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永樂大典》全本都被找到,意味著什麼?

在歷史的推進過程中,總有一些珍貴的文史書籍毀於戰火,永遠無法復原;或者是散落民間,再也不見蹤影。比如被稱之為“世界有史以來最大的百科全書”的《永樂大典》,這本囊括了中國14世紀以前各類傳統文化的華麗書籍,它的正本至今不知所蹤。

根據史書記載,《永樂大典》給後世留下了太多的驚奇讚歎,這本書籍包羅萬象,從歷史、文學、科技、醫術,到詩文、戲曲、工藝、兵法等,幾乎將明朝之前數千年的文化書籍全部囊括其中。


如果《永樂大典》全本都被找到,意味著什麼?


典籍殘本

只可惜如今只剩副本的殘本,如果丟失《永樂大典》被後人所找到,這對於中國又或者是世界而言,將會帶來怎樣的衝擊與震撼呢?

我們先了解一下《永樂大典》從何而來。明成祖朱棣登基以後,每日都要處理很多公務,但是有時遇到一些不懂的問題經常要翻閱書籍,所以他就萌生了修一部百科全書的想法。永樂元年,他任用當時天下第一大才子解縉,專程負責這項艱鉅的工作,並明確下令編撰這本書的宗旨為:“凡書契以來經史子集百家之書”。

永樂二年,編書首次完成,永樂皇帝賜名《文獻大成》。不過,永樂皇帝翻閱書籍以後,認為這部書裡面含有眾多內容尚未錄入,所以並沒有特別滿意。第2年開春,又對這部書籍進行了第2次編寫,朝野上下參與重修書籍工作的人員達到了2169人。

到了永樂五年,書籍第二稿完成,這次永樂皇帝十分滿意,給這部書正式定名為《永樂大典》。不過正式成書卻是在永樂六年的冬天,書籍編撰完成以後,成書共11,095冊。

典籍殘本

可惜的是,在1449年,藏在南京皇宮裡的書籍原稿被燒燬,只剩下紫禁城中的一套正本。結果1557年,紫禁城同樣失火,好在嘉靖皇帝早有防備,才讓《永樂大典》沒有完全葬身於火海。

心有餘悸的嘉靖帝,害怕皇宮失火的事件再次發生,便下令讓人抄寫了這本書的副本,所以根據史書記載,真正的《永樂大典》應該是正本、副本完整的兩套。可是自從副本抄寫完成以後,《永樂大典》的正本去向始終成了一個謎。


如果《永樂大典》全本都被找到,意味著什麼?


修書的明朝官員

尤其是明清易代以後,就連現存於世的副本,都慘遭不測。八國聯軍1900年的侵華戰爭,這部珍貴書籍有的葬身火海,有的甚至被士兵拿來修路,還有一部分被那些侵略者帶回國成為珍貴的收藏品。

現如今,在全世界範圍內能夠明確知道《永樂大典》具體下落的只有400多冊,分別藏身於8個國家的30多個收藏機構,可是這部分你保留的書籍,仍然只是嘉慶時期流傳下來的手抄版本。


如果《永樂大典》全本都被找到,意味著什麼?

典籍殘本

如果《永樂大典》的正本,在未來的某一天能夠驚現於世。那麼中國文化史上的某一些內容,或許將會重新改寫。要知道《永樂大典》要比18世紀才問世的百科全書要早300多年,裡面記錄著明朝初年以前的各種科技,也記錄著天文地理等方面的知識.

它是中國古代文明的大展示,更是世界級的文化瑰寶。如今只留下殘存副本,史學家和國人都在希望著,這部珍貴的書籍有一天能夠重新問世,推動中國歷史文化的研究進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