病毒危機。

病毒席捲全球,亞洲淪陷!歐洲淪陷!美洲淪陷!非洲和南美洲也未能倖免。

也許,除了人跡罕至的南極洲,中國可能是人類最後一塊淨土。

這種說法自然誇張了點。

但是從目前世界範圍內的疫情局勢來看,中國控制住了疫情的蔓延,並且取得階段性的勝利,擁有最先進,最科學,最有效的治療方法和應對經驗。

並且,中國還擁有全世界最齊全的產業鏈,是世界工廠,可以為全世界提供所需要的幾乎所有的物資。

這其中就包括當下最緊缺的醫療防疫物資。

實際上,世界各地的求援電話正在打到中國來,他們急需幫助。

然而,在國內,還有一些聲音,在救與不救,幫和不幫上,爭論不斷。

那麼,是如一些人說的盡力去幫,抑或有求必應,還是進行取捨抉擇呢?

這個問題,讓我想到了二戰結束之後的歐洲,面對戰爭破壞殆盡,滿是廢墟的舊大陸,當時的美國人,也做出了抉擇。

這在今天看來,對美國無疑是絕對有利的。

二,馬歇爾計劃

馬歇爾計劃由美國國務卿喬治-馬歇爾提出,1948年4月3日由杜魯門總統簽署實施。

這幾乎是一項完全的援助性計劃,援助方是當時的頭號資本主義強國美國,受惠方則是歷經戰爭摧殘的歐洲。

當時的歐洲,可謂慘淡。由於戰爭破壞,導致城市大量被毀,人民居無定所。同時社會經濟陷於停滯,工廠倒閉,失業率高漲,並且由於食品短缺,導致接連不斷的罷工,國家陷入動盪。據1947年的數據,歐洲的農業生產是1938年的83%,工業生產為88%,出口總額僅為59%。

最重要的是,冷戰鐵幕開啟之後,歐洲站在蘇聯鋼鐵洪流的最前沿。

與此同時,美國國內,也在經歷著通脹危機,面臨嚴重的生產過剩。

當時的歐洲需要美國,美國也需要把國內消化不了的工業產品和工業生產鏈向外轉移。

歐洲成了大有可為的一塊福地。

三,馬歇爾計劃對美國的影響

馬歇爾計劃的提出和實施,無疑是一項雙贏的舉措。

可以這麼說,馬歇爾計劃幾乎塑造了後來的世界格局,也為美國在和蘇聯的冷戰對抗中提供了堅實的支撐。

首先,直接解決了美國國內的生產過剩危機,助力美國經濟的持續繁榮。

通過馬歇爾耳機話,美國和歐洲不僅在經濟上緊密的結合在一起,而且在政治和軍事上的同盟關係更加牢固。

四,中國版“馬歇爾計劃”與一帶一路

疫情肆虐的當下,即是人類的危機,更是中國的時機。實際上經過四十年的高速發展,中國也面臨當初美國同樣的困境,是的,過剩危機。

這個時候中國版的“馬歇爾計劃”——一帶一路,可畏正當其時。

但是前幾年時間,世界各國雖然表現積極,但沒有遇到切身的需求,真正參與進來的大國卻不多,甚至在5G以及對外投資收購過程中,橫加阻攔。

這次疫情不同以往,停工停產是各個國家不得已的選擇,而現在中國卻在大力推動復工復產。

世界必然出現巨大的需求缺口,而中國也需要加快擴張的步伐,解決國內面臨的過剩局面。

不過,我們所處的時代畢竟不同於二戰結束的時期。

因此我們面臨的問題和挑戰也必然要重新評估。

一方面是貿易自由和單邊主義的激烈交鋒。

一方面是馬歇爾計劃針對的是當時的歐洲,而我們的一帶一路顯然要宏偉許多。我們跨越了兩大洲,鏈接三大洋。

當然,重要的是,這個機會,我們能夠抓住嗎?

拭目以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