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焦慮的根源初探

幾乎所有的家長對孩子的教育都是處於焦慮的狀態;

條件好的焦慮,條件差的更焦慮;

孩子成績好的焦慮,孩子成績差的同樣焦慮;

所以市場上除了很多的教育輔導和培訓的機構,

有他們的推波助瀾,焦慮就被無限地擴大化了。

為什麼那麼多人販賣焦慮呢?

並且家長們,各個都引頸就戮呢?

因為焦慮確實是存在的;

看看今天的成年人,收入差距非常的巨大;

有的人,住別墅,開豪車,國外旅遊家常便飯;

有的人,揹著30年房貸,10年車車貸,每日饅頭現在,苦中作樂;

3億多農民工,背井離鄉,在別人的白眼中艱難的活著,沒有失業保險,朝不保夕;

社會種種,在家長心中,眼中。

而有體面,高收入的工作只有1%或者更少,大家只能通過教育來競爭這個未來的飯碗;

學生對於學習基本是無興趣的,被催促的狀態,學業負擔非常繁重。

1數學,2語文,3外語,4思品,5生物,6地理,7歷史,8信息,9物理,10化學,11體育,12音樂,13美術,14勞動

還有各種興趣班,奧數,計算機,舞蹈,籃球,鋼琴,圍棋,全腦開發,資本推動下,各種培訓班,各種課程百花齊放,幾千種至多。

英語就有幾十個版本;

各種app,猿輔導,中學生,資本推動下,APP幾十種;

各種輔導機構,新東方,好未來等等

這些機構與其說是傳播知識,不如說,是焦慮製造機。

孩子通過學習改變命運,高考是一個相對公平的方式。

但是,即便全國人民14億人,全部是博士學位,同樣不能改變現狀。

所有類型的工作依然需要有人去做的。

我們不是新加坡,一個幾十萬人的國家,可以沒有農業,沒有工業,只要金融和服務業就能生存。

十幾億人,需要自己掌握自己的糧食安全,基礎工業的安全;

所有的門類都需要有人工作,今日學習的競爭,是大家逃離底層工作的競爭。

因為,社會的收入的鴻溝的存在,讓這種焦慮無法被彌合。

只有,讓底層的人民也同樣擁有體面,幸福和安全。

這樣,中國的家長才能擺脫無限焦慮帶來的緊張。

才能全身心的投入到工作中,中國的科技和經濟才能真正領航世界。

學生可以因為興趣而學習,不必在意分數。

世界上本沒有什麼天才,有興趣的人,持續做一件事,做一個領域的研究,久而久之,成果自然就會顯現。

今天的教育,有更多的揠苗助長的色彩。

過分強調均衡的發展,中學生就有十幾個科目。均衡的發展的代價,就是培養考試的機器,學習的奴隸。

創新性和批派性思維被禁錮或者泯滅。中國的大學或許很難走出真正的大師。

真正引領科學發展的人,未必是各科齊頭並進的人。

楊振寧先生,曾經和愛因斯坦交流過一段時間,感覺沒有什麼收穫。

顯然,愛因斯坦的成就是巨大的。但是,他只是普通人,他的思考力,和鑽研精神,讓他獲得了成就。

他的智力水平未必比得上我們的高考狀元們?但是我們的高考狀元們,很難出現大的成就,就是思想被禁錮了,在少年時代,青年時代,因為學業的負擔,均衡學科發展的要求,已經放棄了自己的個別領域探索的激情和勇氣了。

各種社會問題,不是能夠剝離開一個一個解決的。

他們都是普遍聯繫的,正如我們哲學所描述的,世界是普遍聯繫的;

一個部門比如教育部,是難以對教育的整體格局進行徹底的改善的。

需要統籌規劃,需要統帥的統一領導,所有部門協調進行。

只有整體推進的改革,頂層設計的改革,才能讓中國從前崛起,到騰飛;

從站起來,到富起來,到強起來。

最後,實現中國人,尤其是普通人能感受到真正的體面,尊嚴和幸福。


教育焦慮的根源初探


分享到:


相關文章: