拋卻政治、感情色彩而言,漢字和英文哪個更先進?

中華老憲


做過幾年英語國家的移民文案兼翻譯,論語言的豐富多彩,精煉簡潔,中文吊打英語。


精神科陳醫生


呃,我沒去過英國,我對英文也沒有研究。我對英國的文化也不瞭解。但是我們大學的文學課上討論過這個問題。我覺得漢語是比英語優秀得多的一種語言。啊,比如說花這個詞, 我們一開口就可以發出花這個音。如果要用英語來說花的話,就是Flowers,大概就要發出“付老二死”,意思就是英語在發音的時候不簡潔。很多個讀音組合在一起才表達出一個獨立的意義。在讀音和字義的結合上,他就趕不上漢語了。再比香蕉,兩個音,Bananas,好幾個音。如果要講音形意的結合的話,英語就更不如漢語啦。


安雅威


一種語言的優缺點可以從學習難度、複雜性、表達能力、穩定性幾個因素考慮。

第一中文是最容易學習的語言。

很多人說中國語言文字複雜難學,實際上中文是最簡單、最容易學的語言。

說她簡單,其一是她的發音簡單。漢語發音是聲母加韻母合成,每個發音分四聲,單字單音節。普通話中聲母23個,各地方方言所用的聲母也不超過35個。普通話中共有39個韻母,各地方方言所用的韻母也不超過100個。全部發音數是聲母數乘以韻母數再乘四,不過一兩萬個。

英語音標中有20個元音,28個輔音,共48個,單詞多音節。全部發音數是輔音數乘以元音數再乘以多音節組合數,總髮音數超過幾十萬個。其它字母符號語言比英語差不多。

中國的小孩子到五六歲上學前,不用專門學習,什麼話都會說,一點兒不比受過高等教育的成年人差,充分說明中國語言文字簡單易學。

中文簡單易學的第二個特點是字形。漢字的基本筆畫有點、豎和撇、橫和捺、豎折、橫折,五種,在一個正方形面上排列,像一個圖形。英語基本符號是字母,共26個,在一個線上排列。人類接受、處理信息的能力依次是圖形、聲音、文字符號。例如一個人的長相,看一眼不到幾秒鐘就可以記住了,但是要給別人說清楚,別說幾秒鐘就是幾十分鐘也說不明白,如果寫成文字,花上幾十個小時也不行。所以漢字識別要比英語單詞容易。漢字認識容易,寫起來難一點。

中文簡單易學的第三個特點是語法。中文原本沒有語法,起碼是沒有嚴格的語法約束。這一點可能很多語文老師不同意,中文怎麼可能沒有語法!可實際情況就是如此,以前中文不但沒有語法,連標點符號都沒有。語言文字是為了什麼?是為了表達意思!能夠理解其中的意思就達到目的,管他什麼語法。看看大街上的招牌廣告,各種各樣的商品包裝上的文字,大多沒有標點符號,也不講究語法。不但中文,英文也是如此,英文往往都是用幾個縮寫字母。目的是讓人容易記住這個標誌符號。因為沒有嚴格的語法限制,所以中文更簡單易學。

但是越簡單的東西越難學精,大道至簡就是這個道理。例如圍棋,規則最簡單,但是最深不可測。中文也是一樣,學會容易學好難!

第三中文表達能力最強,這是英語不能比的,也是其它語言望塵莫及的。同一個事情中文可以有多種表達方式,同一句話可以有多種不同意思。這類例子比比皆是。中國語言文字雖然原本是交流的工具,但是早已不只是工具,而是一個藝術!作文,詩詞歌賦是藝術。寫字,書法是藝術。讀念,朗誦也是藝術。

第四中文穩定性強。這是目前為止其它語言沒有一種能比的。中國人小學生可以看懂兩千年前的文字,世界上絕無僅有。由於中文基本單位是字,每個方塊字是一個圖形,承載信息量大。在新知識出現時,不用新造字,只要用現有字組詞即可。所以中文穩定性強。


薄利軒1


實際上漢字早就應該改革了,古人留下的的東西,不一定都是好的,因為人類在進步,教條主義會害死人的,漢字是世界上書寫最麻煩最費時間的文字,尤其是在手機或者鍵盤上,比如鋒風瘋峰封豐蜂等,用一個鋒字代替是最方便的了,鍵盤打出字來之後,還得挑選用哪個鋒字合適,所以特別費時間,每次手機打字也好電腦打字也好,都會遇到尋找合適的一個字費勁,漢字應該和拼音共同使用,比現在方便多了


