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如何有序有效的釋放土地活力,盤活農村土地資源,是深化農村改革的重要環節。


2019年開始,大沁他拉鎮作為我旗謀劃推進農村改革發展的試點鄉鎮,積極探索農村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實現路徑,在適度規模經營中解放勞動力發展生產力,取得了一定的成果,積累了相關經驗。讓全旗廣大農民對“地生金”、多渠道增收有了期待。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我們這土地流轉出去了,現在有時間打點零工。乾點輕快活兒!”正在春棚裡忙碌的劉家堡村貧困戶張海燕高興地說道。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通過大鎮的積極推動,促成了時代鑫圓農業有限公司與劉家堡村的合作,公司以800元每畝的價格,流轉了全村230餘戶、1800畝土地,搞小麥複種葵花。張海燕一家三口因身體原因都無法承擔繁重的農活,便將自家的6畝地流轉了出去。閒暇時間通過打零工增加收入。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村上很照顧我們,有合適的零活首先就聯繫我們。我們覺得土地流轉挺好,多一份收入,也能幫了我們。”張海燕說。


目前,大沁他拉鎮已有128家經營主體以600元到800元的價格,規模化流轉農戶6萬畝土地,解放勞動力7000人。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大沁他拉鎮直面全鎮各嘎查村“包乾到戶、分散經營”的現實狀況,探索出四種推動土地適度規模經營的方法路徑。除了土地流轉,其餘三種分別是土地互換、土地託管以及土地股份制合作。


全鎮15個試點村根據自身情況選擇適合的方法,經過一年時間的嘗試,均取得了一定成效。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與劉家堡村不同,大鎮昂乃村採取了土地託管的方式。即由農機合作社、種植大戶等服務主體,代為購買生產資料以及農作物由產到銷的全過程,或其中幾個環節的一種委託經營行為。


昂乃村黨支部書記劉建偉介紹道,全村100多戶村民以500元每畝的價格將土地託管給村農機合作社,共託管2200畝。農機合作社進行統一深松、播種、防蟲以及收割,產出的農作物歸農戶所有。


通過與村裡的養殖小區合作,實現糧食和青貯的訂單回收,加上國家的政策性補貼,託管農戶每畝地能獲得700多元。同時解放託管各戶的勞動力,新增務工收入,人均增收超過1000元。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土地託管這塊,我們是第一年搞,是新興事物,但是老百姓積極性還是比較高的,對此比較認可,這屬於雙贏。”劉建偉說。


土地是農民之根,深化農村土地改革,主要是處理好農民與土地的關係,讓廣大農戶嚐到改革的甜頭。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深化農村土地改革有這樣幾個好處,第一個是能夠實現節約化經營節約生產成本,第二個能夠集中連片對經濟作物進行調整,能夠高效種植作物,第三個最主要的就是解放出勞動力能夠實現老百姓增收途徑。”大沁他拉鎮黨委副書記趙忠豪說道。


鎮級的主動推動,能夠為村級改革把握方向,找準思路,為改革提供強有力的後續保障。


“我們成立一個專門的工作推進組,全力推進這項工作,一個是對接各村兩委,第二是工作組對接流轉種植大戶和種植公司。把國家相關的扶持政策、惠農政策及時對接給種植大戶和種植合作社。”趙忠豪說。鎮村兩級的有效對接,能夠讓各村在明確思路的前提下,大刀闊斧的進行改革,高效有序釋放土地新活力。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針對種養業適度規模經營,衍生出龐大勞務經濟的實際,大沁他拉鎮全方位提升“服務”勞務經濟能力,努力促進勞務產業組織化。


一是著手建立旗鎮村三級務工服務體系;


二是做好職業技能培訓。利用網絡平臺實現用工信息、技能培訓全國互聯互通。同時依靠遠程教育網絡,開展各類職業技能、種養知識的培訓,推動勞動力轉移由“體能型”向“技能型”轉變,不斷提高農民務工收入。


【深度】大沁他拉鎮土地改革邁上“新座標”~

大沁他拉鎮對深化農村改革的有效探索,有力助推了鄉村振興和脫貧攻堅工作。“沉睡的土地”被喚醒,村民們即將迎來民富村美產業興的美好生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