村支書李剛的防控日記(52)

​記者 趙博文

日期:3月19日 天氣:晴 地點:淄博市高青縣

前些日子,李剛在調研花溝鎮及周邊的大棚西紅柿種植情況時,還在豔羨農民們的收入。18日晚,一場突如其來的大風,讓高青縣的設施農業受損不小,徐耿村村民徐丙強就是其中之一,兩個冬暖式大棚、兩個春秋棚無一倖免,直接損失不會少於5萬元,農業特別是設施農業的風險凸顯出來。

一般情況下,遇到颳風下雨,村民們都是往家跑,但對於“徐丙強們”來說,恰恰相反。作為徐耿村為數不多的蔬菜大棚種植戶,18日晚上8點半,大風颳起,飛沙走石。徐丙強抬腳就往自家的塑料大棚跑,“保棚”是他的第一反應,棚內種植的羊角蜜瓜和菜花、甘藍,是他這一年的主要“希望”。風颳的他幾乎要飄起來,就在路過徐耿村的志願服務崗值守點時,看到帳篷指揮部前的桌子已經被風颳散了架,當晚的值班志願者們正在拼命的加固幾乎要被風颳走的帳篷,徐丙強二話沒說,一起幫上了手,一番忙碌,值守點的帳篷算是穩住了,這才又趕往離值守點大約300米外的塑料大棚。

沒想到的是,在大自然面前人力實在太過渺小,大風已經將卷被機掀翻在地、大棚上的蓋被被颳得扭成一團,定製的塑料薄膜有些地方被撕成飄帶,眼睜睜看著已經掛蔓、出花的羊角蜜被摧殘。19日一早,李剛與支部委員徐保東一起趕到徐丙強家的大棚裡,查看災情,看著凍得耷拉下來的羊角蜜瓜蔓、裸露在外的一隴隴菜花,兩人是又著急又心疼,災情無情人有情,事已至此只能立足於減災和自救,將損失降至最低。一邊與徐保東商量救災辦法,一邊與管區和鎮上的有關領導對接情況、上報災情。將現場情況留下照片後,李剛又與村主任耿在波、村裡的養鴨戶耿立棟、大棚種植戶耿保國等進行聯繫,瞭解有無其他受災情況。

看著大棚的情況,徐丙強的想法也很直接,一邊用棉被先蓋上暫時保溫,一邊聯繫定做大尺寸棚膜,抓緊自救挽回損失,“已經這個情況了,能挽回多少損失算多少吧,今天一早徐保東和李書記都來到這裡問災和幫忙,我也很感動。”

一場風就能吹走一家人大半年的收入!我們的設施農業風險如此之高、抗災能力如此脆弱!在趕往管區開會的路上,李剛還沒從災情給予的糾結中走出來,到了會議室,更加令人遺憾消息傳來,農業保險恰恰在3月17日也到了期!

“前有疫情、後有災情,作為志願者之一,徐丙強一邊生產一邊參與疫情狙擊戰,為‘徐耿精神’的塑造墊牢了基石,這次他逆風而上,力保值守點值守物資,是他帶給徐耿村的又一份感動。”李剛表示,“同樣,這次大風也給我們提了醒,防災減災機制仍需完善,無論是政府還是農戶,只有牢牢樹立防災減災意識,把工作做到前面,才能從根源上保障農業生產不受或者說少受自然災害的影響。”

村支書李剛的防控日記(52)|風災中的“感動”和“沉痛”

徐丙強家受損的大棚。

村支書李剛的防控日記(52)|風災中的“感動”和“沉痛”

大棚裡的瓜蔓受損。

村支書李剛的防控日記(52)|風災中的“感動”和“沉痛”

大棚上的塑料薄膜被大風捲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