海闊天空


英語最終會被單詞拖垮。現在的大部分英國人,不能讀懂莎士比亞的原著裡的英文單詞,至於專業英語,那是需要厚厚的詞典做補充的,各行業的單詞更不論焉。每創造一樣新東西,就需要創造出一系列的單詞,最終,英語會被單詞堵滿。


華仔哥ddd


和先進無關,事關國家形象,一個堂堂大國,全國學英語,更培養孩子們崇洋心裡。它不過是眾多外語的一種,一個工具而已。


東方30388


我曾經這樣比喻,英語就像別人家山上有金礦,漢語就像你家的三分薄田,你再努力也無法超越別人,而且你還無法改變,這就是天生的命。

英語能成為世界語言,而不是法語德語俄語日語,還用得著什麼解釋嗎?就像金子還需要解釋為什麼貴嗎?漢字的劣勢是天生的,缺點太多,首先沒有拼音的幫助太難學習了,一個不認識的字放你面前你就是讀不出來,必須死記硬背,導致古人文盲率無法有效解決,第二難體現在使用上,不會寫的字你想破腦袋也不會寫,你兒子問你睡覺兩個字怎麼寫?你只能手把手的教,而用英語你就可以告訴他sleep,難易程度天差地別。這兩個原因也是導致現代漢語在世界範圍難以推廣的重要原因。第三,英語有極佳的創新性,簡單的排列組合就能創新一個英語單詞,而漢字的偏旁部首已經基本上固定了,歷史上只聽說武則天創造了一個新的字:曌,所以英語的豐富程度遠比漢字多,創新性漢語明顯不如英語。第四,現代工業及科技上有很多縮寫,比方說常見的ESP,中文是車身穩定控制系統,中文乾瞪眼沒辦法寫出來,就算硬要寫車穩控三個字也不如ESP來的簡潔,更別提數學公式上的字母,就更沒漢字發揮的餘地了。

以上總總問題都是漢字天生的劣勢,無法改變,也註定漢字漢語無法超越和取代英語和英文。薄田在你眼裡再寶貴,耕耘一年不如別人挖一塊金子值錢,但你還離不開這塊薄田,只能說天生的命。

當然我絲毫沒有貶低中文的意思,就像歐洲人天生比亞洲人高大一樣,明知不如別人還能怎麼辦?不如就不如唄。


追逐星星


這不是一個方面能說的清楚的,你必須從語言的積累,學習難度,通用情況,閱讀效率多種情況來說明,只說任何一個方面都是片面評價,單獨說語言了咱們就從我列舉的四個方面來時分析,當然語言並不僅僅只有這四個方面,我僅僅只是說比較重要的四個方面。

首先就是語言的積累,咱們舉個最簡單的例子就是專業名詞,你看包括我們漢語在類大多數專業名詞都是自己從英語音譯過來的詞語,比如我們最常見的抗生素——頭孢,這種藥以前也被叫做先鋒,都是從英文音譯過來的,所以這就造成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普通人並不能快速的瞭解這到底是一個啥,如果我們回到英文,你把原詞拆開cephalosporin根據翻譯你就會發現這指的是一種特殊蛋白質,但由於前面部分無法用中文詳細表達,所以只能通過讀音音譯成頭孢或者根據縮寫音譯成先鋒。這就是英文對於中文在科學名詞上積累的優勢,有很多人家最先造出來的專門指代現代科學發現的東西,而你卻並沒有相應的詞語能進行描述,所以最終只能音譯。這也是為啥現代科學論文都是以英文期刊為準的原因,因為你用其他語言進行描述的話有些東西你根本就說不清楚。實際上在這方面漢語已經可以說相當不錯了,至少我們的語言還能支持我們閱讀部分翻譯的論文,但有些國家的語言甚至連翻譯都無法做到,他們只能先學英語再讀論文。在現代社會之中英語對於專有名詞的積累,基本上就是霸權級別的存在,如果人類的科技繼續發展,這個世界上的大多數語言必將滅亡。

後面咱們再來說說學習難度,在這方面讀音字天然比會意字有優勢。這裡先說一下讀音字和會意字。會意字就是字面意思即你看到這個字是啥他就是啥,比如我寫個“我”字你看到就知道這個字指的是我,這就是會意字。而讀音字就是漢語拼音,比如我現在寫“WO”你比需先將讀音拼出來 ,就像烏喔-我,但因為音調有區別你還得再根據音調或者前後文聯繫,看看我到底要說的是,窩,喔,我,渦,其中的哪一個。而英文和拼音一樣就是這樣通過拼讀讀音然後和你的平時口語相結合最後得出別人到底寫的個啥,兩種字的對比就像這樣(liang zhong zhi de dui bi jiu xiang zhe yang)你把這段漢字和拼音大概比對一下就能瞭解漢字與英語在基層理解上的區別了。

即使在中國這個最常用會意字的國家,學生最開始也是從漢語拼音開始學起,這就說明了兩種字的學習成本區別,試想我國我們只用學習漢語拼音,那我們幼兒園畢業基本上就能說是認字了,所以從這方面來說英語要好不少。

最後咱們再來說說閱讀效率和通用情況,這就是會意字的優勢領域了。前面咱們說了會意字和讀音口語並沒有關係,我們打個最簡單的比方,咱們中國有數都數不清的各種方言,但漢字卻是四處通用的,只要識字的人都能看懂漢字寫的東西,甚至在日本韓國通用的漢字他們都能一下看懂。但如果咱們用漢語拼音的話,你能想象那種各種方言用拼音拼出來的東西漫天亂飛的情況嗎,這也是西方世界面對的問題,實際上歐洲的語言都來自於羅馬字母,但隨著與歐洲各國的奇葩“方言”的混合於是變成了現在的歐洲各國語言文字,而且即使各國內部各種方言也是派系林立,你在中國學的英語還真不見得就能和英國人美國人正常無阻礙的交流。這就是作為會意字的推廣優勢,即無論推廣的對象說的是哪種語言,都能通過學習會意字達到文字上的統一。

最後就閱讀效率,會意字包含的信息量遠超讀音字,所以使用會意字編寫的文本閱讀起來要比通過讀音字拼寫識別要快得多。至於證據你把我之前舉的例子自己讀一下就行:兩種字的對比就像這樣(liang zhong zhi de dui bi jiu xiang zhe yang),反正這兩東西都是咱們現代中國人都學過且精通的東西,你自己對比自己看。最後就是漢語在計算機領域的優勢,在計算機中表述一個字母需要一個字節但表述一個漢字只需要兩個字節,咱們再舉一個例子,兩(liang)(two)使用漢字表述時只需要兩個字節,使用漢語拼音表述時需要5個字節,使用英文表述時需要三個字節,而讀音字無論表述什麼很少會出現一個字母就能表述的單詞,有時候換算成漢字4個字節就能表述完的東西英語可能需要十幾個。這就意味著在使用英語對內存和運算能力的佔用都將遠超漢字,所以在計算機領域,漢字的優勢甚至能出現碾壓式。

好的雙方的優勢和劣勢都說了,誰好誰壞我真的不好評論,大家覺得呢?


開著皮卡打坦克


我認為漢字先進。

一,漢字只需要認識八百個,就能夠讀懂報紙和網絡普通文章。而八百個字的學習任務大概就是小學一二年級就能完成的事。所以,解放前,稍微上過的學的人就能識文斷字,就是人才。而英語,學過英語的人都知道,要讀懂英文報紙網絡普通文章有多難,沒有八千詞是遠遠不夠的。所以,英語國家很多人即使初中畢業,還是文盲,they can't read. 看不懂大眾日常生活中的文字材料。

二,漢字的構詞能力強大,能創造出大家一眼就能看懂的詞,特別高效。比如洗衣機,電視機,錄音機…英語都得創造出新的詞彙,這些詞彙還得去背,不然看不懂。所以我們大多認識幾千個漢字,除了成語,基本不用背詞語,漢語詞語基本一眼就知道意思。而英語不行,英語沒有字,只有詞,英語有幾百萬個詞。所以,英語國家的人隔行如隔山,不同行業的人談論行業問題時,別人聽不懂。

三,簡潔。一般情況下,英語一頁,翻譯成中文只有三分之一到二分之一頁。也就是同樣的意思,用漢語表達比英語表達可以節省大量的時間。

四,漢語的傳承性好。我們可以輕鬆地讀明清小說。莎士比亞的原著(明朝末年),英國人是看不懂的,應為是古英語。中國小學生讀唐代的詩都不是事!


Tony150663978


漢字更好 3000個生字 能閱讀很多書 英文單詞太多了 不但出來新單詞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